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初释:有善有恶是意的发动。
壶天山人诠释:所谓有善有恶,是为意之动。其实它的核心讲的还是《易经》上讲的“寂然不动,感而遂同天下之故。”也是《中庸》上所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其中他讲的这个应机的道理,实际上是因外物而来,外物是善,他们自然他就会以善而应之;外物是恶,他自然会以恶而应之。其中的这种精妙,其实在于自己。而应机的本身就是他内在的真一的一种内在的感知,是他大本的养其本我的内在的一种应机,只有明体才能达用。它是这个概念。
应用:这里讲一个与朋友或者家人、同事相处的小方法。其实往往我们会因为一些大家都比较在意或者敏感的话题发生冲突,有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家人也可能反目成仇。所以在这种非常敏感的情况下,应该理智的退后一步,要有大局观。但是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别人以为你好欺负,这个也不对。所以反过来就会针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要发一下火,这样的话别人知道你还是有脾气的,这样的运作,达到一个阴阳互补的状态。您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