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容不下肉身,漂泊异乡如何才聊解乡愁之渴?

钱定谈职场 2024-04-01 23:07:03

一场疫情,让许多人认识到了“家”的重要性。疫情“解封”后,今年春节,我们村许多外出打工的人纷纷返乡过节,其中不乏定居在外多年的一家人。大伙不顾舟车劳顿,一路辛苦,携儿带女,大包小包,熙熙攘攘,浩浩荡荡地返回老家,其乐融融地欢度2023年春节!

然而,许多久居在外的年轻人或他们的后代,在与村里的老人们碰面交谈时,多数人不会说起了家乡话(本土方言),甚至还闹出不少的笑话,尽显尴尬,令人十分无语!

当今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我们生存并不容易。许多人20几岁就要远游拼搏、背井离乡,或为了谋生,或为了求学……然而,偌大个城市未必就能留得下,故乡暂时又回不去,这是当下大多数游子的尴尬!

当漂泊异乡、身处迷茫时,我们最想家。家乡是多少游子魂牵梦绕的牵挂,也是最能给予我们安全感的地方,它刻印着我们的初心。当我们行走在人生的岔路口时,想想自己的来处,总会醍醐灌顶,触摸到藏在内心深处的精神根脉!

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于家乡已渐行渐远,对于家乡的气息也渐行渐淡!但是,无论相隔多远,我们的心底里仍长住着家乡!

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无论你贫困还是富有,最难舍的是家乡情怀,最难忘的是家乡山水,最想吃到的是家乡饭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想要做的是为家乡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如何才能留住情感的归宿,灵魂的延续,尽快融入故乡的社会群体呢?

01让游子记住乡愁

人就像一棵树,决定了我们长得高、走得远的是地底下的根系,发达的根系被埋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没有了根,树还是树吗?

人也一样,没有了根,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即便他飞黄腾达了,从精神层面来看,他注定不够完美;也缺失了很多内在的力量,这力量是血液里流淌的长辈传给我们的!

作为身在他乡的游子,乡愁情感始终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之中,沸腾于他们的血脉里;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便成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怀念!

尽管远离故土,但许多人对于家乡始终怀有那份眷恋,对于父老乡亲的那份思念,始终牵挂心头;家乡每个细微的变化,都一直牵动着游子们的心!

然而,如何才能让出门在外的游子们以及子孙后代,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

挖掘和传承好积淀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乡土文化,用故事留住记忆,便是让游子记住乡愁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许多地方通过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发掘力度;编撰村情、村史等文史书籍;有序推进修缮知名乡贤故居,根植乡土气息文化;开展“乡贤回归”工程,致力于把乡土文化作为连接乡音、维系乡情、记住乡愁的精神纽带。

许多来自海内外的儿女,怀着对家乡的浓情厚意,积极建言献策,为乡村发展把脉支招!许多乡贤致富不忘桑梓,出资出力,助力公益慈善,引领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家乡面貌焕然一新!

02让乡音承载乡情

方言,是一种根的文化,更是情感维系的纽带,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大量文化信息,在一些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中,方言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方言,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有的语言。然而如今,很多年轻人已不会说方言或“只会听不会说”。有很多市民坦言,在一个城市长期生活,却不会说当地方言是一件遗憾的事。也有市民认为,方言是一种根的文化,我们不应丢掉方言的传承。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当下,方言的传承也不可忽视,应从小抓起,让它成为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今孩子们长大了,一句方言都不会讲,出现了和家里老人无法交流、无法融入亲戚圈的情况。毋容置疑,孩子学会多种方言,有助于将来融入当地的社会群体,更好地记住乡愁。

教育孩子学习方言,可以双管齐下,爸爸妈妈教普通话,爷爷奶奶教方言。让孩子在家说方言、在校说普通话,两种语言模式自由切换。这样,学习方言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语言,让孩子多一种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拥有一把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钥匙”,开发智力和潜力。其次,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沟通和交流更加亲切,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当前,许多地方特色戏剧、戏曲、民歌,用独特的乡音和唱腔,让游子找到了家乡的感觉,最能让老百姓记住乡愁、留住乡音、回味乡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难改,方言长存。若我们每个人既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又能熟练驾驭自己故乡的方言,那将是对我国语言丰富性、多样性的完美诠释!

目前,国家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保护方言,比如通过保护地方戏曲等载体,留住濒危的方言。如何更好地传承乡音呢?现在比较现实和迫切的问题,就是加大政府投入,加大资金支持,让基层民间艺人传承后继有人,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力度;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记录、整理、抢救、保护并保存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而地方媒体,如广播、电视节目,也可以针对合适的题材,编辑、播出一些方言节目,培育方言戏曲发展的观众土壤。

03让乡土传承乡史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讲究“家国情怀”,先有“家”,后有“国”,“国”必须依托“家”而存在。传承乡土历史文化,有利于传承“家国情怀”的民族特色文化基因。

人不仅是肉体存在,更要有精神故乡。认识脚下的土地文化,无论他将来身处何方,故乡影像永远是他精神家园的第一印记。

当下,许多年轻人对乡土历史了解有限,导致“文化的故乡”渐行渐远,长此以往有割断历史的危险,从文化基因的传承来说,意味着“文化乡愁”不再!

因此,展示乡土历史文化的魅力,有利于从文化上加强“家”“国”的认同,最终利于传承、构建“家国情怀”的民族特色文化基因。

坚持乡村振兴“文化铸魂”理念,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乡村历史,就能很好地留住乡土文化记忆。

要保护好现有农村中的老建筑古村落,建设本地乡村史馆,记载乡土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土民俗、名胜古迹、革命遗址、重要人物和事件等;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传承乡土文化活动,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激活本地优秀历史文化,将文化特色融入民宿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之中,让乡史讲百姓故事,品苦乐人生。

结语:要留根铸魂护根基,必须让游子记住乡愁,让乡音承载乡情,让乡土传承乡史!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你支持作者的观点,欢迎关注、留言、点赞,更多精彩内容期待与您分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