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扎心提问:“以前挺活泼的孩子,为什么越长大越不愿意和父母讲话了”
评论区一个女孩的过往分享,引起了很多同病相怜之人的共鸣:
读初中寄宿的时候学习压力大,就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诉苦,希望周末可以和同学出去玩儿,放松一下
当时,妈妈以“谁读书不苦”的连连反问拒绝,女孩听到这些话也难过地说不出话
而妈妈那边呢,误以为女孩遭拒绝后生气把电话挂了,就跟旁边的丈夫抱怨说:“瞧瞧,这就是你的好女儿,都那么大,一整天就想着跟那些狐朋狗友一起玩儿,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这样下去,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将来也是社会的败类、啃老族一个”
听到电话那头不断传来尖锐的刺耳声,女孩没有勇气再听下去,默默地挂了电话
再想想小时候每次和父母沟通时的非吼即骂,要么是不耐烦地回应一句,要么是不断地翻旧账、批评指责,要么是在伤口不断撒盐、然后撕出来让别人看到
在这种痛苦下,她说:“如果换作你,你还愿意和这样的父母继续说点什么吗”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每一个连话都懒得跟父母说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冷漠,而是在孩子的心里已经把你从他的剧本里“杀青”了
在孩子的眼里,他认定你就是一个没办法沟通、还不可能改变的顽固之人
就像情侣、和夫妻之间吵架,一旦某一方不争不吵、连话都不想说了,那说明在这个人的心里早已经把对方打入冷宫了
哀莫大于心死,不期待,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所以,长大后连话都不跟父母说的冷漠,便是一个孩子对父母最高的惩罚,也是养儿育女里最悲哀的事情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景,最容易出现孩子连话都懒得再说的心寒冷漠:01
孩子求助时
责备:“那么多人,怎么就你事多”
有人说,和孩子沟通时,父母有多对,那孩子就有多错
仔细想想,很多不愿意沟通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听一个朋友说,她女儿的班里有一个“班霸”男生,还在初中阶段的时候就打架斗殴、逃课逃学、顶撞老师、还故意扰乱班级秩序,让很多想认认真真听讲的学生都没有办法好好听课
没办法,班主任多次找到家长沟通,有一次还甚至让男孩在家里反省一个星期,等一个星期的“冷冻期”结束后才能上学
可事实上,并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想变坏,这个男孩的问题背后,也全是有一个没办法正常沟通的父母
也是经过班主任的了解才发现,男孩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次老师刚沟通完,男孩就接到父母痛骂的电话,甚至还威胁说:“如果你再继续这样不争气,那我们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儿子,你自己自生自灭,我们也懒得管你了”
也是这样绝情又缺乏解决问题的沟通方式,让男孩越来越无所谓了,他也觉得“反正我爸妈都不管我,任我自生自灭了,还想那么多干什么,只要我开心就好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学习方面也是如此,每次遇到不会做的题、考不好的成绩说“这些题太难了,我脑子不够用”时,父母的第一句也是:“全校几千个孩子,人家都像你一样没出息吗?怎么就你一个人事那么多”
其实,父母本意是希望孩子从自己的身上找找问题,可缺乏正面沟通的责备声音,几乎就关闭了孩子的沟通心门
孩子也会认为“既然我说什么都是错的,那就什么都不用再说了…”
这就是与孩子沟通时父母最容易犯错的错误:忽略孩子的感受,不懂得共情
02
孩子拒绝时
强势说:“不行,这事必须听我的”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孩子曾经都是叽叽喳喳、嘴巴说个没完的小可爱,可他们身上的活泼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消失了呢
我想,原因大概都在于父母太过强势了
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可两个孩子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姐姐性格倔犟、还比较爱美,妹妹性格随和、懂得察言观色
比如,吃饭的时候,妈妈说:“多吃些蔬菜,能补充维生素对身体好”
姐姐说:“不要,太难吃了”,妹妹说:“我要吃”,随手夹了几筷子后又发出“真好吃”的赞美声
妈妈劝姐姐“吃一口,我多煮了一会儿,入口就化”
姐姐还是拒绝了,然后妈妈就露出强势的态度说:“不行,必须要吃,否则以后买玩具的钱,想都别想了”
