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接近尾声,负责前往朝鲜战场的轮战的27军班师归国,其中235团奉命移防到江苏吴县。
为了加强团务工作,27军军部任命迟浩田为团政治部主任,第二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央军委开始筹备实行军衔制。
通知下达后,各军区开始进行自由评衔,迟浩田接到命令后,就本着谦逊的作风,上报了大尉军衔,结果被组织上驳回。
尽管迟浩田的做法值得称赞,但是中央军委评定军衔不是肆意妄为,而是有固定的标准,必须考虑资历和功绩等因素。
根据迟浩田的历史经历,中央军委决定授予其少校军衔,授衔仪式在南京军区举行,迟浩田由此成为27军中最年轻的少校。
授衔仪式上,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萧东望在将解放奖章和英雄奖章交给迟浩田时,不由得感慨说:
“小迟啊,你可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啊,以后要好好干啊!”
授衔结束后,迟浩田以南京军区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人民大会,之后又被送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73年前后,中央军委为了解决领导班子老化的问题,选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迟浩田被提拔为27军81师政委,后来又在该年年底出任北京军区副政委。
此后,迟浩田就留在了北京工作,唐山大地震时,迟浩田奉命担任抗震救灾副指挥,前往一线领导救援工作。
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迟浩田始终坚守在一线,直到“四人帮”被粉碎的当晚,才接到返回北京的通知。
迟浩田心里虽然能猜到一些情况,但是却无法断定,于是致电给秦基伟询问详情,秦基伟没有多说,只是迟浩田尽快回来。
迟浩田回到北京后,第一时间与耿飚碰了面,耿飚说明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恰在此时,纪登奎走进办公室,向迟浩田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党中央为了夺回《人民日报》的话语权,就让迟浩田去主持《人民日报》的工作,迟浩田表态称一定会完成任务。
《人民日报》的工作告一段落后,迟浩田被调回军队,并出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这一年,迟浩田只有47岁。
迟浩田初到总参谋部,其他几位参谋长纷纷开起了玩笑,一种无形的压力给到了迟浩田,于是迟浩田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然而,邓小平和罗瑞卿等人都反对迟浩田辞职,迟浩田深知总参谋部事务繁多,责任重大,仍旧坚持己见。
最后邓小平拍板说:“我们岁数都大了,需要你这个年轻人,放心大胆地干,天塌了,有罗长子顶着呢。”
就这样,迟浩田留在了总参谋部,并在总参谋部工作了整整五年时间,直到1982年才被免除副总参谋长职务。
离开总参谋部后,迟浩田被调任济南军区出任政委,时隔40年,迟浩田再一次回到了昔日曾经战斗过的地区。
由于迟浩田在总参谋部工作期间表现出色,1988年授衔时,迟浩田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兼任中央军委委员。
从1945年参军开始,到2003年退休为止,迟浩田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