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三年,火热的大学校园生活回来了

北青放牛班 2023-04-13 21:46:55

人大的“和春歌会”现场

同学们并肩坐在台阶上听歌,携手围着操场夜跑,在礼堂中与电影导演交流……

在这个春天,经历了三年的蛰伏,大学“春天”般的火热生活又回来了。

01  一场“和春歌会”,

宣告大学校园的春天“回来了”

“我们这些努力不简单,快乐炼成泪水是一种勇敢。”秦立婷站在明法楼台阶前的舞台上,她眼前上千名同学围在人民大学的校徽旁,用手机闪光灯或者荧光棒拼凑出的星光随着节奏舞动,千百人随着她齐声吟唱。

秦立婷是人民大学的一名大三女生,她所站上的这个舞台叫“和春歌会”,舞台很简单,一侧是“和春歌会”的幕布,另一侧是播放MV的大屏,但这个歌会的意义非凡,它是人民大学学生文艺联盟主办的一场迎接新学期的合唱活动。

“和春歌会”的诞生其实颇有传统。以前每逢一些节假日或者毕业季的时候,就有同学在人大校园地标性的明法广场自发组织唱歌。从2022年3月开始,人大学生文艺联盟会不定期地在人大校园内以“We live”的形式举办小型歌会。

人大学子献唱

今年2月25日的这场“和春歌会”,是人大校园经历疫情的寒冬后第一个大型文艺活动,文艺联盟的同学早早就开始对接场地,寻找专业设备。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歌会,让同学们意识到,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生活回来了。

歌会向人大所有同学开放,同学们可以到明法楼前当听众,也可以报名演唱。文艺联盟还将此前几次文艺活动中一些有唱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邀请过来,再次为他们提供一个舞台。为了能够让听歌的同学一起参与进来,节目单的目录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上台的歌手领唱的同时,听歌的同学可以跟着齐声合唱。

“和春歌会”台上台下互动

秦立婷就是受邀请的校园歌手,她是个酷爱唱歌的女生,除了唱歌,她还会写歌,还曾经在livehouse办过小型专场演唱会,是人大校园歌手大赛的十佳歌手。

尽管有过不少的演出经验,但“和春歌会”是秦立婷参加过的听众最多的一次演唱会。她选取了林俊杰的《修炼爱情》,这是她很熟悉的一首歌。一上台,秦立婷看到上千名同学营造的现场气氛,便激动不已。

“刚过完年,回到学校,好久没登台了,还是很兴奋的。”秦立婷回忆,站在聚光灯前,虽没有华丽的盛装,但用青春的嗓音招呼着台下的同学们一起合唱,身体随着同学们的荧光棒摇摆,接受着台下的欢呼,“那种感觉真的很享受。”

“和春歌会”活动现场“繁星点点”

这次歌会,秦立婷感受最深的是能够跟同学们一起完成演出,除了在台上领唱之外,文艺联盟的同学和其他歌手她也都很熟悉,好朋友们能一起搭建一个舞台,把自己的激情传递给更多的同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歌会后的第二天,秦立婷还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她的父母转给她一个视频,原来是有同学录下她演唱现场的画面发到了网上,父母刷手机时偶然看到了。她的父母还把视频发到家庭群里,亲戚们都来点赞,最多的评论是“这才是大学校园该有的样子”。

歌会互动环节

02  再次重启的夜跑活动,

找到久违的校园快乐

歌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大学校园里的主题,无论是在广场上还是体育场上。

3月30日晚,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数百名同学来到操场上,踏着音乐的节奏,伴随着主席台上闪耀的荧光棒,完成了“起跑青春,跃动山大”的夜跑活动。

