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娃”越来越多,有什么办法能避免呢?来试试这4个方法吧

兰妈谈育儿 2024-12-21 19:55:42

文/兰妈谈育儿

和朋友聊天时,听到一个好笑又揪心的育儿新话题:烂尾娃

是的,养孩子就像是盖楼建房子一样,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烂尾了”

比如:

早期烂尾:家长们尽心尽力地培养,可孩子和其他同学之间的落差感还是很大,老师找家长谈话、施加压力,家长无奈只好天天唠叨,直到双方剑拔弩张谁也不让谁,学习更不用说能主动多少了

中期烂尾:之前学习挺好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后来就是越学越后劲不足了,到了初高中一遇到困难就一副“我不学了”的摆烂模样,整个人也是直接把自己放弃掉了

末期烂尾:孩子从小到大学习都不错,也考上了名牌大学,可毕业之后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整天就待在家里打游戏、睡觉、和啃老

明明是尽心尽力、省吃俭用培养出来的孩子,为什么长着长着就那么大的变化、学着学着也直接不想学了呢

有人说,这就是烂尾娃

也有人说,这比买房烂尾还要伤人,买房烂尾损失的只是金额,可养娃烂尾直接是出钱出力还不讨好,不管你怎么做孩子都不痛快,孩子也不会让你痛快

那随着“烂尾娃”越来越多、家长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避免呢?兰妈认为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01

改变形容用词

不能用“烂尾”、“没希望”形容

一说起“烂尾娃”越来越多,可能会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一时间也纷纷回忆起曾经带娃的各种辛酸苦辣

可事实上,严格地说,即便我们的孩子再怎么淘气、再怎么不如别人,作为家长我们都不能用“烂尾”这个词去形容他们

特别是在读书方面,孩子也许学习成绩特别差,但这并不代表人品也差,家长不仅要接受孩子的平凡普通,还要适应孩子的优秀,千万不能在孩子考九十分时,你批评他“为什么没有考一百分”

认识一个女孩,从小乖巧伶俐,特别是学习方面几乎很少让爸爸妈妈操过心

就拿幼儿园毕业那年来说,其他的小朋友都忙着去哪里游玩,而她却主动让妈妈给她出题做,为的就是在读一年级的时候能跟上队伍、考出好的成绩

而女孩读小学后,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得不错,最低分也是97分,光是“满分之星”的奖状就拿了好几个

可有喜也有忧,女孩的语文成绩相对于比较差一些,有一次就因为考了个68分,老师直接把她留在教室里,还喊来妈妈当面指出“你好好看看,成绩都不及格”的问题

妈妈呢,在老师的责怪声下虽然卑躬屈膝地连连说好话,可回到家后就像是魔怔了一般,一边网购大量练习题,还一边逼着孩子各种背书、练读拼音、听写、和做题

假如哪个音调读错了,会喋喋不休地说很多指责性的唠叨话,如果在如此细心栽培的情况下,成绩还是考得不理想,那回家后就是各种“没出息”、“笨得跟猪一样”、“看你这样子根本没救了”等语言炮轰

于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先不谈孩子的成绩怎么样,自我信心都在一点一点地被消磨了

特别是平时学得还不错的数学科目,也在极其不自信的情况下,经常把答案写了擦、擦了又写,最后还直接把对的答案改错、错的答案继续错

不仅如此,听女孩所说,她每次一到考试的时候整个人就紧张得腿软手抖,生怕会考试不及格、也生怕把答案写错了,有时甚至连正常写字都比较困难

看吧,这就是所谓的自我信心溃散,一旦孩子连学习的信心都没有了,那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不仅学不进东西,心理上也迟早会出现问题

所以,孩子“烂不烂尾”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的普通平凡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上确实普通、也很拿不上台面,那就不要拿上台面了

记得有个教了十几年书的老师,曾经还分享说:

我女儿的数学成绩比较差,特别是高二那年的模拟考试,直接考了52分

当时,我们都很着急,还花了很多钱为她请专业的一对一家教,可成绩就是提升不上去

没办法,我只好说:“拉倒,实在学不进去就算了,我们把更多精力都放在报考文科上吧”