又或者,周一穿校服回家,姐姐到屋的第一件事就是穿衣服,因为她觉得校服穿在身上—太丑了
反观妹妹,依然比较随和,你让她赶紧写作业,她就坐在学习桌前认真照做
也正因如此,妈妈会经常把妹妹的优秀拿出来比较,也经常批评姐姐说:“天天都要换衣服,你以为你是去选美的吗”
…
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那个满嘴要求、满脑子想法的姐姐,也变得跟妹妹一样少言少语、脆弱敏感了
每逢提起此事,姐妹俩的态度也是对妈妈疏远与无奈
姐姐说:“我妈那性格,就是什么事都必须要听她的,既然我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对,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参与了”
妹妹说:“我妈看起好凶,每次吵姐姐的时候都那么厉害,我可不敢乱说话,要不然也会被那样对待”
这就是孩子不想说话、不敢说话、甚至讨厌说话的根本原因:父母强势的说话态度
这一点不改,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有亲子关系也迟早会出现问题
03
孩子犯错时
质问说:“看看,还能办成什么事”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孩子不能好好说话
可事实上,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透过孩子也能看到父母身上的模样
遇到过一个女孩,和她的妈妈在街上争吵起来了,原因是妈妈不小心把刚买的冰激凌摔在地上了
女孩质问说:“连个冰激凌都拿不住,你还能干什么呀?”
听完这句质问话,路边很多路过的行人都看不下去了,有些白眼狼的语气说:“小姑娘,冰激凌掉了就再买一个,又不是什么大事,你这样对你的妈妈说话,你觉得合适吗”
没想到,女孩却异常镇定地说:
“为什么觉得不合适呢?我以前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妈妈骂我败家子,还逼着让我洗了一个星期的碗,写作业的时候错了几道题,她把我骂得连猪狗都不如,还暗示我以后只有扫大街的命,难道犯了错被骂不应该,难道做不好事情也不该批评吗”
而听完这些话,连之前义愤填膺的行人也跟着沉默起来了
是呀,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个揪着错误不放,还把孩子打击得一文不值的父母
当孩子在父母那没有得到一句像样的关心话、鼓励话、支持话时,整颗心自然也会跟着越来越冷,直到连讲话的欲望都没有了
想要改变这种糟糕的现状、避免和孩子关系紧张,那父母改变,就是孩子改变
04
孩子来电时
着急说:“什么事?说,没事挂了”
都说“良人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哪怕是亲生父母,和子女之间也需要语言上的相互取暖
如果父母对孩子语言疏离、态度冷淡,那孩子再炙热的心也会有被冻僵的那一天
认识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小时候都是没怎么得到过爱的留守儿童
妻子是生长在单亲家庭,母亲早逝,父亲再娶后又组建了新的家庭
后来,遇到了两情相悦的丈夫,本以为结婚之后就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可丈夫的原生家庭也不是很好,父母从小把妹妹带在身边,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后来,结婚成家后遇到什么困难,还没有开口说什么,丈夫父母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看着办,跟我们没关系”
平时出门在外,丈夫想打电话关心、和二老聊聊天,老人接了电话的第一句话也是:“什么事?说,没事挂了”
就这样,有了几次经历后,丈夫就再也不愿意给老人主动打电话了
而面对儿子儿媳的不搭理,老人也会时常心里不平衡,甚至拐弯抹角地拿女儿女婿的好来产生对比
在语言的对比、冷漠、还有疏远下,曾经一门心思的热情也渐渐被打散,一心渴望被父母关爱的期盼更一点一滴失去了温度
如果能静下心来仔细看看周边,也会发现人与人之间都是:我对你的方式,取决于你对我的态度
就像我们在期待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时,也要想想我们是如何对待这个人的,你的方式也会直接取决于对方的态度如何
比如,想要孩子对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你当朋友一样有聊不完的话题,那我们就跟孩子聊聊以前、聊聊能激起话题的兴趣与共鸣
而我们家长从孩子“冷宫”里放出来的核心意见也是: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那就先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说暖心的话…
那么,关于连话都懒得说的子女,原来是把父母打入“冷宫”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