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穿的鞋子,鞋头为什么都是翘起来,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何止是电影啊 2024-09-30 17:04:4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我国的众多出土文物中,人们经常会看到古人所穿着的一种翘头鞋,这种鞋与人类现代所穿着的鞋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或高扬或微翘的鞋头。尽管这种鞋因为制作材料易腐,易受损等原因导致目前现存于世的实物很少,但通过各种文献记载,人们还是能够发现我国老祖宗的聪明智慧。

很多人都知道鞋在古时也有履、屐、靴、鞮等称呼,但却很少知道鞋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

根据《韩非子》中记载,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兽皮制作的鞮和麻革制成的屦,但根据参考各种文献和出土文物,能够看出比黄帝还要早的氏族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穿上了前部微微翘起的翘头履。

1974年,在青海马家窑出土的陶壶中,人们就发现了距今4800多年的穿着翘头履的彩绘图像。人们在更早一点的1935年,在河南安阳的侯家庄大墓中,同样发现了一个商代装束石刻人像,同样也穿着样式明显的翘头履。

所以,从这些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中能够看出,翘头履的出现,是与中原文化的诞生紧密相连的。

从文字的定义来看,只要是能够实现“包裹足部”的物体,在古代都称呼为鞋,但如果准确来说,这种习惯是从唐朝开始的,在唐朝以前则有先秦时期的“屦”和魏汉时期的“履”,虽然从材质到样式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翘头”这个特点,却一直都存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社会上引领潮流的“主流”。

我国是一个讲究“礼”和“节”的国家,在汉代刘熙的《释名》一书中,对“履”的定义是“饰足所以为礼也”,也就是说“履”是为了给脚进行装饰的一种“礼”的表现,所以在古代人的生活中,鞋也并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实用品,更是一种具有礼节甚至身份象征的特殊品。

有一句成语叫“舄履交错”,指的是一堆鞋子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形容宾客人数很多,并且层次参差不齐。这其中的“舄”,就是一种双层底、浅帮的翘头履。

在舄的身上,能够看出前端装饰华丽、形如刀鼻的“絇”,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翘头”。很明显,这种形状上卷的翘头履并不适用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多的适用场景则是殿堂、朝堂等特殊场合。比如阎立本的《帝王图》中,这种现代人看起来样式略显夸张的翘头履几乎成为了历代帝王的标配。

到了秦汉时期,翘头履开始出现了形式上的变化,原本单头的翘起装饰变成了“蛇舌”一样的分叉,这种形式的鞋被称为“歧头履”。“歧”,就是分叉的意思,这种特殊形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从这时开始制鞋的材料已经不再局限于皮革、麻布,也开始出现了丝等相对柔软的材质。这是生产力改变的原因所带来的改变。

到了魏晋时期之后,社会的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到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百姓之间也开始出现了资产闲余的情况,于是人们在生活的追求方面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同样,这一阶段鞋的样式上也有了更多的变化,凤抬头、花成簇、聚云霞、叠山峰等等图案都如同女子头上繁多的发髻造型一样,出现在鞋履高高翘起的鞋头上。

在日本正仓院中,至今仍然保存有根据唐代笏头履而流传下来的古物,从这些前端像古代官员手持笏板一样的鞋头上,依稀能够看到古代那些士大夫谨小慎微、踱步前行的样子。

隋唐、两宋时期,官员的“礼节性”尤为明显,同样在翘头履的身上也有着很明显地体现。在这两个时期的壁画、雕像中,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帝王、官员、相士、儒者、侍从等不同身份的人们虽然都穿着翘头履,但是在材质、样式、图案等方面却都有了很大的区别。

鞋,作为一种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理论上应该是男女都有需求的。之所以说是“理论上”,主要是最初时是从样式上并不分男女的,而且还有一段时期同样也不分左右。但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同样在鞋的形式上也有了分别。

在五代时期,女性翘头履开始向“小”发展,到宋代时还出现了“翘尖罗鞋”的形式,这种“小”和“翘”的特点也一直流传到清朝时期,才被清朝统治者的马蹄鞋逐渐取代。

同样,男性所穿着的翘头履,也基本止步于明末清初,一方面是因为清朝统治者要断掉百姓的“汉化基因”而自上而下推行“穿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生活方式和生产鞋的材质同样发生了变化,这种在中原百姓中流传了数千年的翘头鞋,才逐渐走出人们的生活。

从翘头履的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中能够看出,古代人选择“翘头”的形式,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古代的生产力落后,并没有发现更好的制鞋材质,所以通常都是由几层厚布或者用木头做底。这样就造成人的脚尖在行走过程中会出现剐蹭、踢撞的情况,有了这样一种高翘的“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脚的损伤。

其次,古代人通常都是宽衣大袖,还有一段是无论男女都穿着衣裙的时期。穿着翘头履,能够有效地防止裙摆摇动、刮带等情况出现,既避免了因为踩踏造成跌倒,又能够防止鞋面、裙摆沾上过多的尘土和雨水。

第三个原因,就是有效地增加了鞋面“美观的表面积”,给那些善于装饰的文人骚客士大夫以及爱美的闺秀们,提供了更多的装饰空间,成为了一种增加个人魅力的舞台。

当然,虽然这种翘头履曾经辉煌数千年,但仍然因为时代的发展而黯淡退场。不过,这种外显的形式虽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却依然留在人们的血液中,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观也将会以另外的一种方式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参考资料:

《彩陶壶上的翘头靴》西部皮革

《脚底下的几千年:我国古代的人们,都穿什么样的鞋子?》澎湃新闻

《谈翘头鞋》浙江工艺大学艺术学院

《“夷人服饰”的取舍:传统翘头履形式的两次变体》装饰期刊 2024年05期

0 阅读:91

何止是电影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