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医药大学,到底对不对?

鸿朗说健康 2024-11-20 14:38:59

我发表的文章《建议取消中医药大学,让中医教育回归传统》的文章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和理解。但也有很多人反对的。说来可笑,这些反对取消中医药大学的人是拥护中医的,但是这些人太激动了,他们只看到了我文章的上半句“建议取消中医药大学”就开始反对评论:什么中医是国宝啊,建议取消中医的人是汉奸啊等等。

看看他们的评论真感觉可笑,他们连文章意思都没有读懂,只看到了上半句,没有看到下半句“让中医教育回归传统”。他们没有理解我文章的意思所在。我再一次重申一遍我文章的意思:我是建议取消中医药大学,取消西化的中医教育,让中医教育回归传统,回归本色,不是取消中医!有些人你要看清楚。

近日,一位中医的大四学生坦言自己至今不会开方,这一消息如石破天惊,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中医,这一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医学体系,为何在今日的教育体系中却显得如此力不从心?这其中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当前的中医教育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正如郝万山教授所言,中医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能够治病的医者。然而,现今的中医药大学中,中西医知识的比例分配似乎并不合理,学生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需要同时学习大量的中西医知识,且实习地点又多是西化严重的中医院,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削弱了中医教育的纯粹性。

此外,中医教育中的导向问题也亟待解决。中医药大学应当培养的是能够灵活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治疗的医者,而非空谈理论或沉迷于西医课程的学生。然而,现实却是,许多中医学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他们追求的往往是职称地位,而非真正的临床治病能力。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回归传统,重视临床实践,是中医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传统的中医教育注重实践,学生在学习的初期便开始接触临床,通过跟随老师抄方、观察治疗过程等方式,逐步熟悉并掌握中医的诊疗技巧。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更能够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治病的医者。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对中医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我们需要调整中西医知识的比例,让中医教育更加纯粹和专注。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临床实践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最后,我们还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引导他们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临床治病上,而非仅仅追求职称地位。

中医有其精髓所在,在古时候都是师徒值传承,传内不传外,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这种模式下,徒弟会学的很专,而且能够继承师傅的衣钵,理论体系、临床经验都会比较丰富。而这样的模式,也是中医无法大面积发展的原因。而现在呢?虽然大学普及,但大多数的大学教育却都是放养式教育,真正学到精髓的,也只有那百分之二,甚至是千分之二。

中医药大学该不该取消,国医大师邓铁涛早就说了“学院派中医是中医的掘墓人”,著名中医关庆维说:每次和大学生去开会,他们都会带我们去展览室参观。讲解员一提到中医中药,就是降血脂的,这让我感到很可怕。

现在教育出来的药学家,基本都是用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去引领中医中药学发展。从这个体育当中,你看着所有的学子们都朝着这方向走的时候,你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中医中药的消亡。

教育不能他读了很多书,但是你也不能说他的理论就学的如何好。其实现在孩子学习中医的时候的整个课程设置,2/3都在学西医和外语,1/3的时间其实才学中医。

中医里要对经典著作的教育,还有学子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疏离和陌生,导致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都不了解。去了这个背景以后,再学中医,其实是很难学成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中医中药其实是处于一种停滞和消亡的状态。

国家建立了那么多所大学,然后那么多学子苦苦的学,学完了以后自己对中医中药都不信了。而且向那个植物药学,向西医文化价值取向去妥协。西医在降血脂,他也降血脂,西医在降血压,他也在降血压,西医在扩张血管,他也学利尿去。这种思维模式怎么能成为中医呢?

其实是变成了一个西医文化的一个附庸了。所以真正的中医文化没得到弘扬和发展。

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的都是在怎么样治病,而且很多教材里边和书本里都在以病统证。所以孩子最初走向临床的时候,都是在给人治病。然后也受那个化验单的左右,知道吧,那个实验室物理诊断,化验诊断是帮你诊断出什么病,然后我们用中药怎么样去治这个病,这个病恢复有几个证型,然后我们拿几个证型的方子怎么样套这个病。

