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格君心初释:语出《孟子》,原文是“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意思是“只有大人才能纠正君主心体上的过失”,“格”字是纠正
明心见性需分两步:“心”在佛、道、儒分别指自性清净心、元神、道心良知;“性”在佛家为佛性,儒家指本心(性即理、道心)。需明其内涵外延。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初释:语出《论语·颜渊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虽然不聪明,但请让我按照这样去做吧。”壶天山人诠释
实地用功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心地上切实下功夫,不流于表面,真知灼见需经实践锤炼;二是依时位做实功,功夫应随境遇、阶段灵活调整,如乾卦所示不同时位策略有别,需明辨自身时位顺势而为。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初释:身体的主宰是心,心的发动是意,意的本体是知,意所在
“体究践履”即明体达用。“明体”需深究事理、穷追极致,以前期积累为基,下苦功方得真知,此功夫关键。本体明晰后,更需世间践履以悟真功。
唯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初释:这句话出自《中庸》。意思是,只有至诚之人,才能尽其性,才能通晓天地造化繁育万
天道是最高深的教育,自然界的风雨霜露等一切现象无不是天道施行教化的体现。
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初释:子夏完全相信圣人的话语,认为圣人说的都是真理,无需质疑。曾
修道还是要以仁心来作为根本,把这个“仁”作为大本,君子本立而道生,以这个大本为核心点、主人翁,才能够进行修道。
尽心初释:穷尽自己的本心。壶天山人诠释:其实尽心,穷究自己的本心。它实际上是一个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过程。穷究自己的本
所谓瞬有存,就是息息归元。就是每一刻每一秒都宜守自己的本我所在,都在自己的良知明德上下功夫。行走坐卧不离这个,不离的就是自己的良知,不离的就是自己的明德。
止至善初释:“止于至善”源自《礼记·大学》,意味着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王阳明认为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壶
一呼一吸的休息间隙也要注意存心养性,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时刻保持内心的警觉和对道德修养的关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初释:意思是认知是践行的开始,践行是认知的成果。壶天山人诠释: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开始做一
养心莫善于诚。就是养心之道最好的莫过于诚心。诚心是什么意思呢?诚心其实就是一心一意。所谓得其一,万事毕。你一心一意,诚心所在,那么你就心无杂念,内心清净,一片空明,自然心就得以养了。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初释:意思是说认知是践行的主旨,践行是认知的功夫。壶天山人诠释:这句话其实很有名“知是行的主
不要在别人见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因为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
立言宗旨初释:立言宗旨的意思是一个人通过其言论或思想传达的核心目的或意图。王阳明的心学中,立言宗旨主要体现在“知行合一”
端本澄源,核心在于正心明本。若仅执迷口耳之学,不启心源活水,则所见皆浮表,未触大道。真修当以心地法门为基,而非徒增知识障。正本清源,须从内在觉醒始,此乃修行关键。
签名:中华国学真修实证的修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