该活动由校团委主办、山东大学研究生会承办、山大人文创纪念品中心协办。为了让活动更有吸引力,主办方还增设了很多“亮点”。

其中的“亮点”是在主席台的背景墙和发光KT板,背景板上的灯光、KT板上闪耀的文字,都吸引着跑步的同学拍照留念。

在主席台还设置了音响设备,一些同学跑步结束后,拿起麦克风高歌一曲,引起了操场上同学的欢呼和鼓励,还有的同学在“再来一首”的喊声中连续返场,这更点燃了体育场的激情。

夜跑报名现场

杨雨曦(化名)是山大的一名研究生,由于是毕业年级,她把很多的精力都扑在了实习、找工作和准备毕业考试上,听说学校有夜跑的活动后,便一直期待能够参加这场活动,她觉得这能让自己找到刚进学校时的感觉。

根据规则,杨雨曦来到报名处登记后,领取了运动手环,随后她便和朋友一起,踏着歌声的节奏围绕着操场缓缓起跑,身边不时的有同学超过他们,她也毫不在意。

参与夜跑活动需领取运动手环

“这项活动不是竞赛,只是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享受校园生活,我也是量力而行,不会强求自己有什么成绩。”杨雨曦说,根据活动规则,跑步超过一公里就能够在现场领取明信片,达到两公里就能够参加现场抽奖,奖品都是如跳绳、摇摇杯、手环等小型运动器材。

夜跑奖品体现“小而有用”

这次夜跑活动给杨雨曦的最大惊喜,是现场发放的手环带来的。杨雨曦说,现场领取的手环分为红色和白色两种,每一对不同颜色的手环都有相同的号码,参与的同学可以在现场找到跟自己相同号码的“有缘人”。

杨雨曦是在活动结束后才找到跟自己相同号码的同学,对方是另一个学院的男生,通过夜跑活动群里的登记号码找到了杨雨曦。两个人互加了微信好友,简单聊了几句,虽然尚没有深交,但杨雨曦觉得,这种方式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外延,认识了一位新同学,感觉很神奇。

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夜跑活动

由于此次夜跑是在中央校区举办的,其他校区的山大同学也都来到中央校区参加。活动结束后,他们都希望下一次的夜跑活动可以把自己的校区当作“主场”。

夜跑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朋友圈上传了自己的照片。有同学说:“终于又体验到了那种真正属于青春的活力,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热情与希望。大家也都勇敢地去展现自己,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吧!”

03  北外“电影院”一票难求,

学生能和大导演面对面交流

除了文体活动外,让名人走入校园交流,让学生们走向社会学习,这也应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这扇学生与社会交流的大门重新打开,社会沉淀的思想、学校迸发的激情重新交融在一起,相互碰撞。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同学们没想到在学校里就能看到最新上映的电影,而且还能近距离接触到电影主创人员,与导演交流剧本的意义。每周一次的电影观影活动,让同学们把北外戏称为“北京外国语电影院”。

不过,这种戏称其实代表的是学生们对活动的认同,这从电影票的一票难求中就能表现出来。

北外观影是校团委、校学生会和相关影视公司一起合办的活动,此前就曾经有以北外校友亲身经历为原型改编的电影《万里归途》在学校千人礼堂放映。

从今年开始,观影活动更加频繁,3月2日导演田晓鹏与他的作品《深海》走入北外;3月16日,郭帆导演携《流浪地球2》也来到北外;3月26日则是冯小刚和他的《忠犬八公》。

《流浪地球》主创走进北外

“几乎每周都有,但我从来抢不到票。”女生杨利华说,这几次观影活动的票都是“秒没”,她一直觉得是自己的手机有问题。所以,为了能够看上电影,她只能向朋友们求助,让朋友帮她抢票或者去打听谁手里有空余的票。

