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元宵节那天,在外婆家吃饭,见到了小舅家的三个孩子
除了2岁小女儿顽劣活泼些,大儿子和小女儿显得格外胆怯,给他们拿吃的,不理人,喊他们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理人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亲戚悄悄跟我抱怨,说那几个孩子一点礼貌都没有,别人跟他们说话都不搭理人
直到最小的那个孩子摔倒,哇哇大哭,小舅连带着把大儿子和二女儿狠揍一顿,原因是这两个孩子没有照看好妹妹后,我才明白了问题所在
再看看两个孩子为了不挨吵、不挨骂,妹妹走到哪里都跟在身后小心翼翼保护的模样,我似乎看到了传说中“大孩子带小孩子”的样子
也正因为如此,两个孩子看上去才那么拘谨、自卑吧
而这件事也让我更加确信了一个事实:自卑的孩子取决于身后站着什么样的家长
特别是拥有以下5个通病的家长,往往最容易养出不自信的孩子:01
情绪不稳定
经常对孩子乱发脾气
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特别是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不耐烦时,一定要认识到发脾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开学第一天,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还给我发消息诉苦说:
“就在刚刚,我狠狠地把儿子骂一顿,还把他揍了一顿,可现在情绪好一些又感到后悔,我想跟儿子道歉,怕他得寸进尺,可又担心孩子内心憋屈,会憋出心理问题,该怎么办呀”
听完这些,我明确告诉她“跟孩子道歉,不丢人,就算孩子行为上开始得寸进尺了,那问题也一定不在你道歉,而是在于沟通问题上”
果然,到了晚上母子俩又因为写作业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事情呢,还要从吃饭时的一盒牛奶开始说起
当时,儿子一边喝羊肉汤,一边拿起桌子上的冰牛奶就准备喝
老同学见状立马从孩子手里夺走牛奶,并警告说“不准喝,我看你一会儿想肚子疼,想难受得吐吧”
儿子见妈妈不让喝牛奶,瞬间也黑了脸,直接气呼呼地跑回卧室关上房门,连碗里剩余的饭都不吃了
这就是所谓的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对孩子乱发脾气的典型例子
而同样是沟通,不同情绪、和不同讲话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拿喝凉牛奶来说,如果我们换种柔和的方式对孩子说:“羊肉性温,具有温补身体的作用,而凉牛奶属于寒性饮品,两种混合在一起食用,对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如果你实在想喝热牛奶,那就等一等吧,等我把牛奶温热后再喝,行吗”
如此,有理有据,有关心又有建议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互动
02
总喜欢比较
当孩子面夸别人孩子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应该是能发现孩子的优点,支持孩子的决定,然后还能耐得住性子慢慢等孩子长大
听过一位爸爸的悔悟声音:
他说,他儿子原本是一个上进心强、成绩又优异的三好学生,读初一的时候还荣获全市第五的好成绩
特别是体育课方面,孩子也光芒四射,运动会的跑步比赛上不是全校第一,就是第二第三
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阳光灿烂的孩子,在读初三那年突然厌学了,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出门不说,整个人还摆烂般地躺在床上打游戏到不吃不喝
可以说,整整半年时间里,男孩把最好的读书时光都用来荒废了
于是,曾经的天之骄子没考上高中,又没有学得一技之长,找不到录用工作的情况下,他只好到工地搬砖,每天累得满头大汗,白皙的皮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晒得黝黑
而问起原因仔细了解才明白,男孩之所以在读初三的时候会厌学、迷恋上打游戏,主要的原因是在于他的爸爸总喜欢比较
特别是读初三之前,明明他已经很努力,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可爸爸仍然会拿他跟别人家更优秀的孩子比较
久而久之,在努力学习得不到认可的情况下,他逐渐失去了信心、也逐渐失去了耐心,特别是父亲的每一句指责和当面夸别人家孩子的话,就像是一根刺一样扎在心口疼得无法呼吸
没办法,男孩能做的只有通过打游戏来缓解焦虑与痛苦
这就是爱比较家长背后的孩子,整天患得患失、自卑焦虑、甚至痛苦无助…
不想我们的孩子也如此悲观自卑,那鼓励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大了,这也是我们唤醒孩子心灵力量的重要途径
03
有语言暴力
喜欢说打击孩子的话
李玫瑾教授在演讲的时候曾说过:“世界上最残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怕你”
这就是典型的话糙理不糙
