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段话:“人生就像寒冬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被刺痛。”
是啊,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也都应该要明白这一点,那就是要有边界感。确实,不管是对于大人,还是小孩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边界感。
就好像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不是很熟悉的人,就开始不断地追问你的工资收入、婚恋状况等问题。
还有一些所谓的朋友,总是习惯性地借东西却不还,不断的模糊付出与索取之间本应清晰的界限。当然,在亲密关系里也有,那就是以 “为你好” 作为借口,大包大揽地替你做出所有决定……
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边界感。这其实就是一种越界行为。那么,什么是边界感?
所谓的边界感就是在人际交往、个人空间、情感等方面,个体能够明确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并尊重这些界限的一种意识和行为表现。
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有距离的。就好像院墙一样,就是为了保持和别人之间的边界感,一道院墙恰到好处地保障了各自的隐私。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再亲密的关系,也要留一道门缝,让彼此的光透进来,而不是把对方挤成阴影。”
深以为然。就好像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打着 “为你好” 的旗号,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选择,那这样的“为你好”就会变成枷锁;
在友情里,如果觉得彼此是好朋友,就可以毫无保留地窥探对方隐私,随意评判对方的生活,那么再好的情谊,也会不断的越界中慢慢消散;
在爱情中,如果觉得彼此是相爱的,就以爱之名要求对方完全透明,不给对方任何空间,那么再好的爱情,也会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中结束。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理论,叫做 “课题分离”,说得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无需为他人的课题负责,也别让他人随意插手你的课题。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守好边界感。是啊,我们都应该要明白,对于超出我们承受范围的事情,就要坚定拒绝,这不仅仅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对于别人提出的不合理的请求,就需要学会拒绝。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被拒绝而委屈自己,也不要担心会因此而失去一段关系。
要知道,一段好的、对的关系,从来不会因为你合理的拒绝而破裂,反而会因为合理拒绝变得更加的牢固。正如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善良,要有锋芒;你的退让,要有底线”。
所以,我们都应该要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有边界感。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看法,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因此,我们才更加需要明白边界感对于我们的生活真的很重要,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大人、小孩都是如此。
正如有人说得那样:“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确实,因为尊重的基础是建立在边界感上面的。没有边界感的尊重,是做不到不越界的。因此,我们才需要明确彼此自己的边界。
总之,在与陌生人交流时,我们要保持基本的礼貌和距离,不要随意打听对方的隐私。与亲密朋友相处时可以表现的随意和亲近,但也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和意愿。
归根结底,那就是在在相处过程中要注意边界。不注意边界,不仅会给他人带来困扰,也会影响到自己。
所以,在人与人之间,都要明白这一点,那就是要有边界感。守住边界,彼此的关系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文|明浮生
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