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集咱们说管夷吾拜相的故事。
齐桓公即位,百废待兴。
齐桓公打算封鲍叔牙为上卿,把国家大政交给他。
鲍叔牙自以为不能胜任,说:“臣只是充数而已,并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凡治理国家者,必须能内安百姓,外抚四夷,立功于王室,施德于诸侯,让国家像泰山一样安稳,让国君享有无疆之福。”
齐桓公问:“当今有这样的人才吗?”
鲍叔牙乘机推荐管夷吾,说:“臣不如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大度,安抚百姓,我不如他;治理国家,稳操政权,我不如他;忠诚有信,百姓悦服,我不如他;制定礼节,人皆遵守,我不如他;手持鼓槌,站立营门,让三军有进无退,我不如他。”
齐桓公大喜,说:“既然有如此本领,就请他来,寡人亲自向他请教?”
鲍叔牙直言,说:“想用管夷吾,必须给予相国之位、最高的待遇、待以父兄之礼。”
群臣都觉得鲍叔牙这话有点过分了,他管夷吾是神仙下界,还是菩萨下凡啊,至于这样吗。鲍叔牙却说:“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礼。主公应当挑选良辰吉日,摆大驾相迎。”
齐桓公把心一横,为了齐国,豁出去了,痛快地答应下来。就这样,齐桓公礼贤下士,登门拜访,亲自迎接管夷吾入朝。
殿堂之上,君臣落坐。
齐桓公迫不及待地问:“齐国本是千乘大国,先君在位时,威服诸侯。但是,自襄公为政,屡屡生变。如今寡人刚刚上位,人心未定,国势衰微。我有心重整国政,立纲陈纪,不知道该怎么办?”
管夷吾慢条斯理地说:“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主公想要立纲陈纪,必须先张四维,驾驭百姓。如此,则纲纪可立,国势可强。”
管夷吾在一开始,就画了一张天大的网,说好听点叫蓝图,不好听点叫馅饼。齐桓公马上听入迷了,一个劲地追问:“不知如何驾驭百姓(使民)?”
管夷吾答:“若想驾驭百姓,必先爱护百姓。”
随后,管夷吾对爱民的方法做了解答:第一,公侯管理好公族,家臣管理好家族,团结互助,按劳分配,百姓就会友好相亲;第二,赦免旧罪,整修宗祠,不绝无嗣,人口就会增加;第三,减少刑罚,减免赋税,百姓就会富裕;第四,选用师长,教育国民,百姓就会有礼节;第五,发出的政令,不朝令夕改,百姓就会守正。
齐桓公又问:“爱民之道是这样,那么如何长期统治百姓(处民)?”
管夷吾又说了如何统治百姓的方案:士、农、工、商,谓之四民。让他们安居乐业,长期有收入保障,不让他们随便改行,如此,百姓自安。
君臣二人话语投机,谈了三天三夜,全然不知疲倦。他们从武器装备说到商业贸易,从军事力量说到地方行政,管夷吾一一做了精彩答复。
管夷吾所说的这些,在今天看来,不足为奇,但是,不要忘了,那是春秋年间,两千多年前。管夷吾这套治国方案,开历史之先河,为建设新的国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此,管子的治世之略影响到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后来的明君贤相都是在人家这套方案上的拓展、完善。
最后,齐桓公说出目的,问:“国富兵强,这样就可以称霸诸侯了吗?”
以上齐桓公和管夷吾所说的一切,不是为了为人民服务,人家真正目的是如何称霸诸侯。
管夷吾提出了“尊周”、“睦邻”的口号,“尊周”就是尊重周天子,奉天子以令诸侯;“睦邻”就是和友好的诸侯结盟,打击不友好的诸侯。这就是后来齐国“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
齐桓公大喜过望,沐浴斋戒三日,正告于祖先太庙,拜管夷吾为相国。
“管夷吾拜相”发生在齐桓公元年(前685年),这一年管夷吾三十九岁。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以管夷吾的脾气性格,心高气傲,特立独行,不容于世。如果仅仅做个普通部下,管夷吾将永无机会彰显于世。是鲍叔牙全力举荐,齐桓公识才用才,方有管夷吾出人头地之际。引用郭德纲老师的一句名言:只有才华,没有机遇,狗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