明朝皇帝都姓朱,那百姓杀猪岂不是要造反?朱元璋改一字解决问题

灵巧饭团 2025-02-19 13:11:36

事实上,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一部分人心里存在着这样一个疑问:皇家所讲究的避讳这件事儿,真的能够在整个国家的范围之内顺利地推行开来吗?

全国的地域如此辽阔,要在这广袤的范围内把某个特定的字给去除掉,这难度可不小。而且呢,还有更麻烦的情况,就是有的甚至要求连同音字也一并去除掉,这真的是太难做到啦。

要是生僻字的话,那还好解释一些。可就拿朱元璋家的那个读音为“zhu”的姓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可能不被提到呢?

忽视的小细节

实际上呢,大部分王朝在姓氏避讳这块并没有什么问题哦。就拿李氏、杨氏这些姓氏来说吧,它们可不单单只是作为姓氏来用,在日常生活或者其他很多时候,人们也经常会用到这两个姓氏呢。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些姓氏,王朝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禁止使用的啦。

然而,你可别以为这样产生的影响就不大。要知道,徐茂公对此那可是有话要说的呢。

在诸多隋唐小说里头,都能看到徐茂公这个人物的身影呢。其实,他本来的名字叫徐世勣,和单雄信那可是关系特别好的兄弟哟。不过呢,后来他俩在选择主公这件事上出现了分歧,各自选了不同的人追随。就因为这样,两人之后所走的道路就完全不一样啦,最终的结局也是各有不同呢。

话说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单雄信选择追随了王世充,而且还挺受器重呢,后来更是成了王世充的女婿,和王世充有了这层特殊的亲属关系。而另一边呢,徐茂公则跟随着李世民,在李世民麾下效力,凭借着自身的才能和功绩,最后成为了大唐赫赫有名的“英国公”,在大唐的朝堂之上那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呢。

在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有一位名叫徐世勣的人,他可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呢。就因为这份卓著的功绩,李世民对他十分赞赏,还赐予了他国姓。打这以后,徐世勣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世勣啦。

唐太宗呢,他的名字是李世民。要知道啊,在古代那是很讲究避讳的,臣民的名字可不能和皇帝的太过相似。而有个人叫李世勣,这名字里“世”字和皇帝名字里的“世”撞上了,那可不行呢。所以,李世勣没办法,就只能把自己名字里的“世”字给去掉啦。这么一来,原本叫徐茂公,名字挺响亮的一个人,就因为皇帝这一要求,名字变成了“李勣”,这名字乍一听,还真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呢。

老朱家对于名字那可是相当重视。不过呢,老朱家还有个额外的任务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朱”这个姓,和“猪”读音是一样的。就因为这个,当时好多人都向朱元璋提议,说最好把“猪”这个字给禁掉呢。为啥要禁?就是担心要是不禁的话,很容易就会因为这个同音的情况闹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误会来。

要知道,朱元璋可没那么多讲究的规矩。想当年他四处要饭的时候,生活那叫一个困苦艰难呢。这时候要是有人能给他一块猪肉,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能为此开心上好几天呢。

现今他已然登上了皇上的宝座,居然就想着要把“猪”这个字给禁掉。这可就奇了怪了,难道说往后还不许普通百姓们去杀猪了不成?这皇上的想法也真是让人有些难以捉摸呢,就因为自己当了皇上,就要在这字上做文章,还牵扯到百姓们日常杀猪的事儿,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咋考虑的哟。

在当下,我们日常生活里最为常见的被当作食用的动物就是猪啦。不过呢,大家经常能看到的那种粉色的猪猪,可不是咱们本地原本就有的猪哦。实际上,它们是混血猪呢,是由我们国家本土的猪和从外国引进的优质猪种通过杂交的方式繁育出来的这么一种猪。

就“食用动物”这一方面而言,这种猪的表现是极为出色的。它在作为可供人们食用的动物这个范畴里,具备诸多优良的特质,整体上相当优秀呢。

在明朝初年那个时候,中国所饲养的猪可都是本土品种哦。咱本土的猪种类还挺丰富多样的呢,不过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一例外全都是黑猪哦。

大家知道吗?以前咱们本土的黑猪那是很常见的,可后来因为引进了外国的猪种,情况就发生变化啦。现在呢,本土黑猪的数量和那些混血猪比起来,那可是少了好多好多呢。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物以稀为贵”,既然本土黑猪变得这么稀少了,那它的价格自然而然就往上涨啦,如今反倒成了高档货喽。

不少人都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觉得咱们的祖上平日里最常食用的肉类并非猪肉,而是羊肉呢。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哦。哪怕是在明朝时期,那时候人们最经常吃的动物肉依然是猪肉。

大臣们提出的“禁猪”法令实际上是不现实的。要知道,让人不杀猪这怎么能行得通呢?而对于“猪”这个字呢,朱元璋打心底里其实是不想去管的,可没办法,那些官员们都不同意他不管这事呢。