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曾经遇到过一个经常遭受霸凌的9岁男孩
父母带孩子来咨询心理问题时,怎么换方法沟通孩子都纹丝未动,一点想要回应的欲望都没有
直到妈妈在身后不停吐槽“说话呀,你哑巴了”,才逐渐意识到病根可能是出在父母的身上
后来,医生让父母到门外等候,他单独和男孩谈话,一点点建立信任后才逐渐了解事情真相
原来,男孩父母一直是属于“棍子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思想,平时也会经常对孩子又打又骂
有一次,男孩在外面被几个同学围着揍了一顿,回家后鼻青脸肿的模样被母亲看到后反而被批评一顿
母亲认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定是男孩先招惹别人,别人才会反击找麻烦的
久而久之,男孩就逐渐认定一个事实:别人嘲笑他,那一定是他本身的问题,别人打他,也是他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活该被人欺负
这个例子很快就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每一个被霸凌的孩子,都被父母霸凌过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语言暴力、说很多打击的话,那孩子在家里都畏畏缩缩、小心翼翼惯了,到了外面也只有被任人鱼肉的份儿了
所以说,自卑孩子背后少不了语言打击的父母,每一个在外面被别人霸凌的孩子,曾经在家里都被自己父母霸凌过
想要孩子积极阳光、健康自信成长,那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环境就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了
04
恋孩情节重
过度照顾和保护孩子
成长其实就是一个离开的过程,孩子真正长大的模样,也是离开父母的庇佑去独自远航
否则,孩子永远都长不大,也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未来
大年初六那天,几个多年不见的姐妹一起聚会
几家孩子们刚碰面就着急跑出去玩儿,唯有姐妹晓晓的儿子一直坐在身边哪儿也不去
大家纷纷劝他“快去找小朋友们一起玩儿”,男孩反而激动地一把抓住妈妈,然后满脸敌意地对我们说:“不行,我就要妈妈,我就要跟妈妈在一起,谁也不要管我,妈妈干嘛,我就干嘛”
而另外几个妈妈听后,立马开玩笑说“你都已经11岁了哦,整天还黏着妈妈,小心长大后找不到老婆”
孩子听后直接生气扭过头,甚至还拉着妈妈吵着闹着要回家
而晓晓这个当妈妈的,看到儿子生气闹回家也跟着妥协,摸了摸儿子的头后说“谁叫我儿子亲近我呢,长大讨不到老婆也不要紧,有我在,还能让我儿子受了委屈不成”
再看看晓晓一脸“被需要”的骄傲与满足感,我的心里面却泛起了隐隐的担忧
要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恋孩情节”,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和照顾只会让孩子习惯依赖、并懒于思考
兰妈身边就有一个小伙子,今年三十六岁了,就因为妈宝男的“我妈说”口头禅太重,导致很多姑娘简单交流几句后就直接失联
可以说,想要孩子真正长大,父母放手也是重要的一步,即便是我们跟孩子之间再亲密,也同样要做到分寸和界限的划清
那些事事保护和过度照顾的亲密,也只是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不合群的麻烦、甚至还会做个啃老族地堕落一辈子
05
对孩子哭穷
经常灌输“没钱”概念
一个孩子的自卑从何而来?家庭的决定性是关键,情绪、态度、语言、独立、还有观念灌输等等,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
元宵佳节,带两个女儿去看灯会的排队过程中,听到一位妈妈偷偷和儿子对话
妈妈说“待会验票的时候一定会把膝盖弯着,脖子还要缩一些,这样就可以省一张门票的钱”
女儿明显不愿意,对妈妈说:“我都130了,就算弯着膝盖,也不能变成120呀”
妈妈继续警告:“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可入园检票的时候,检票员还是一眼看出男孩并非免票的120身高,在要求去补票的时候妈妈依旧不依不饶,一个劲儿地强调孩子不满六周岁,只是身高长得快而已
我观察女孩此时此刻的模样,脸红得已经到耳根了,整个人也是把头低了又低
事实上,妈妈这所谓的“省钱”绝招,对孩子来说就是精神匮乏、思想贫瘠、人品卑劣的伤害
一旦孩子经历过众目睽睽下的指指点点,他们可能就再也难在大庭广众之下昂首挺胸地与人对视了
兰妈认识一个姐妹,就因为小时候经常被妈妈灌输“没钱”、“家里太穷”的原因,以至于长大后多买件衣服都觉得罪孽感深重
明明每个月的工资可观,也明明是一个从小就爱美的姑娘,可她就是舍不得花钱去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每次点餐的时候但凡多几块钱就会觉得自己不配,那种刻在骨子里的自卑感也导致她内心极为脆弱
这就是对孩子哭穷的心理伤害,我们可以禁止孩子乱花钱、给孩子立规矩,但绝对不可以对孩子哭穷,时常灌输“没钱”、“家里穷”的哭穷概念
孩子也只有内心先丰盈赋予了,才会成长得自信阳光
那么,关于不自信孩子背后家长所隐藏的一些通病,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