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有澍寰宇流芳|王澍寰院士诞辰百年纪念活动

淙淙康康 2024-12-22 14:26:33

2024年12月12日,王澍寰院士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澍寰报告厅举办。

会场掠影

纪念活动由一段采访集锦正式拉开帷幕,众多医学前辈和手外科专家从不同侧面回忆了王澍寰院士的学术影响和人格魅力,带着这份深厚的情感,与会者共同开启纪念王澍寰院士诞辰100周年活动的序幕。

李玉梅主持纪念活动

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李玉梅主持纪念活动,她介绍了出席本次纪念活动的嘉宾,并向与会的嘉宾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医学部主任、深圳大学总医院院长姜保国,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光,北京医师协会会长郭积勇,原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程国良,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首任院长寿奎水,原宁夏武警总医院院长、第一届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穆广态,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名誉院长秦泗河,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晋,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顾立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徐文东,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徐永清,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崔树森以及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的常务委员及委员们。王澍寰院士的家属王炜,雕像制作者、中央美术学院张宇彤。

出席纪念活动的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领导有:院长蒋协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国安,副院长吴新宝、刘亚军、姜春岩,总会计师侯常敏,工会主席冯国平。

此外还有,积水潭医院延退专家代表足踝外科武勇,药学部甄健存。手外科主任陈山林,田文,田光磊,张友乐及手外科的干部和职工代表等。

大医有澍,寰宇流芳

王澍寰院士,

一位励精图治的学者,

一位身先力行的勇者,

一位治学严谨的师者,

一位淡泊名利的智者。

在他身上,

秉持着大医亘古不变的美德,

将毕生的理想与至诚,

凝练指尖。

田文致辞

“王澍寰院士是中国手外科领域乃至中国医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手外科之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田文在致辞中回忆到,王澍寰院士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手外科专业——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持和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手外科学术专著——《手外科学》;与众多手外科先驱们一起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手外科学术团体——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

田教授介绍说,王澍寰院士为中国手外科事业培养了许多德艺双馨的杰出人才。他的学识、人性、慈爱、胸怀、风范及信念,构筑成了中国首外科专业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抚育和滴灌着手外科事业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登上一个又一个世界高峰,造福一批又一批的手外科患者。

郭积勇致辞

郭积勇在致辞中指出,王澍寰院士是中国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致力于手外科学专业的研究、科研和教育事业,为手外科学专业的成立、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铭刻在医学史上,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本次纪念活动的举行,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纪念,更是对科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1999-2004年,王澍寰院士担任北京医师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他非常重视医师协会的工作,在协会的规范运行、制度建设方面,带领协会做了大量工作,为北京医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北京医师协会是成立最早的地方医师协会,郭积勇认为北京医师协会能取得今天成绩,离不开王院士辛勤的努力。

徐建光致辞

“王澍寰院士不仅是中国手外科的奠基人,更是世界手外科领域卓越的领航者。”徐建光在致辞中介绍说,王院士为无数的病患重塑了生命的希望,特别是开创性的将骨科、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到手外科,提出并创设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理论和手外科技术,为中国的手外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建光在回顾其担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的任期时,深情地提及了王澍寰院士给予的无私鼓励与坚定支持。特别是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培育青年医学人才等关键领域,王院士不仅倾注了大量心血,还提出了诸多富有洞见的具体指导策略。通过言传身教,彰显了作为前辈对后辈深沉的关爱与期许。

姜保国致辞

“你上的每一台手术,都要把自己视为术者,都要从手术预备、设计出发,并精心准备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每个问题,只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术者,你才会快速成长。”在致辞中,姜保国深情地追溯了他与王澍寰院士结缘的历程,并分享了王院士长期以来对他的悉心教导与深刻影响。

谈及担任科主任及医院领导的角色,姜保国回忆到,王澍寰院士始终强调保持谦逊的重要性。对于团队成员,王院士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优点与缺点。作为领导者,应当善于发掘并激发每个人的正能量,同时巧妙地引导其克服缺点,充分发挥其优点,以此促进团队的和谐与壮大。在患者关怀方面,王院士日常不出特需门诊,坚信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挂号费用的高低无关,这种平等而纯粹的医者仁心,彰显了其高尚的职业操守。