在明朝的时候,对于一些字的监管那可是相当严格的呢。就因为这字的事儿,朱元璋还杀了不少人呢。不过呢,有意思的是,哪怕监管如此之严,朱元璋却从来都没有在“猪”这个字上做过什么文章哦。

所以说,在朱元璋看来,“猪”和“朱”之间的那种关联其实真的算不上什么重要的事儿呢。对他而言,关键是只要能有东西吃就可以啦,至于“猪”与“朱”的关系,压根就没太放在心上。

他当时做了一个举动,就是把“猪”字改成了“彘”字。这么一改,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呢。一方面,皇家的脸面算是给保全住了,毕竟有些字眼可能在特定情况下会让皇家觉得不太合适,这么一替换,就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尴尬情况。另一方面呢,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没有因此而陷入什么为难的境地。就因为这一个小小的改动,慢慢地,这件事就演变成了皇帝和百姓之间心照不宣的一种默契啦。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不去提这件事,只要没人提起来,那自然也就没什么事儿了。

然而在明朝时期,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就偏偏爱折腾,非要去搞出一些事情来……

荒唐皇帝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皇帝叫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啦。这朱厚照啊,在老朱家的历代皇帝当中,那可是出了名的行事荒唐呢。他在位当皇帝的那些年,干出来的不靠谱的事儿那可真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这里面就有一件特别奇葩的事儿,那便是所谓的“禁猪令”啦。

在大明朝的漫长岁月里,一直都未曾有过禁猪的情况。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朱厚照却突然对猪表现出了极大的敌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猪到底是在哪些方面招惹到他了?

朱厚照对出门巡游这件事喜爱有加,他平日里最常做的举动便是把诸多政务抛在一边,然后带着一群侍卫离开皇宫,到外面去寻求各种玩乐消遣的事儿。

话说朱厚照有一回走到扬州这个地方的时候,身上竟然长了暗疮。这可把他折腾得够呛,于是赶忙叫御医过来给自己诊治病情。御医一番查看诊断后,道出了缘由,原来是朱厚照平日里大鱼大肉吃得太多啦,这才导致出现了长暗疮的这种状况呢。御医还说,要是接下来饮食能吃得清淡一些,这毛病自然而然就会没事了,用咱们现在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上火了”呗。

有这么一位正德皇帝,他姓朱,巧的是,他还属猪呢,这么看来,他跟猪之间的缘分可比其他皇帝那可都要深厚一些哦。话说有一回,这正德皇帝在扬州游玩呢,当他路过一家卖猪肉的店铺时,恰好就赶上店里的屠夫正在店铺后面宰杀生猪的这么个场景。

凡是见过杀猪场景的人应该都清楚这么一个情况,那就是猪在平常的日子里呢,基本上就只会发出哼哼的声音,感觉就是一副憨态可掬、没什么特别动静的样子。可一旦到了要被宰杀的时候,那它发出的叫声可就凄惨极了,那叫声让人听着心里都觉得挺不是滋味儿的呢。

话说朱厚照当时听到了一种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杀猪发出的动静。这一听可不得了,朱厚照心里立马就有点发怵了,那种害怕的感觉不断蔓延开来。而人呢,有时候害怕到了极点,就会转化成愤怒之情。朱厚照也不例外,这满心的愤怒促使他当下就直接下达了一道命令,那就是“禁猪”,不许再进行杀猪之类的相关事宜啦。

在民间,凡是和猪相关的买卖活动一下子全都被叫停了。这意味着,猪肉不准再进行买卖交易,而且养猪这件事也不被允许了。要是哪家养了猪啊,就得在规定好的时间期限内把猪给宰杀处理掉,然后要么扔到河里,要么就在原地给掩埋起来。要是不这么做的话,那这一整家人可就惨啦,都会被发配到遥远的边疆地区去呢。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那可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视作金口玉言,那可有着绝对的效力呢。皇帝身边围着一群宦官,这些宦官,不管皇帝下达的命令是不是合理,根本都不做任何考量,就立刻将皇帝的命令传达发布出去了。就因为这样,很快就出现了一系列奇怪的状况。你瞧瞧,在那集市的肉铺里头,以往常见的猪肉竟然一块儿都找不到了,整个肉铺显得空荡荡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河里呢,却出现了不少漂浮着的死猪,那场面看着可真是让人觉得既奇怪又无奈。

朱厚照一直生活在皇宫之中,那皇宫里要是没猪肉了呢,他完全可以选择吃羊肉,或者吃牛肉也行嘛。毕竟他身处皇宫,吃肉的时候那是不用去考虑成本啥的。可话说回来,普通老百姓就不一样啦,他们哪能像朱厚照这样不愁肉的来源,还不用管成本呢,老百姓要是没了猪肉,那可就得多为难,他们又该怎么办才好呢?

