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五位名臣、名将,看上去是被冤杀,其实他们死得并不冤

云深不知鹿 2025-02-19 11:15:38

有这样一句俗话,叫做“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意思就是说,往往在天下大乱、动荡不安的时候,是那些英勇无畏的将军们挺身而出,他们历经无数艰难困苦,浴血奋战,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率领着将士们南征北战,平定战乱,最终才换来了天下的太平。可让人感慨的是,当太平盛世到来之后,这些曾经为了太平付出巨大心血、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待遇,甚至还可能遭受猜忌、排挤等等,很难真正享受到他们亲手缔造的太平景象。

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有不少名臣武将最终都丢掉了性命,而致使他们丢掉性命的原因居然是同一句话。就因为这句话,他们的人生戛然而止,落得个悲惨的结局。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都不禁感叹,觉得他们死得实在是太冤枉啦,仿佛他们本不该遭受这样的厄运似的。

然而,存在着这样五位名将,他们乍一看似乎是被冤屈杀害的,但实际上仔细考量的话,他们的死并不能算是特别冤枉的情况。

那他们在当年到底做过什么样看似正确的事情,结果竟然让我们所有人都产生了误会呢?

饱受争议的袁崇焕

首先要介绍的是来自明朝末年的袁崇焕,他可是一位名将呢,相信大家对他都不算陌生吧。毕竟啊,确实有相当多的人都持有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觉得他是被冤屈而死的。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他是冤死的,是因为袁崇焕对大明朝极为忠诚,可最后却依旧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

袁崇焕在上任之后,其在军事方面的表现那真的是相当不错,很值得称道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要是当时没有袁崇焕在那个关键位置上发挥作用的话,恐怕明军想要暂时收复辽东这件事就很难实现啦,说不定压根就没这个可能呢。

另外,袁崇焕这人一生那可都是过得极为清廉又节俭的。他在钱财方面特别有操守,从来就没有干过贪污一两银子这样的事儿。并且呢,从他踏上抵御金军这条路的那一天开始,他心里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随时都能够为了抵御外敌、守护家国而英勇献身呐。

明朝末年的时候啊,局势那是变得越来越严峻啦。在那样的一种形势之下呢,好多将领都选择了投降后金。然而呢,袁崇焕却与众不同,他能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本心,没有随波逐流,就这一点来说,那可真是相当难得呢。

你看啊,有那么一位大臣,他可是有着不少功绩的呢,而且自身的品质也相当不错。可就是这么一位大臣,最后却被杀掉了。这事儿让人心里怎么想都觉得太冤屈啦!不过呢,话说回来,就算把崇祯帝换成其他人,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恐怕也会做出杀掉他的决定哦。

话说,在那个时候,有个叫袁崇焕的人呢,他未经皇帝的许可,就私自把一位担任总兵之职的毛文龙给斩杀了。这事儿可没经过皇帝点头同意呢,就这么由袁崇焕自作主张地把毛文龙给处置掉了。

袁崇焕确实是有功劳的,不过呢,他的权力可还没大到能够先斩后奏的程度。也就是说,他所立下的功劳虽然值得肯定,但在行事规则方面,先斩后奏这种做法对于他来说是不被允许的,还没达到可以如此行事的那个地步哦。

要知道,不管毛文龙是怎样的情况,那都不是袁崇焕能够擅自将其杀害的。就算毛文龙有诸多问题,哪怕情况再糟糕,可袁崇焕怎么着也得先向皇帝禀报一声才行呐,哪能就这么自作主张地把人给杀了呢,这显然是不合规矩的。

另外,在那种乱世当中用人,有个特点,就是主要看重才能而不太去计较品德方面了。不管怎么去看待这件事吧,就说那个毛文龙,在当时抵御后金的过程里表现还是挺不错的呢。而且,他还曾经成功地生擒过敌方的一位主将哦。

毛文龙与袁崇焕其实都可算作抵御外敌的大功臣。就说毛文龙吧,他在抵御外敌方面也是有着诸多功绩的,在当时的局势下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呢。而袁崇焕同样如此,为抗击外敌付出了很多,功绩也是显著的。既然他们都有着这样的功劳,从这个角度来讲,把毛文龙给杀了,确实是有点不太妥当的,毕竟人家是为抵御外敌出过大力的嘛。

需要说明的是,袁崇焕在其驻守辽东期间,存在着与清太宗皇太极相互传递书信的情况。这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两人聊天的内容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可即便如此,崇祯帝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怀疑呢。他觉得袁崇焕好像存在着想要去投靠外敌的那种念头,尽管从聊天内容本身来看,确实没呈现出什么明显不对劲儿的地方,但崇祯帝的这份怀疑却也因此而生了。