后来,在我们全家的鼓励、并接受数学平庸的和谐气氛下,女儿最终虽然数学成绩一般,但文科分数基本上都接近满分

而这个例子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做事不要太固执,多一些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

这也是每一位家长都需要领悟到的道理

02

养娃没有绝对

当养孩子太累时就换个方法

很现实的一句话:

“不要因为孩子不优秀就使错了劲儿,如果当父母的,能充实快乐、有情绪管理能力,那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因为教育从来都不是要求孩子做什么,而我们做什么事能影响到孩子”

很久以前,遇到一个男孩

在妈妈的眼里,他暴躁、叛逆、不服管教,有时候还经常因为几句话就把妈妈推倒泄愤

在管了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她就此给孩子贴上“烂尾娃”的标签

可当我和男孩有了一次独处后,我发现男孩并没有妈妈口中的那么糟糕

头一次见面,就发现男孩是一个嘴甜、懂礼貌、还比较好说话的绅士男孩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直到妈妈出现,整个的“怨妇”形象就开始对儿子各种批评指责,而前一秒还乐观懂礼貌的男孩,看到妈妈后也是肉眼可见的笑容下调

母子俩一见面的场景更是充满火药味,一会儿一个指责批评,一会儿一句“你烦不烦”的怒怼回应

看得出,当一个孩子从心底厌恶一个人的出现时,那这个人带给孩子的感觉也是痛苦的

爸爸妈妈也不例外

特别是那些经常生活在乌云密布环境下的孩子,如果做什么事都是错的、说什么也是错的,那唯有打骂批评的情况下,孩子身上自然就会慢慢长满刺

于是,当我和妈妈说明其中缘由,并表达养好孩子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时,她也万般无奈地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原来,这位妈妈本身就是初中学历,在没有成年的时候就踏入社会打工,也因此吃了很多生活的苦

大概就是自己吃过的苦太多了吧,所以才对儿子那般严厉,为的也是孩子能读很多书,然后靠知识改变命运

而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妈妈也表示,她也想跟儿子温柔沟通,可奈何你温柔讲话、孩子就很容易得寸进尺,根本不摆正学习态度、也不重视自己问题

听完妈妈的话,我又问她“那你现在这样,孩子就听你的话了吗”

妈妈摇摇头,看得出她的整个状态都特别焦虑

其实,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养育孩子之路并没有那么绝对

如果我们费心费力去培养孩子,反过来却被埋冤、无视、甚至厌恶,那更多的就要“反着来”地调整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了

比如,以前是批评唠叨,那现在就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告诉孩子“xx方面做得不错,如果xx方面再努力一些就更好了”

这就是“反着来”的策略性调整,在孩子身上能多一些尝试、多一些发现,那问题自然也就能得到更完善的解决

03

不要轻易满足

实在不行那就直接“断供”吧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不知足了,一不小心就会直接养出一个白眼狼”

有个朋友,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个温柔的腼腆性格

特别是有了女儿之后,身上的母爱光环爆发,也自此把整颗心都铺在孩子的身上,主要是孩子想要的东西,那基本上也是想尽办法地满足

从小如此、长大也不例外

可没想到,过去那些事事满足的心疼,居然是存在后遗症的

因为想要什么都能满足,也导致孩子有一个“不能满足”的贪得无厌心理

特别是进入初中阶段之后,那整个人都是一口一个名牌,身上穿的衣服必须要合心意,脚上穿的鞋子最低也不能低于500块钱

这等消费水平,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算是一大经济压力的

于是,当孩子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频繁时,朋友就慢慢意识到孩子铺张浪费的攀比心理

为了帮助孩子及时遏止这种不良习惯,她在面对孩子的无理会果断拒绝

可结果呢,从小到大都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安逸生活后,孩子肯定是不甘于满足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甚至威胁说:“如果你不满足我的愿望,那我就去你公司闹,让你公司的那些老板和同事都看看你是如何虐待自己的小孩…”

