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中方妥协,特朗普黔驴技穷,开出37页豁免单,释放3个信号

漫步的空影 2025-04-13 07:02:35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特朗普的“任性外交”已引起全球不满!自从我国于4月11日宣布对美加征125%关税后,全球多地网友纷纷对中国表示了支持。

眼看“极限施压”策略换不来中方的妥协,黔驴技穷的特朗普,不得不开出了一份长达37页的豁免清单。

特朗普

那么,这份“豁免单”中都包括了什么呢?特朗普此举又向外界释放了哪些信号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朗普在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后不久,白宫便公开了一份长达37页的豁免清单。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

该清单中涵盖了近千种商品,包括能源、矿产、化工品、钢铁等战略物资,这不仅暴露了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缺陷,也揭示了全球供应链博弈的新动向。

最关键的是,这份“豁免单”还向外界释放了3个信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号一:美国供应链的“命门”一览无余

这份豁免清单中,石油、天然气、稀土、石墨等商品的入选,直接暴露了美国在关键资源上的短板。

特朗普

尽管美国曾通过页岩油革命实现能源出口,但2024年石油贸易逆差仍高达2062亿美元,墨西哥湾油田的特种钢材仍需进口。

更讽刺的是,美国约80%的稀土和石墨依赖中国,而这些资源是芯片制造、国防工业的命脉。

据彭博社数据显示,美国15种关键矿产完全依赖中国进口,29种矿产超半数需从中国采购,例如,中国控制全球83%的镓、锗产量,直接影响美国半导体产业。

而清单中对汽车零部件、铜材、化学品等工业品的豁免,则是揭示了美国制造业当下面临的困境。

特朗普

特朗普曾高呼“让制造业回流”,但现实是:美国汽车制造业岗位比2000年减少25%,特斯拉甚至将生产线迁至德国以规避关税。

反观中国出口的28纳米以上芯片占美国同类进口的40%,成熟制程领域美国已出现了断层。

信号二:政策逻辑的自相矛盾

白宫一边加征关税“保护产业”,一边豁免食品、药品等民生商品,实为政治权衡。

耶鲁大学研究显示,若全面加税,美国家庭年支出将增加3800美元,通胀率飙升2.3%。

特朗普政府这种“既要保护产业又要压低物价”的两难决策,暴露了其“政策工具箱”的捉襟见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豁免延续了特朗普的“谈判筹码”逻辑,加拿大、墨西哥因《美墨加协定》谈判获得豁免,而新兴市场税率高达46%,意在分化潜在对手,集中施压中国。

但这种策略的实际效果存疑:美国企业曾因2018年钢铝关税提交超16万份豁免申请,最终导致美国行政系统不堪重负。

信号三:全球供应链的韧性较量

在全球供应链方面,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但对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持续增长。

202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5879亿美元(+9.2%),对俄罗斯出口1155亿美元(+4%),在稀土领域,中国不仅掌控供应,还通过提纯技术突破巩固主导权。

中方这种“技术+资源”的双重优势,使美国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

一直以来,美国都在试图通过“去风险化”减少对华依赖,但豁免清单证明其仍需中国供应链支持。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产能出海(如东南亚建厂)、市场多元化(“一带一路”深化)对冲风险。

据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关税风险高点已现,未来博弈将转向谈判与豁免,而非全面对抗。

其实特朗普的豁免清单,本质是霸权焦虑下的妥协,对中国而言,这场博弈的启示在于:贸易战无法撼动供应链的底层逻辑,资源掌控力与技术壁垒才是硬通货。

无论是稀土提纯技术的突破,还是东盟市场的深耕,中国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主动权,源自“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2025年的这场中美贸易战,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唯有通过平等对话与合作,才能找到破局之道。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中国化工信息周刊2025年04月09日关于“近千种!美国关税政策豁免清单长达37页”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香港商报2025年04月10日关于“香港早晨丨一夜反转,特朗普‘黔驴技穷’了?”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大众日报2025年04月11日关于“中方强硬反制!美国‘任性外交’引全球不满”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京报网2025年04月10日关于“反制美国!全球多地网友支持中国”的报道

0 阅读:30

漫步的空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