在那样的一种局势下,换做任何人恐怕都会心生怀疑的呢。要知道当时的情况可不乐观,好多将领都选择了外逃,这无疑让整个局面更加混乱不安了。而且,在城内还到处流传着各种各样没根没据的流言蜚语,各种说法传得那叫一个沸沸扬扬。就在这样复杂又糟糕的情形之中,袁崇焕最终还是走进了那刑场。

有这么一位大臣,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居然和敌人之间有着颇为密切的往来。要知道,这种情况可就不妙啦,这不就相当于主动给那些对他心怀仇恨的人提供了报复他的绝佳机会嘛。

我们来看袁崇焕啊,不得不说他在政治眼光这块儿确实是有所欠缺的。要是他能始终坚守住自己的本心,就一门心思地在辽东战场上好好打仗,别去掺和那么多传信之类的事儿,说不定最后也就不会落得个被冤死的悲惨下场。

政治低能的白起

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来自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就是白起。相信很多人对他都并不陌生,他可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获得“杀神”这一称谓的武将呢。不过呢,说起长平之战中提到的那被坑杀的40万人,据考证,这个数字应该是存在虚数成分的哦。

白起啊,他的情况和前面提到的袁崇焕有相似之处呢。他确实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在军事等方面的才能相当出众。不过呢,他在政治方面就欠缺一些眼光啦,没能很好地从政治层面去考量和处理一些事情。

白起着实是个挺奇怪的人呢。也没人清楚他到底是从哪儿学到的那些非凡本事,反正他刚一露面,就展露出了极为出色的用兵才能。这里面还有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这位贵人不是别人,正是宣太后芈月的亲弟弟魏冉呐。

魏冉有意对白起进行提拔,在魏冉的这般助力之下,白起得以开始领军作战啦。而白起也确实没让众人失望,在他的率领之下,大秦在征战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土地呢,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为大秦的领土扩张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春秋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各国名将辈出,军事才能出众者众多。然而若论及打仗方面的能力,就拿秦国来说吧,秦国本就是军事强国,名将如云,但即便把范围扩大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在众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当中,白起的军事能力那也是极为突出的。要是白起宣称自己打仗的本事排第二的话,恐怕还真没几个人有足够的底气敢站出来说自己能排在第一呢。

通常来讲,越是像白起这般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才能的人呢,往往在政治方面就表现得比较欠缺啦。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白起在军事上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可在政治方面相对没那么突出,也是可以理解的啦。

白起最终落得被处死的结局,这其中的缘由呢,是他多次拒绝了秦昭襄王的要求。哪怕是秦王都亲自来到他的家中,以极为诚恳的姿态拜求他,可即便如此,白起到最后还是没有点头同意啊。

你要是不同意也就罢了,关键是白起说的那些话也着实不太中听呢。就拿他说的那句来讲吧,他竟然说:“要是去打这种根本不可能获胜的仗,那我还不如干脆去死得了。”

一会儿拒绝,一会儿还说出些不好听的话来,就算是秦始皇那样的人物到了这儿,恐怕也会觉得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在古代,帝王那可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身份极其尊贵。按常理来说,帝王要是亲自前往大臣的家里去拜访,这对于大臣而言,那可是天大的荣耀呢。可要是反过来,帝王去了,却被大臣给拒之门外了,这事儿要是传扬出去,那可真的是极为丢人的,毕竟帝王的威严那是不容轻易被冒犯的呢。

贪婪的蓝玉

接下来要讲的这位同样是生活在明朝时期,名字叫做蓝玉。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哦,他和之前提到的袁崇焕情况有所不同呢。蓝玉所处的时代是明朝初期,而袁崇焕则是来自明朝末年。

蓝玉这个人,有不少人都觉得呢,他可是建立了诸多的军功。就看他在战场上的那些表现,那是相当出色,立下的功劳着实不少。然而呢,最后他却落得个被杀的结局,这真的是让人感觉特别可惜。好多人每每谈及此事,都不禁为此而叹息呢。

事实上,可不单单只有蓝玉一人啊。就拿朱元璋后来所诛杀的那些功臣们来讲,他们基本上都是挺冤枉的。那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有这么一段故事。特别是自从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心里就有了很大的担忧。他想着自己的皇位将来是要传给孙子的,可又担心孙子年纪小,压不住那些开国功臣们,万一等孙子继位后,江山被这些人给夺走了可怎么办呢?于是呢,朱元璋就开始着手处理这些开国功臣的事情了。他对那些功臣们是各种审查,只要发现有点问题的,基本上都没放过,直接就把他们给处置了,让他们入土为安了。这其中就有蓝玉这么一位功臣,也没能逃过这样的命运。