听完这些,朋友只觉得不可思议,他很难理解,为什么尽心尽力、省吃俭用培养出的孩子,居然是如此的白眼狼性格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就像现如今的“烂尾娃”那么多,多半原因也是在于“太容易满足孩子”

当孩子所得的一切过于简单时,他们自然就不想努力,也懒得努力了,而孩子每一次叛逆反抗也不过是一次次试验家长的底线罢了

兰妈的表姐,是一个单亲妈妈,她曾经就养了一个如例子里的白眼狼女儿一般,每次联系不是为了要钱、就是为了得到什么,如果哪一次没有满足就大吵大闹、想尽办法威胁

直到疫情开放那年,表姐高烧在房间里想喝水,她女儿倒杯水往房间门口一扔就跑开了

妈妈出门上厕所,她还刻意隔开几米远的距离,等妈妈离开后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消毒一遍,面对妈妈还特意强调说:“别离我那么近,传染给我了怎么办”

被伤得透心凉的表姐大病初愈后,也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养孩子就不能轻易满足,实在不行那就直接“断供”吧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不给孩子缴饭卡费、也不管孩子每天穿什么吃什么,直到孩子憋不住找到她说“妈妈,我饭卡没钱了,昨天都是用同学卡刷的”

看吧,这就是在“断供”中磨练孩子的心性,当孩子身上的戾气没有那么重,内心没有那么多的贪念时,对待父母亲人的态度自然就越来越好了

04

教学别用蛮劲

孩子需要学习、家长也一样

学习和知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可比起好成绩、好工作,孩子更需要的是能为自己人生做主的自信与权利

认识一个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他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路高升,大学期间光是奖学金就花不完

如此优秀的一个男孩,想必在工作上也能有着出色的创造和成就

可真正相处下来,我发现他做什么都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性格也跟个绵羊一样柔弱,整个人看上去也一点气势都没有

大概也因为这些原因吧,男孩刚进入公司实习的时候被同事们轮番指挥,一会儿打印资料、一会儿买咖啡、一会儿还要帮忙设计文案…

每次看到他都是全公司最后一个离场的人时,我都忍不住提醒他:“你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为了什么人去做什么事,有些人也是你永远满足不了的”

然而,他听完我说的话后并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反而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告诉我:“没事,反正从小到大都是那么过来的,就像我之前读书的时候,妈妈说什么我就得做什么,但凡有一点没有做好就会被骂个没完”

直到听完这些,我似乎明白了男孩为什么性格会那么柔弱

记得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在家里经常被父母欺负,那孩子后面就会被全世界欺负”

这句话听上去也许有些过于夸大,可事实也并非没有道理

如果孩子在家里常年都是大气不敢吭一声,事事都要绝对性服从,那孩子除了没有自我信心之外,他们也会缺乏自我决策的权利感

就像辅导孩子学习这件事,也许绝大多数家长认知里的概念就是“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可事实上却是孩子和父母两个人的事

拿一个10岁小女孩来说吧:

面对妈妈声声质问“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就是不会做”时,她则发表不满说“因为你是大人,懂得比我多,学过的知识也比我多,所以你才会觉得简单,但那只是你自己的个人感觉”

一番话,瞬间让我明白了“学渣”更容易教会“学渣”这句话

意思也就是,比起“学霸”教“学渣”写作业,两个都是学渣的孩子凑到一起所说的话更容易理解,因为他们之间的水平差距都不大,讲出的话也就自然更容易理解了

所以说,家长们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要使蛮劲儿,更不要表现得比孩子聪明、厉害多少

如果孩子正在读一年级,那我们就把自己的认知降低到一年级水平去看待,如果孩子不懂、不会也可以跟着一起去寻找答案

如果孩子是初中、高中等高年级的水平,那我们更要跟着再一次“学习”了,孩子读什么书跟着读一遍,做什么题也跟着做一遍,当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共同点越来越多时,所产生的共鸣和心灵建立也会更加强烈

届时,没有了糟糕的亲子关系,那“烂尾娃”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那么,关于“烂尾娃”越来越多,家长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个育儿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1 阅读:158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