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审理进展
2025年3月25日,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在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刑事与民事部分分上下午进行,庭审持续约4小时后结束,未当庭宣判。此案因涉及性同意认定、彩礼纠纷及司法程序争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事件起因
2023年5月1日,席某某与吴某某经婚介机构介绍订婚,男方支付彩礼10万元及金戒指,并承诺婚后在房产证上加名。次日,双方在婚房内发生冲突,女方指控席某某强奸并报案。同年12月25日,阳高县法院一审以强奸罪判处席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席某某当庭上诉。
争议焦点
性行为真实性:司法鉴定显示,女方内裤及下体擦拭物未检出人精斑,且处女膜完整。检方认为,部分情况下性行为可能不破坏处女膜,但未进一步解释检测结果。
关键证据效力:一段录音显示,席某某对“强暴事实”回应“嗯”。男方辩称此为敷衍长辈,非认罪。
案后协商矛盾:案发后双方曾达成协议,约定5月5日登记结婚并补全彩礼,但因男方未及时履约,女方报警。
三、庭审细节与证据分析
现场勘查与物证争议
案发婚房内,窗帘有焚烧痕迹,柜子留有灼烧印记。一审判决称,女方因情绪激动点燃物品,并试图逃离现场,后被席某某强行拖回。但楼梯间无监控,仅电梯录像记录部分经过。男方母亲指认现场遗留女性物品(如袜子、发卡)为双方亲密关系佐证,但记者发现所谓“文胸”实为眼罩。
协商录音与彩礼纠纷
行车记录仪显示,案发当晚双方在车内协商,女方母亲要求尽快登记结婚并兑现彩礼承诺。席某某同意,但后续因男方家庭拒绝立即加名及支付剩余彩礼,协商破裂。民事二审中,法院曾建议调解彩礼返还,但因女方未出庭未果。
司法程序质疑
男方家属指出,伤情鉴定在批捕后才出具,质疑程序合法性。此外,法院曾发函评估席某某缓刑可能性,但家属坚持无罪辩护,拒绝接受缓刑条件。
四、法律与社会视角分析
性同意与婚姻关系
法律明确,即使订婚或已婚,性行为仍需双方自愿。本案中,女方是否明确拒绝成为定罪关键。一审法院依据录音、肢体伤痕及监控判定违背女方意愿,但二审对证据链完整性提出更高要求。
彩礼文化的双重影响
高额彩礼被指为案件导火索。女方要求提前兑现彩礼及加名,男方则认为此为经济胁迫。此类纠纷凸显传统习俗与现代法律冲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整治高额彩礼。
司法公正与舆论压力
案件审理因舆论关注多次延期,司法机关在程序审慎与舆情平衡间面临挑战。专家指出,需严格依据证据裁判,避免道德判断影响司法独立。
五、后续影响与启示
本案判决结果将对性侵案件证据标准、婚约财产纠纷处理产生示范效应。社会层面,案件推动了对性教育、女性权益保护及彩礼改革的讨论。无论终审结果如何,其揭示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