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大的国家总是不希望自己周边出现另一个强大的国家!纵观西方国家的历史,运用各种手段来抑制周边国家崛起,确保自己的主导地位是一种惯用的方式。他们习惯性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来思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惧怕自身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这种思维在当前的国际关系当中也是非常常见。
英国为什么参加一战?因为德国建造了一只强大的海军舰队,威胁英国的霸主地位,进而危及到英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法国为什么反对西班牙加入欧洲联盟,因为失去了关税的制约,西班牙的农产品在欧洲共同市场将会高歌猛进。美国一向讨厌它的邻国墨西哥,因为墨西哥有1.25亿人口,人口增长速度比美国高50%,且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本身的经济结构正在从手工业制造跨越到高科技工业生产。
伯罗奔尼撒战争:贸易强国与军事强国的对垒同属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曾经进行过一段长时间的斗争,一方总想征服另一方以确保自身的霸主地位不受威胁。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斯巴达和雅典签署了一份《三十年和平条约》,雅典承认斯巴达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主,作为补偿,雅典可以发展自己的海上力量。
提洛联盟是在更早时期希腊诸城邦为了应付波斯的侵略而创立,所有的联盟成员都为包围联盟免受波斯袭击的行动提供部队、资金和船只。雅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立了这种联盟,使其能够获得大量资金,这反过来又推动了雅典自身的社会和政治发展。
后来,雅典与波斯签订协议,结束双方的敌对状态。提洛联盟进而演变成一个发展贸易的共同繁荣体。随着雅典控制的市场范围越来越广,由斯巴达人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开始感觉到自身的经济受到威胁,开始对提洛联盟成员的贸易设置障碍。雅典反过来也开始对构成竞争的敌对城邦实施封锁。
科林斯是一个拥有优越地理位置的富裕城市,能够控制一些主要的海上和陆地贸易路线。对于雅典来说,科林斯令人垂涎:这个城市向整个地中海地区出口了许多备受追捧的产品,并在关乎爱奥尼亚海统治地位的西西里市场上挑战了雅典的垄断地位。
双方的关系由经济领域的相互制裁,迅速演变成军事领域的冲突。随着战争的演进,雅典在达达尼尔海峡失去了大部分舰队和领土,它再也无法从黑海获得货物,特别是作为食物基础的谷物。斯巴达人充分利用了雅典人食物短缺的局面,最终迫使他们投降。在斯巴达的军事和政治控制下,雅典失去了战前的经济繁荣,更无力恢复这种繁荣,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其余城邦同样承受了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代价,希腊人陷入了普遍的贫困。
有意思的是,一个严重的战争后遗症是伯罗奔尼撒联盟的许多城市都不得不借钱,特别是向所有希腊人的共同敌人一-波斯人借钱,这是令人惊讶的。在某种程度上,波斯人通过经济战意外地战胜了历史上的宿敌。在先前由雅典船只控制的海域,海盗活动日益频繁,这对日渐衰弱的贸易更为不利。
俾斯麦对法国全面围剿1871年,德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胜了法国,法国被迫割让富饶的两省-阿尔萨斯和洛林,并向德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法国陷入了全面的政治崩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而俾斯麦恰好利用了这一点,通过所谓的“俾斯麦体系”孤立法国并防止其重新武装,通过适当战争手段维持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到“一战”爆发前削弱了法国23 年。
在1873年到 1877 年,为了建立外交同盟,俾斯麦投入了大量的政治力量,以确保法国的共和政权战胜保皇党。同时,俾斯麦在法国的邻国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建立了一条自由和反教权政府的警戒线,目的是支持法国共和主义者击败保皇党,使法国于1877 年变成了一个共和国。俾斯麦的遏制政策是相当务实的,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制造和取消共和政府,但是引起起了一些欧洲国家的极大疑虑,它们对德国的霸权主义愿望颇为担心。
1871年到1878年,德国与奥地利和沙皇俄国结盟,三国相互承诺在遭受第三国侵略时进行共同防御,而在德国侵略第三国时,共同提供军事支持。而奥地利和俄国两国之间,只互相承诺共同防御外来侵略。后来,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联盟。德国、奥地利、俄国和意大利之间的第二个联盟持续到了 1887年。当时,为了遏制俄国在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英国也加入了这个联盟,并于1890年签署了《地中海协定》。
德皇威廉二世皇帝继位后,将俾斯麦解职,并终结了俾斯麦联盟体系,大力推行扩张主义政策,最终引发“一战”。一战结束后,法国对德国制定了相当苛刻的赔款诉求,或许存在相当的报复心理,这也成了二战的导火索之一。
欧洲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提防与遏制"邻国的历史,相对强势的国家总是一直通过各种手段保持对邻国的相对优势,竭力避免邻国对自己构成军事或军事威胁。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想要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需要的不是"与邻为壑"的对抗关系,而是"相互尊重平等,合理竞争",这一点正好符合我国的对外关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