雕像落成,功绩永颂

2023年10月8日,在举办王澍寰院士逝世10周年的纪念会之际,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决定,在王院士百年诞辰之际,雕塑一座纪念雕像,以表达对王澍寰院士无尽的敬仰与怀念。时至今日雕像落成,与会嘉宾共同见证雕像揭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玉东通过视频,为王澍寰院士雕像揭幕作诗

《颂王澍寰大师》

建国初期工农欢,

忘我劳动战大地。

创造财富建大业,

专业经营写专著。

虚心请教赤脚医,

召开会议又办学。

改革开放名声扬,

带领学科赴东洋。

交流经验学先进,

取长补短见友谊。

心系事业有继承,

信任青年压重担。

你的功德在心田,

百岁生日共敬仰。

你是中国手外科的开拓者,

你是中国手外科的领路人,

你是中国手外科的老师,

你是中国手外科的灯塔。

王炜致辞

王澍寰院士的长孙王炜代表家属致辞,他回忆了王澍寰院士生前的种种事迹,并直言“我的爷爷属于手外科事业,更属于他挚爱的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家人,他常常听到王澍寰院士创业初期在老院长孟继懋的带领与鼓励下克服艰难、励精图治,开创中国手外科事业的故事。他向北京积水潭医院全体对自己家庭给与的帮助和关照表示感谢,并祝贺手外科事业蓬勃发展。

雕塑家张宇彤致辞

作为雕像的创作者同时也是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曾经的患者,张宇彤深情致辞。他回忆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曾险些让他的艺术生涯画上句号,幸运的是,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一群医术精湛的医生以他们非凡的专业技能,历经4个小时紧张而精细的手术,成功修复了他左手。

在手外科大夫们严谨细致的治疗过程中,张宇彤深切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力量,受此启发,张宇彤将这份对医者仁心的感悟与敬仰,融入到了他的艺术创作之中,精心雕琢出这座雕像,以此向王院士及所有医疗工作者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蒋协远作《缅怀王院士》的报告

“医生之职在于爱心,学问之道在于刻苦,成功之路在于创新,事业发展在于传承。”蒋协远在《缅怀王院士》的报告中回顾了王澍寰院士的生平。

他对王院士富有智慧与温情的谆谆教诲,以及激励人心的辉煌事迹在报告中娓娓道来,犹如细数家珍,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与怀念。他将这些宝贵的记忆如同珍贵的宝藏一般,一一呈现给在场的每一位嘉宾,让王院士的精神与风采再次焕发光彩,激励着大家不断前行。

此外,蒋院长对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澍寰报告厅的由来作了解释。他认为,王院士不仅在学术领域内拥有极高的造诣,深受同行与后辈的敬仰,而且在摄影、书法等艺术领域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与深厚的修养,堪称是多才多艺的典范。

基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老一辈专家的拼搏与奋斗,一代代积水潭人的不懈努力,北京积水潭医院已成功实现了“一院三区”的宏伟布局,并建立了三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蒋协远还介绍了医院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外派援助、国际影响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蒋协远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医院整体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对王澍寰院士等老一辈医学家们不懈追求与无私奉献的最好告慰。

雕像揭幕

与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后,举行了《手外科学第4版》的新书发布会。自1978年由王澍寰院士主编的第一版《手外科学》问世以来,这部著作历经三版。此次《手外科学第4版》的新书发布,不仅是对王院士诞辰的纪念,也是手外科专业创新精神薪火传承的有力证明。

发布会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刘波主持。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晋在致辞中回顾了专著的编撰历程。《手外科学第4版》主编、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陈山林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书籍概况及编写背后的故事。

陈山林作书籍介绍

《手外科学第4版》发布

大师讲坛由手外科副主任郭阳主持,姜保国分享了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与修复的创新性技术及其应用;秦泗河在演讲中讲述了教诲入心,师恩似海—王澍寰院士编外弟子秦泗河缅怀往事;徐建光作了脑机接口与手功能重建的报告;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王树锋回顾了自己与王澍寰院士的深厚渊源,讲解了全臂丛损伤手功能重建,从神经修复技术创新到理论转变。

本次活动通过纪录片“大医有澍,寰宇流芳”,回顾了王澍寰院士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通过雕像落成、第四版“手外科学”新书发布会及系列学术交流等环节,铭记、传承、发扬王澍寰院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守正创新的学术精神。

王澍寰院士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乃至世界手外科事业的深远影响,再次深深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王澍寰院士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时,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他的精神与理念,如同不灭的灯塔,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为手外科事业乃至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