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乐刘老人的葬礼上,李美珍哭的动情,沙哑悲怆。
而这样一场哭戏她就可以拿到3000元的报酬。
忙的时候一天要哭三场,也就是日入接近一万。
放到现在,李美珍一天的收入可以招三个月薪3000的大学生。
然而这样的职业她从事了25年,可以说是专业哭灵人。
从原来的贫困户到全村首富,给俩儿子买房买车,只靠哭?
李美珍又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呢?
——【·10年家暴成一生阴影·】——
1972年,李美珍出生在福建长乐一个贫苦农村,父亲为了生计,常年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家中大梁只能由母亲独自扛起。
而作为家中八个兄弟姐妹里的老三,她被迫肩负起照顾失明奶奶的重任。
她曾满心期许,以为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曙光,然而,初中刚毕业,父亲就发话“女孩子读再多书也得嫁人”。
为供她读书,家中早已负债累累,她只能忍着泪水无奈辍学。当时她还想着攒够复读的钱,再重返校园。
可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她,18岁刚过,她被家人强行安排与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相亲,紧接着,彩礼、订金等流程飞速敲定。
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意见、她的梦想,根本无人在意。而婚后,她彻底坠入了痛苦的深渊。
丈夫没接受过教育,稍有不如意,就对她拳脚相向。再加上娘家拿不出嫁妆,在婆家,她更是受尽了欺凌,辱骂、殴打,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她的身心。
婚后不久,两人前往广东砖厂打工,李美珍不仅要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得时刻忍受丈夫的暴力,被掐着脖子、拳头砸向肚子,这样的场景,成了她生活的常态。
在广东的六七年,她生下一儿一女,本以为孩子的到来能给生活带来一丝温暖,可苦难却如影随形,丝毫未减。
终于,在一次丈夫的又一次暴打后,她彻底绝望了,拿起砖头砸向自己的脑袋,鲜血流了满头。
趁着丈夫被吓傻,她仅仅勉强包扎,就决然逃离了这个让她痛不欲生的“地狱”。
等她连夜坐大巴回到娘家,才发现此时的父母开起了小饭馆,家里经济宽裕了很多,也不知道女儿竟然一直过着这样水深火热的生活,母亲大哭,父亲也一脸愧疚,当即把她留了下来。
丈夫自知理亏,将孩子送回,此后,两人联系渐少。但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往,刻在李美珍的生命里,谁也没想到,竟也为她之后的人生转折埋下伏笔。
——【·李美珍投身哭灵·】——
逃离了那如噩梦般的婚姻生活,李美珍回到家乡,家里二姐组建的高跷队活跃于当地的丧事场合,李美珍最初只是扮作花旦唱闽剧。
一次机缘巧合,隔壁村女子哭灵的场景闯入她的视线。那悲恸的哭嚎直直刺进她心底,让她想起了自己备受折磨的十年,那一刻,她被深深触动。
回到家,哭灵唱词便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吃饭时、走路时,她都念念有词,第一次真正站在哭灵的舞台上,面对东家充满质疑的询问 “小妹,你能行吗?”
李美珍坚定回应 “行!” 她凭借着与东家交谈时了解到的亡者生平,在原有的唱词基础上大胆地即兴发挥。
那天,天空不作美,大雨倾盆而下,可这丝毫未能阻挡她的悲伤倾泻。她跪在泥泞的地上,声泪俱下,将亡者的一生缓缓道来。
半个多小时的真情倾诉,不仅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东家对她刮目相看,收获了人生中第一笔哭灵报酬 ——70 元。
这 70 元,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她人生新旅程的起点。自此,李美珍踏上了职业哭灵人的道路。
她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场哭灵都力求完美,东家要求哭一个半小时,她便分毫不差,全程专注投入,连一口水都不敢喝,生怕打断情绪。
早期的哭灵市场冷冷清清,报酬更是低得让人难以维持生计。但李美珍没有丝毫退缩,她咬着牙,在这条不被理解的路上坚挺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慢慢增长,她的报酬也从最初的几十元一路飙升至如今的 3000 多元。
为了多挣些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她常常一天安排三场哭灵,常常要到晚上 11 点多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
长期高强度的哭灵,让她的声音变得沙哑,身体也落下了病根,可她从未有过一丝后悔。
在这条哭灵路上,她越走越坚定,也渐渐寻得了属于自己的价值——用自己的哭声,慰藉逝者的灵魂,抚慰生者的伤痛。
——【·实现人生价值·】——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哭灵生涯里,李美珍目睹了太多生死离别,有的亡者一生如牛马般操劳,未曾尝过生活的一丝甜,好不容易盼到子女功成名就,却已油尽灯枯。
有的家庭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祸,生者的悲痛如决堤洪水,肆意泛滥,让她感同身受,痛心不已。
每一场哭灵,对李美珍而言,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她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情感与亡者的生平紧紧交融。
哭罢,她总会轻声安慰生者,告诉他们逝者已逝,解脱亦是一种归宿,劝他们节哀,勇敢前行。
葬礼在李美珍眼中,也能清晰映照出人间百态。她曾见到老人的儿子,从美国带回新欢参加葬礼,而家中默默付出的儿媳妇,只能独自咽下所有委屈,默默承受一切。
那一刻,李美珍心中的愤怒与同情如汹涌浪潮,让她哭得格外悲恸,她为这世间的薄情与不公而哭。
她也见过富二代在父亲葬礼上的冷漠模样,只因他们生于富贵,从未体验过父辈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本无法理解父亲一生的拼搏与付出,自然也难以落泪。
李美珍深知,哭灵早已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她与生命对话的独特方式。在哭灵的过程中,她不断审视自己的人生,越发珍惜身边的亲人,感恩生活中的点滴温暖。
如今,53岁的她,身体被岁月侵蚀,病痛缠身,但她靠着哭灵攒下的积蓄,为儿子在东莞购置了婚房,翻新了老家的房子,还与朋友合伙经营餐饮店。
她不会强求子女继承这份特殊职业,只愿他们能自由选择人生,而她,也将继续这份职业,带着这份对生命的深刻感悟,绽放属于自己的别样光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