《深海》的票是杨利华从一个学姐那里拿到的。恰好那个学姐当天有事,无法去礼堂观影,便在朋友圈里转赠观影票,杨利华手疾眼快地联系上学姐,拿到了这张票。

《深海》放映这天并不是休息日,但千人礼堂里早早坐满了北外的学生。杨利华印象最深的是门口的电影公仔“糖豆”,它一直在门口招呼同学们来看电影,还跟同学们合影留念。

观影过程中,有的同学被带入电影的情绪中,为主人公的经历热泪盈眶。在影片结束后,“糖豆”又出现在现场调节气氛,为观影同学派送糖果。

电影《深海》截图

随后,田晓鹏导演来到场地中央,分享了他制作影片的经历。田晓鹏说:“我认为人并不是在不快乐或者抑郁的时候才能看懂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的初衷并不是在讲抑郁症本身,而是一种当今社会每个人可能存在的灰色情绪,这种情绪也许是生活中的不如意,也许是苦难挫折等等。但我们被这种情绪困扰时,我们怎么去探寻心里的那束光,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从礼堂观影回来,杨利华还沉浸在电影的情绪中。她觉得,与在电影院观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电影院里总会考虑票价值不值,而在学校里,她可以沉下心来去欣赏电影,还能通过和导演的交流,了解电影的主旨和拍摄经过,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影片里面蕴含的道理。“疫情的时候我们都没想过会有这么多知名导演能来学校和大家交流,这也不仅仅是追星,更是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

04  重新回到支教课堂,

每个孩子都让人想念

有走进来,就有走出去,校外的社会实践更是学生们的课堂。

在定福庄附近,一座只有小操场和四层教学楼的安民学校里,满溢着孩子嬉戏打闹的声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高语杉走进教室,将大衣搭在讲台桌一旁的课椅上。学生们围过来,好奇地打量着高语杉的大衣。几个活泼的孩童抱住高语杉,“高老师的包里有什么奖品呀?”

“请你回到座位上去,不然下课就不给你奖品了哦!”高语衫对孩子们说着。这堂课是高语衫的趣味英语,她要在各式各样的互动游戏中教给学生们简单的英语单词。

刚上大学,高语衫便参加了北二外爱心支点社的支教活动,成为志愿教师中的一员。

大学生支教

安民小学支教活动曾是北二外爱心支点社的常规项目,因受疫情影响,一度暂停了志愿者线下支教。如今随着情况的逐步好转,负责同学决定再次联系安民小学的老师,了解校方的新情况和新需求,秉持着“爱无限,心相连”的宗旨重新举办该活动。

每周二下午16:30到17:30,二外支教志愿者会给安民小学的孩子们进行英语补习,充分利用本校的外语特色,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沟通能力,了解外国的语言与风情文化,弥补学校师资上的不足。这样的支教活动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平台,给予一个锻炼自身、奉献爱心的机会。

今年春天,暂停许久的支教活动恢复了。此时的高语衫已经成为爱心支点社的社长,她毫不犹豫地担起组织本届“安民支教”的大旗。作为活动的“协调者”,高语杉不仅会继续扮演教师角色,也要管理其他支教志愿者的报名、筛选、课程准备、教学等情况。

再次回到安民学校,原来带过的班级里已经坐着新的身影。曾经教授过的学生,换完牙了,戴上了红领巾,也变得稳重了。校园里的孩子们会齐声向她问好,见到她会主动打招呼。

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很治愈

重回支教课堂,高语杉非常激动,“我很想念孩子们,认真上课的同学和调皮捣蛋的同学都想,不知道他们这段时间英语学得怎么样了,也不知道这次去了之后,他们还会不会围着我问:‘高老师今天是来教我们班吗?’”

高语杉与孩子们从未留过彼此的联系方式,曾经的每一次见面都异常珍贵。学生们总会问她:“高老师下节课还会来吗?” 高语杉觉得,与小朋友的友爱互动会让她心底暖暖的,“他们的认真和纯净总能让我的疲惫得到治愈。”

春暖花开,一切如初。举着小卡片讲趣味英语的老师,回来了。

撰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王伊朵

统筹/林艳 张彬

图片/受访者供图、网络截图

0 阅读:4

北青放牛班

简介:以青年视角报道热点新闻,关注青年、研究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