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闻见而不流去。初释:虽然听见看见,只要心不随着声色去就行了。壶天山人诠释:虽闻见而不流去。其实这个道理就有一点原来讲的
良知本无知,就要去除这种后天形成的理性的逻辑智慧,然后才能够把内心的活水源头打开,才能够真正的开启自己内心的真正的良知。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初释:语出《诗经.周颂.维天之命》。意思是天道是深远永恒的。壶天山人诠释:“为天之命,于穆不已。”我
《易经》中的“诚”指寂然不动之心,通过归寂与感应变化达至明体达用,最终见性悟道成为圣人,这一过程揭示了由诚至神、由神至道的内在逻辑。
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初释: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什么东西上下与天地同流,是自己的神,自己内在的这个主宰。他讲的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就是时行则行,时止则止,与天地同流。这个也是应机而行的道理。
胸中无物。初释:见《河南程氏外书》:“尧夫胸中无事如此”。壶天山人诠释:“胸中无物”这就是《道德经》上讲的,叫做以无事取
转渣滓的道理即是通过转识成智,化后天之识神为先天之元神,发明良知,从而实现后天精气神向先天精气神的转化,达到化腐朽为神奇,修炼后天八卦为先天八卦的根本目的。
物各付物。初释:就是要按照事物本来面目去认识对待事物,不能夹杂人的主观臆断。壶天山人诠释:“物各付物”这个观点其实很有意
王阳明认为人性本来是无善无恶的,所谓善恶都是人心造成的区别。
物来顺应。初释:事情来了,就去坦然面对,坦然接受。壶天山人诠释:物来顺应,其实这个就是禅宗上讲的叫做事来不惧,事去不留。
所谓的借假修真,他借的是这个拂尘来彰显他背后的禅。拂尘在不在不重要,手提不提也不重要,关键是你能不能见到那个禅。就像指月录一样,你用指头去指月亮,其实你见月则行,用不用那个指头,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你是不是能够见性。
不诚无物。初释:语出《中庸》。意思是不诚实,就觉得虚妄没有内容。壶天山人诠释:这个“诚”字在自古以来,它的作用都非常大,
穷理,把天地之间的道理进行穷尽;尽兴,把我的本性发挥到极致;致命,然后达到了天命人命的最根本的道理,安身立命,见乎其大本。这个逻辑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儒释道修学的根本点所在。
有不善未尝知之,知之未尝复行。初释:语出《周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知之,知之未尝复行也
妖寿不贰,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心境。所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句话指的是在任何环境下,他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状态,都能够燕处超然,都能够怡然自得。
其实诚本身就涵盖了定慧双修在里面,因为诚能够革天,他就能产生内在的定力;因为诚能够产生极大的一种智慧觉知力,这就叫做诚能格天,至诚则能够前知。
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初释:语出《周易.系辞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意为只有人的运用,才能使圣道发挥神妙之处。壶天
蒙以养正。初释:语出《易.蒙》,意思是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壶天山人诠释:这里的蒙以养正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教
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这就是义;遵循这个条理,就是礼;明白这个条理,就是智;始终坚持这个条理,就是信。
签名:中华国学真修实证的修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