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和航空公司,是民航业中最核心的两个部分,航空公司引入飞机开辟航线,机场则是连接航空公司航线的桥梁,为航空公司的飞机提供起降保障服务。
因此,机场与航空公司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角色,那就意味着两者的增长应该是正相关的,航空公司引入更多的飞机,就需要有更多、更大的机场来为航空公司的飞机提供保障服务,航空公司也能开辟更多的航线。
然而,当下的民航市场中却出现一个反常的现象,一边是航空公司引进的飞机数量在锐减,另一边却是大量机场在马不停蹄的新建和改扩建,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发展似乎打破了应有的协同性,各自为政。
我们先来看下过去十年来国内航空公司飞机数量的变化情况:
2014年:飞机数量2259架,同比增长10.3%。
2015年:飞机数量2525架,同比增长11.8%。
2016年:飞机数量2818架,同比增长11.6%。
2017年:飞机数量3148架,同比增长11.7%。
2018年:飞机数量3478架,同比增长10.5%。
2019年:飞机数量3645架,同比增长4.8%。
2020年:飞机数量3717架,同比增长1.98%。
2021年:飞机数量3856架,同比增长3.7%。
2022年:飞机数量3942架,同比增长2.2%。
2023年:飞机数量4013架,同比增长1.8%。
2024年:飞机数量4118架,同比增长2.6%。
从数据可以看到,2019年以前,国内飞机数量年均增长率都在10%以上,国内民航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但从2019年开始,国内飞机数量年均增长率大幅回落,过去五年都在3%以下徘徊,这也说明国内民航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飞机引进从增量的扩张转向了存量的盘活阶段,航空公司的发展战略也从追求规模转向了追求稳定。
飞机减少了,按理说国内机场也应该同步进入存量盘活阶段,充分利用好已建成的机场挖掘存量航班资源,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国内机场大跃进建设的脚步却从未止步,依然保持扩张态势。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国内共有机场263个,2025年将加速一批新机场的建设进度,力争2025年底机场数量达到270个。
其中,目前已经启动新建的机场共有3个,启动改扩建的机场共有23个,这些工程加起来合计投资高达6464.59亿元,机场大基建仍在大张旗鼓的进行中。
那么问题来了,新机场不断投产、老机场不断扩容后,航空公司还有那么多飞机来匹配投入运营开辟航线么?
如果航空公司不去这些新机场开辟航线,就意味着机场的供给将会出现过剩,机场资源出现闲置浪费,更糟糕的是,机场因为航线不足导致收入不足,最终陷入巨额亏损运营中,背负沉重的负担,只能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续命。
根据2023年公布的数据,国内18家机场集团中,有11家都是在亏损运营的,在存量运营中已经亏损的情况下,盲目加入增量运营,会不会进一步加剧这些机场集团的亏损呢?
当下国内各地大基建项目已经暂停、暂缓推进,唯有机场建设仍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不管怎样,希望这些新建、改扩建机场项目都是经过充分论证后启动建设中,能够在未来的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在建成运营后成为地方的负担。
总而言之,国内民航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不管是机场还是航空公司,都要更加聚焦存量挖掘价值,唯有如此才能与高铁协同发展,否则将一步步被高铁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