其实这个对病的认识,其实是西医的一个角度,病原体或者是组织器官的实体改变,然后药物治不好,其实就割除的这这么一种战争模式。

然后呢很多人也在用中药去在人体实施战争,然后去对抗疾病,对抗病灶。所以很多人在用重要的功法之品去跟病毒啊病体啊去战争,去克敌,这是一个第一个层次要跨越。

然后这个跨越时间其实是很长的,如果要没有一些比较高层次老师指点,很多人一生都在这个体系当中跨越不出来。

南怀瑾大师曾说过:凡欲为大医……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典》,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运体真,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中医学是根植于中华文化这一沃土并孕育、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讲究天人合一;而西医学是以古希腊的科学、哲学为基础产生的一门学科,深受逻辑思维的影响,重实体而轻功能,两者大相径庭。

中医学生应该摈弃西医的思维,用传统中医的形象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然,也就是需要坚持中国传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如儒家、道家、阴阳家的理论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坚持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来看病,太多的西医理论知识极不利于这一过程 。对于他们来说,传承的意义大于引进!

要求每一位中医学工作者熟练掌握两套医学体系去从事临床工作是不现实的,这样很可能会造成“中不中、西不西”,并且很容易使得中医医师在临床丢失中医学的基本特色 。

古之习医学者,必以《灵枢》《素问》,《内》《难》二经为其初基,再次而研习《伤寒》《金匮》《本草》《脉诀》,然后博通群籍,融会诸学,方可以言医。

多年来 ,中医教育中的问题还在于课程设置有很大的问题 ,没有严格遵照中医药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来设置课程,古代很多半路出家的名医,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儒,然后熟读医典,方有大成。

所以扎实的古文学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中医学生必须泛读中国古代史 、古代哲 学 、古文 、道家儒家学术、易经等,尤其对《易》学不可不精!不通“易”则不可能精通中医,现在的学院派,虽然有文凭有资质,但是连“神”都不信其有者,是摸不到中医的门的。

有人说,现在的中医高等院校的中医教育名存实亡,已严重西化,大学中医中药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中医掘墓人!

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下中医中药专业的教育内容的设置,完全不符合传统中医中药的实际,变成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中医高等教育的课程安排,完全背弃了传统中医大量熟读经典、坚持长期实践、系统辨证论治等等方面的内在本质。

从宏观角度来讲,修习中医其实是进入一个修行境界的开始。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有:“内景隧道,唯返观内视者能照察之”。古人对经络和气的体验,包括对药性的了解以及气味归经,都是通过内证内观和直观体验记录下来的经典。如果没有修行的能量和智慧境界,是不可能成为高明的中医师的。

很多有名的针灸师,都有对自身经络气血的体认,对气血的运行了然于胸,这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重要一步,反观目前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空有文凭,没有基本的学术修养和感性认识,甚至内心里根本就抵触中医理论,如何能治好病呢?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脉象 、病证都只有在临床中去体会 ,其治疗也只有在病人病情变化中去进行,离开了临床 、离开了病人很难体会中医的精髓 。

自上世纪 5O年代 以来,学校教育成了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 ,现在无论是独立设置或西医院校中的中医专业全都是按照西医模式来进行中医教育 ,这实则是忽视了中医的特点,长此以往对中医是极不利的。

事实上已经明显地反映出这种不利 ,学校教育出不了名医,更 出不了大师。不少的有识之士感到现在中医界是高学历 、 高职称的不一定看得好病 ,而看得好病的不一定有高学历 、高职称 。

现在高校中5年的学习,前4年都是在课堂里学习理论 ,完全脱离临床 ,脱离病人 ,加上部分教师本来就不熟悉临床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能够学到多少真正的中医知识呢?试问,弦 、浮 、迟 、数等脉象是在一个五六十人的课堂中教师讲得清 ,学生体会得到的吗?内外因引起的病证是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讲得清 ,学生体会得到的吗?等等 。第五年去医院实习 ,也只是蜻蜓点水。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号召大办农村合作医疗,期间至少有一百五十多万赤脚医生活跃在广大的农村基层,为几亿农民群众医疗保健提供优质服务。这些赤脚医生,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来自民间中医世家的传人和自学成才的中医爱好者。只经过中医和西医基本知识短期培训,然而经过二十几年的大量医疗实践,相当部分农村赤脚医生变成了中医高手,就是对医疗界最为头痛的各种疑难杂症,不少赤脚医生也是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还有一些百年中医世家,子承父业,一代代传承下来,懂事开始就灌输中医理念,由老一辈手把手教,成为了隐世的高人。实践证明,“师承”这种培养方式历来证明是最适合中医的。

中医教学,呼呼保持中医学 的“纯洁性 ”,让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有充分施展的空间,急需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才能真正起到“传承传统中医”的目标,方能挖掘中医学宝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