那么,既然被杀的人有不少,为什么偏偏蓝玉会让人觉得比较冤枉呢?实际上,说穿了就是这么回事儿,蓝玉这个人呢,和之前提到的白起情况很相似,在军事方面那可都是有着非凡的才能,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大能。然而呢,在政治方面,他们就显得有些低能了,不太懂得其中的门道和利害关系呢。

蓝玉虽说其军功比不上徐达等人那么突出,可在军中那也是起到极为重要作用的,堪称是军中的一根坚实顶梁柱。

正是由于拥有这些赫赫军功,蓝玉变得越发嚣张跋扈起来。其凭借着所立下的诸多军功,在行事作风上愈发张狂,全然没了应有的克制与谦逊,逐步展现出极为嚣张跋扈的态势。

在蓝玉变得富有之后,他便着手干起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招揽属于自己的亲信人员。就这么着,在他的一番运作之下,身边渐渐聚集起了不少人呢,其中有许多都成了他的干儿子,另外还有不少家奴也归附于他了。

蓝玉私自养了一些人,这些人只听从蓝玉一个人的命令。就算是朱元璋给他们下达指令,他们也完全当作没听见一样,根本不予理会。

在封建帝制时期,皇帝那可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整个天下都得听其号令呢。要是有人胆敢不服从皇帝的命令,那可就是公然违抗皇权。而这样的人呢,到最后往往都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哟,要么是被罢官免职,要么是遭受牢狱之灾,甚至可能会丢掉性命呢。

另外,蓝玉这人可是相当贪婪的。就说朱元璋给他封了个太子太傅吧,按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职位了,可蓝玉呢,他居然还不满足,一个劲儿地叫嚷着,心心念念就想当太师呢。

可以这么说,要是说这人仅仅只是贪婪呢,可能还勉强能忍忍。但最让朱元璋心里窝火的是啥呢?就是这个蓝玉,实在是太不安分啦。一天到晚的,到处去招惹是非,就没个消停的时候,可把朱元璋给气得不轻呐。

就拿蓝玉来说吧,他曾经做出过强占老百姓田地这样的事儿。后来御史知道了这件事,那自然是要去处理的,毕竟这是他们职责所在嘛。可谁能想到呢,这御史去处理的时候,竟然被蓝玉给硬生生地打了出来,根本没法正常履行职责去处理这件事。

大家知道吗,曾经有这么一件事。那次蓝玉带领军队班师回朝,当队伍行至喜峰口的时候,按照规定,是需要经过这里的关卡,由当地官员开门放行的。可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个情况,喜峰口的官员竟然没有及时给开门。这蓝玉呢,脾气可真是火爆啊,一看门没开,二话不说,直接就命人把那大门给拆了。这事儿后来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那叫一个生气,气得都快不行了呢。

有这么一位官员,他可真是让人不省心呐,而且还特别贪婪。就他这样的行径,最后被处死了,那可真的是一点儿都不冤枉,完全是他咎由自取呢。

养私人部队的商鞅

接下来要讲的主人公是商鞅,他来自秦国,在时间上要比白起更早一些呢。

在大秦的历史进程中,若论最值得整个秦国去感谢的人,那无疑便是商鞅了。为何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商鞅啊,凭借着他的一系列举措,使得秦国真正踏上了走向富强的道路,开启了秦国发展的崭新篇章,所以他对秦国的贡献那可是极其重大且意义非凡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当年没有商鞅进行变法的话,那战国时期到底何时才能实现统一,可就真的不好说了。商鞅变法在当时可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呢,它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秦国在众多诸侯国中逐渐脱颖而出。要是缺了这关键的变法举措,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的局面说不定还会持续很长时间,统一大业恐怕也会被大大推迟,所以说商鞅当年的变法对于战国最终走向统一真的是至关重要。

不少人会觉得商鞅被杀这件事太冤屈了,这其中的缘由,主要是大家都认为他所作出的贡献那可真是相当大。

我们必须得承认,商鞅变法的那些内容真的很不错呢。你看啊,就算后来商鞅本人被杀掉了,可有意思的是,大秦呢,还是一直在沿用着他当年搞出来的变法政策哦。而且,据说就这么一直沿用到了秦朝灭亡的时候呢。

商鞅主持开展过两次变法行动,而且一次相较另一次在执行力度等方面更加严厉。就着重说一下第二次变法吧,在这个过程当中,居然出现了太子犯罪这样的情况。从这一事件其实也能明显感觉到,商鞅第二次变法的严格程度似乎有些过高了。

话说那时候,太子犯了罪。商鞅呢,心里其实挺犯难的,觉得直接处罚太子好像不太合适,多少有点抹不开面子呢。思来想去,最后就决定处罚太子的两位老师来代替对太子的惩处。可就因为这事儿,商鞅可就跟太子那一派的人结下仇怨啦。