大家都知道,猪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而且每头猪产肉的量也比较多哦。正因为这样的特点,市场上猪肉的供应相对来说就比较充足呢。在这种情况下,猪肉的价格一直以来都不算贵啦。哪怕是咱们普通的老百姓,手头的钱可能也足够去买上两斤猪肉来解解馋,改善一下生活,吃顿有肉的饭菜呢。

虽说牛羊肉是可以吃的,不过大家要知道,一只羊身上的肉其实并没有多少呢。

您瞧啊,杀上一头猪呢,那能吃上好长一段时间呐。可要是杀一只羊,吃个几顿就没啦。这么一对比就知道,吃羊肉的成本那肯定是要比吃猪肉高不少的。而且高到啥程度呢?就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平时都不会去选择吃羊肉嘞,毕竟太贵啦,消费不起。

在过去,羊肉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已经吃不起了,那就更别奢望能吃得起牛肉啦。其实呢,老牛的产肉量并不少哦。不过在古代,牛可不能算是“食用动物”呢。在老百姓的眼中,牛那可是重要的农耕动物,一头牛搭配上一个人干活,这效率可高啦,能干好几个人才能干完的农活呢。

要知道,在过去,牛可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人都能去吃的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牛可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劳动力,对于种地来说那是不可或缺的呢。所以,一般的普通老百姓那是绝对舍不得也不会去吃牛的,只有那些不用自己亲自下地种地干活的官员,还有那些身份尊贵的贵族们,他们才有可能狠下心来去吃牛肉呢。

朱厚照颁布了禁猪令,这一禁令可着实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你想啊,在当时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猪可是很重要的家畜呢,养猪、杀猪、吃猪肉那都是常有的事儿。可这禁猪令一下来,好多和猪相关的事儿都没法正常进行了,百姓们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乱了不少。然而呢,朱厚照却完全没有察觉到这些情况,依旧我行我素呢。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在京城的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像往常一样出门去买肉。可就是在这看似平常的出门采买过程中,他竟意外得知了一件惊人之事。原来啊,朱厚照在南方那边竟然做出了极为不妥当的事情,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之前杨廷和一直都没察觉到呢,直到此刻出门买肉的这个当口才知晓了朱厚照在南方干下的这般蠢事。

在那样的情形之下,杨廷和赶忙向朱厚照呈上了一道奏疏。在这道奏疏里呢,他仔仔细细地给朱厚照讲清楚了这件事情所可能产生的种种影响。他满心期盼着朱厚照能够尽快改变之前所下的命令,把已经做出的那个决定给收回去。

话说朱厚照啊,这会儿还真有点懊悔了呢。为啥呢?原来这段日子,他成天净吃羊肉了,这天天吃下来,身上就全是一股羊膻味儿,可难闻啦。这不,吃着吃着,他就又开始惦记起猪肉来,想着要是能再吃上猪肉该多好。

要知道,他之前可是刚刚颁布了那样一道禁令,按常理来说,禁令既然颁布了就该执行下去的。可谁能想到呢,到最后居然是他自己又把这禁令给解除了。这一行为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丢脸,或许也正是因为顾忌到这一点,所以他在面对是否要解除禁令这件事上,一直都迟迟没有采取行动呢。

一直等到杨廷和向他呈上有关此事的奏疏后,他这才算是寻得了一个台阶,于是就借着这个契机顺势解除了那道禁令。

朱厚照曾下达了一道“禁猪令”,这道禁令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有数月而已。可就是这短短数月的禁令,却引发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导致了大量猪的死亡。这些猪的下场颇为凄惨,有的被直接掩埋掉了,还有的则是被抛入了河中。如此一来,百姓们可就遭了殃,承受了重大的损失,毕竟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猪在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可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呢。

这里有个情况值得一说,那就是没过几个月的时间,朱厚照就离世了呢。如此一来,那个被他弄得无比荒唐的时代,也终于宣告结束,就此落下了帷幕啦。

不过,有个不太好的情况得说一说。那就是在他之后接任的人,是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呢。而这位嘉靖皇帝,居然有长达三十年都不怎么上朝理政的情况,这可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事儿。

大家知道吗?在明朝的时候,其实除了朱厚照在位的那几个月之外,对于猪或者“猪”字并没有太多严格的管制哦。就只是朱元璋曾经有过规定,说在官方的文件里面是不允许出现“猪”字的,不过呢,民间所流传的那些书籍当中,实际上并没有对这个字进行严格的管控啦,还是比较宽松的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啊,如果在民间也对“猪”这个字的使用进行管制了,那情况可就有意思啦。就拿大家都熟悉的《西游记》里的二师弟来说吧,他原本叫“猪八戒”,可要是“猪”字不能用了呢,按照以前古人把猪称为“彘”的说法,那他就得改名叫“彘八戒”啦。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