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乾隆去世,嘉庆让和珅为其守灵,可转身就对外面说,“和爱卿思念父皇,不愿离去”。和珅儿媳顿觉不妥,跑到嘉庆面前求情,“皇兄若不能留他性命,就让他体面离开吧。”
和珅的儿媳就是十公主,也就是固伦和孝公主。
1775年,65岁的乾隆喜得贵女十公主,甚至高兴,“朕果然宝刀未老啊。”
而且,十公主逐渐长大,也越来越像乾隆。因此,乾隆对十公主非常宠爱,“你要是个男的,我就把皇位传给你。”
那时,乾隆有个宠臣叫和珅,经常初入宫中。乾隆得知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竟与十公主同岁时,非常高兴,随即便给2人赐了婚。
就这样,15岁的十公主嫁给了同为15岁的丰绅殷德。
十公主出嫁,十里红妆。
乾隆不仅破例让十公主坐着自己专属的金顶轿出嫁,甚至还为他们在正大光明殿办了婚礼。
可十公主的哥哥嘉庆,却全程黑脸,忧心忡忡。
他非常不喜欢和珅,觉得他只会溜须拍马,还贪,这样的人就不配为官。妹妹嫁过去,就是羊入狼窝。
可乾隆金口玉言,任谁也无法改变。
嘉庆只能目光不善的看了眼和珅,盘算着怎么整治整治他。
可和珅是谁,先不说他跟在乾隆身边这么多年,察言观色,信手拈来。
就说他因出身不好,父母早亡,自小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这份勇劲,和练就的圆滑处世能力,让他对危险,有着很好的警惕性。
所以,他很早就察觉出嘉庆对他不善。于是,他利用自己和乾隆的关系,总是给嘉庆使绊子,甚至还曾向陷害嘉庆的老师朱佳,让嘉庆失去依仗。
可乾隆却无奈的摇了摇头,“你们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和珅看此路不通,就将浑身解数使出来,去巴结嘉庆了。嘉庆很给面儿,配合和珅做着应承。
和珅以为自己成功了,于是放下心来。
1799年,乾隆弥留之际,将嘉庆唤来,“切勿杀和珅。”
嘉庆当时答应了,可实际上并有照办。
他表面上对和珅加以表扬,并表现出以后还会重用和珅。
和珅当即送了口气,而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也应风而来。
趁着这股热乎劲而,嘉庆下旨让和珅进宫守灵,和珅风风火火地赶到灵堂,尽职尽责的守灵。
然而,嘉庆却动了起来。他迅速切断了和珅和外界的联系,调用自己的力量,用已有的证据开始调查和珅,并迅速给和珅定了罪。
同时,他还下了明旨,“这些罪名均由和珅一人承担。”
此时,和府上下也接到了旨意,但他们都没有当回事,觉得和珅是不会倒的。
可十公主却觉察出不对劲,赶紧跑进宫去求情,但嘉庆却避而不见。
十公主心中更加不安,就站在大殿门口痛哭。
嘉庆心疼妹妹,就将她进来。无论十公主说什么,嘉庆都没什么好脸色。
十公主突然明白,此事已无转圜余地,“皇兄,看在我的面子上,如果不能放过他,就让他体面的走吧。”
没过多久,和府被炒,嘉庆赐了和珅一条白绫,也算是让他体面的离去了。
丰绅殷德也因为十公主的原因,捡了一条命。
只是,十公主的幸福时光却一去不复返了。
丰绅殷德自此沉迷酒醉,不问世事。
十公主怕他想不开,就给他找了个小妾,没想到,却因此让丰绅殷德送了命。
原来,丰绅殷德竟然在国丧期间,让小妾生了个孩子。
嘉庆知道后火冒三丈,顾忌十公主,将他流放了。
可惜,没过多久,丰绅殷德就因病去世了。
十公主也自此看破世事,没有再嫁,49岁时孤独离世。
【宛宛说】
那时的女人基本都做不了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有皇帝赐婚。
不过,十公主在这方面是幸运的,嫁了父皇的宠臣的儿子,并与之琴瑟和鸣了很多年。
只可惜,皇权更替的余波还是殃及了她。
纵然她与乾隆很像,可终究是一名女子;纵然身份贵为公主,很多事情也不能做主。
他人的宠爱终究是一时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爱自己。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