在那之后,秦王的身体状况愈发不佳,生了重病。而商鞅呢,因为一直以来深受秦王的信任,在这个时候就掌握了秦国极为重要的军政大权。这么一来,他一下子就仿佛成了秦国在表面上看起来的头号人物一般,朝廷当中诸多事务,基本上都由他来做决断了呢。

商鞅突然获得了极大的权力,这一下可不得了啦,权力让他变得极度膨胀起来。膨胀到什么程度呢?他居然都着手去培养属于自己的私人部队了呢。

当最终新上任的秦王决定对商鞅进行捉拿之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商鞅居然把自己所拥有的私人部队给亮了出来。

原本呢,他其实是挺冤枉的。但他居然动用私人部队去攻打秦国,这一下可就怪不得别人了,死得也就不冤啦。要知道,都能拥有私人部队了,不管是面对哪位帝王,这事儿都是绝对不会被容忍的,这就好比是每个帝王心里都有一条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呢,一旦触碰到了,那后果肯定是极其严重的,所以他这样做,自然就没法被饶恕喽。

想谋权篡位的韩信

最后要介绍的这一位,那可是我们的老朋友啦,他就是来自大汉王朝的韩信哦。说到他的军事能力,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呢,一点儿也不比有着“杀神”之称的白起逊色。要是再谈谈他们俩的政治能力呢,其实,这两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就好比是八斤和八两一样,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呢。

韩信着实是个极为神奇的人物,你看他呢,也不清楚到底是从哪儿学到的那些本事,可奇怪的是,他刚一在历史舞台上露面,就已然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妥妥的是一位军事方面的大才呢。

话说韩信刚出来闯荡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幸运地一下子就碰到能赏识他、帮扶他的贵人哦。他呢,先是经历了一番波折,在经历了最初的一些状况后,换了一家可以说是新的“公司”吧,也就是到了新的环境、新的团队当中,这才遇到了那个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贵人呢。

韩信其实挺不幸的,他生命中有个很重要的人叫萧何,算得上是他的贵人吧。说起来也是挺奇妙的,萧何这个人啊,对韩信而言,既有着造福于他的一面,可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恰恰也是萧何亲手将韩信给毁灭了。

想当年啊,韩信一开始其实是没办法当上大将军的。为啥这么说呢?这就得提到萧何啦,那时候要是没有萧何竭尽全力地去苦苦劝告,韩信就根本没那个机会能当上大将军,所以说,萧何的这一番劝告对于韩信当上大将军来说,那可真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呢。

要知道,韩信之死其实和萧何有着很大的关联。倘若最后不是萧何去引诱韩信的话,估计韩信大概率是不会死的呢。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正是因为萧何出面做了那样的引诱之事,才使得韩信一步步落入了陷阱,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所以说,要是没有萧何这一出引诱的举动,韩信说不定还能继续活下去呢。

韩信呢,他是存在着一些因军功而滋生骄傲情绪的情况,这和明朝时期的蓝玉颇为相似呢。

蓝玉在当时呢,主要就是表现得极为贪婪,不过就那个阶段而言,他还没产生其他别的念头。但韩信可就大不相同啦,他在旁人的一番蛊惑煽动之下,竟然动起了歪心思,开始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怎么把刘邦给除掉,好让自己能够登上皇位,自立为帝。

韩信产生了新的想法之后,就想着得亲自去实践一番才行,因为在他看来,只有通过实际去做,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呢。所以呢,韩信就安排人故意发起叛乱,接着再以此来引诱刘邦出兵去讨伐这些叛乱之人。

听说韩信要来杀自己,吕雉心里可慌张啦。这可咋整呢?思来想去,她想到了一个人,这人,既是韩信的贵人,可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韩信的克星呢,这个人就是萧何。于是,吕雉赶忙就把萧何给叫了过来。

萧何利用韩信对他的那份信任,将韩信给叫了过来。可谁能想到呢,就这之后,韩信便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上,落得了个悲惨的结局,一代名将就这样没了。

起兵发动叛乱,企图自立为皇帝,这样的行为是公然违背正统、扰乱社会秩序的,既然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那最后落得个相应的下场,自然也称不上是被冤屈而死。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有这样5位名将,他们最终的结局看上去好像是冤死的,但实际上呢,却是他们自己把自己给作死的。这几位名将都存在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缺乏政治眼光呢。

你看啊,要是他们能稍微明白那么一点儿什么叫做“皇帝的想法”,说不定就不至于死得那么凄惨啦。人嘛,毕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虽说他们落得个那样的下场,也不能说完全冤枉,可要说他们是死有余辜呢,那还真谈不上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