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的行?須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初释:王阳明先生说:“你们端着一个圣人的架子给别人讲学,人们看到圣人来了,都吓跑了,怎么能讲的好呢?必须先做个愚笨的人,才能给别人讲学。”
壶天山人诠释:其实这里讲的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就是超凡入圣难,而超圣入凡更难。因为你到了圣人的境地,如果用圣人的面目去度化众生,那么众生是会被吓跑的。因为大家距离太远了。而真正明悟大道的,他其实又会降位打击,会变成愚夫愚妇,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用大家都能够明白的道理跟大家来进行展示,这就是超圣入凡,它其实是一个更高的境界。这个道理本身像《中庸》上讲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大家经常讲的叫深入浅出。当然首先有一个概念,你一定要做到深入,你一定要成为圣人。现在市面上很多,都是说愚夫愚妇,大家都听得懂。但他并没有深入,他并没有达到那个深度。所以说出来的东西都是毒鸡汤。
应用:讲一个读国学经典的方法。比如说读《论语》里面的一段,你把这一段读了以后,就用一句文言文对他进行一个高度的概括。一定要用文言文,非常精妙,字数越少越好,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再用大白话,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能明白的话,再写一句进行诠释。你长期做这个功夫,可谓叫一阴一阳之谓道,必定有不一样的见地。您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