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集咱们说郑国内乱,兄弟相残的故事。
郑厉公逃亡在外,在蔡国的支持下,招兵买马,梦想着卷土重来。
为了谋求大国外援,郑昭公打算派遣祭足出使齐国,重修盟好。祭足埋怨郑昭公,如果当初答应了齐国的婚事,哪里会有今日之忧。
现在说什么都迟了,没地方买后悔药去,只能盼望齐国不计前嫌,慷慨相助。就在祭足离开郑国的时候,大夫高渠弥弑君,刺杀了郑昭公。
高渠弥和郑昭公的怨恨,要追溯到很多年前,郑庄公还在世的时候。世子忽曾经对郑庄公说,高渠弥此人奸诈阴险,不可重用。结果谈话泄露,导致高渠弥对世子忽不满,所以,他选择站在老二公子突这边。
没想到,后来郑昭公复辟了,重新当上国君。高渠弥担心郑昭公会报复自己,秋后算帐,于是在暗中寻找机会。
郑昭公二年(前695年)十月,昭公出郑都行围打猎,高渠弥随行伴驾。在打猎的时候,高渠弥暗放冷箭,要了郑昭公的小命。可怜郑昭公,空有一个美名,做国君前后加起来不到三年,没有来得及施展本领,就做了刀下之鬼。
郑昭公已死,高渠弥拥立老三公子亹为新君。等到祭足回国,公子亹已经成功上位。郑家四位公子,忽起突出,有贵征而无福德,都不是什么中兴国家的材料,郑国因此一步步衰落。
齐僖公死后,世子吕诸儿即位,史称齐襄公。
齐国是东方大国,齐襄公梦想着中兴霸业。当他看到郑国内乱不休,就想拿郑国出手,小试牛刀。郑国既是邻国,又是盟友,如果能够平定叛乱,等于在国际上树立了权威。
于是,齐襄公主动提出修盟,约郑国君臣到齐国一行。
子亹很高兴,如果日后有齐国做后盾,郑国无忧矣。
祭足对此提出异议,以大结小,必有奸谋;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总而言之,还是不去为上。
在子亹少年的时候,曾经和齐襄公有一场比武。当时,齐襄公落败,没有斗过子亹。祭足担心齐襄公心胸狭隘,不会忘记过去的仇怨。
子亹不听劝谏,说:“齐强郑弱,如今不去,以后哪里还有机会?我二哥天天闹着要杀回来,我能不交结盟友吗?至于少年的事,早就过去了,齐侯不至于狭隘到如此地步吧?”
一连三问,问得祭足哑口无言。祭足一看,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假装称病,不能一起前往。
齐襄公四年(前694年)七月,郑君子亹带上高渠弥,出国访齐。
双方会盟于齐国首止(河南睢阳)。
等到了齐国,一切就由不得子亹了。盟会上,齐襄公突然翻脸,追问:“贵国先君因何而死?”
高渠弥代答:“因病而死。”
齐襄公又问:“寡人听外界传言是被奸贼刺杀,与病无关。”
高渠弥辩解:“本来就有疾病,再受到贼人惊吓,所以暴病而亡。”
齐襄公又问:“可曾把贼人抓获?”
高渠弥只说没有。
齐襄公大怒,说:“贼人就在面前,还上哪里去抓?尔身受国家俸禄,不思报国,反倒弑君,其心可诛。到此还敢狡辩,欺骗寡人,这还了得!”
齐军一拥而上,把郑国君臣拿下。身在他国,任人排布,子亹毫无反抗之力,被当场诛杀。至于高渠弥,下场更残,五牛分尸,施以车裂之刑。这个乱臣贼子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消息传回郑国,群臣无不钦佩祭足有先见之明。在祭足的主持下,郑国又拥立四公子子仪为新君。
——郑昭公是个有本事的人,国人悦服,中兴郑国霸业,不是没有机会。但是,这个人做起事来,傲气十足,不留回旋余地。当初逞少年一时之盛,失去齐国这个盟友,等于斩断了左膀右臂。就算文姜不好,齐侯还有其他女儿,退而求其次,有何不可?事到最后,身死人手,埋尸荒野,陷国家于不义,实在是可惜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