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与子同袍》——周郑交质

老杨故事荟 2023-02-14 08:10:52

这集咱们说两个故事,一个是周郑交质,一个是祭足割麦。

郑武公、郑庄公,父子二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周平王大为不满。但是,碍于郑国当年护驾有功,因此周平王不便声张。

郑国发生内乱,兄弟大打出手,郑庄公迟迟不能到洛邑上朝。周朝卿士的位置长期空缺,天子就有心找人来取代郑庄公。于是,周平王找到虢国(西虢)的虢公忌父,想请他出任卿士一职。

因为事关重大,虢公也不敢随便碰郑庄公的老虎屁股,没有贸然接手。

郑庄公在洛邑安排有卧底,对周平王的一行一动了如指掌。当他听说天子想分政给虢公,连夜驱车赶到洛邑。

郑庄公当庭质问,说:“臣父子两代蒙恩,前后在朝为官。但是臣才疏学浅,不足以胜任,所以情愿卸任卿士之职。”

周平王故作惊讶,说:“卿很久不来洛邑,寡人甚是牵挂。现在见到卿,如鱼得水,卿何出此言啊?”

郑庄公劈头盖脸地问:“臣因国中有事,未能及时来朝,现已处理完毕,便匆匆赶来。我在半路听见传闻,说天子想分政给虢公,不知可有此事?”

周平王满面羞愧地说:“寡人知道卿国中有事,你这很久不来,我只想让虢公暂时代理几天。虢公并没有同意啊,寡人已经让他回国了,卿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郑庄公不依不饶,说:“国之大政,是天子的政,不是臣一家的政,至于用谁,当由天子说了算。虢公之才堪称大用,臣理应回避才是。”

周平王只能表白,说:“卿父子有功于国,相继辅政四十余年,天下尽知。现在既然质疑寡人,你叫我怎么办呢?这样吧,为了消除咱们君臣之间的误会,寡人愿意让太子姬狐,到郑国去做人质,不知卿意下如何?”

话虽这样说,太子乃天下储君,郑庄公还真不敢接受。

郑庄公极力推脱,说:“是从政,是罢政,臣都当悉听尊便,哪有天子派遣人质去诸侯国的道理,恐怕天下还认为臣是在要挟天子呢?”

周平王一再安抚,说:“卿不必客气。你治国有方,寡人派遣太子去郑国,主要是向你学习施政的本领,顺便解除误会。如果卿再三推辞,就是还在怪罪寡人。”

看到他们君臣相持不下,有大臣出来打圆场,最终双方商定,君臣互相交换人质。周平王派遣太子姬狐去郑国做人质,郑庄公派遣世子姬忽来洛邑做人质。

“周郑交质”是东周礼崩乐坏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周郑交质”这一年,在内外交困之中,苦熬了五十年的周平王驾崩。

中国古代,人有严格的身份区别,天子死了叫“崩”,诸侯死了叫“薨”,大夫死了叫“不禄”,只有平民百姓死了才叫“死”。

太子姬狐回到洛邑,即天子位,由郑庄公和周公黑肩共同辅政。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姬狐回国之后不久,暴病而亡。于是,姬狐的儿子姬林又即天子位,史称周桓王。

周桓王本来就对郑庄公不满,现在又把自己父王的死,和郑国联系起来。周桓王年少气盛,以劳苦功高、将养身体为名,辞退了郑庄公。话是说得很好听,实际上等于变相驱逐,给郑庄公停了职。

郑庄公被驱逐出朝,回到郑都,愤愤不平。群臣都嚷嚷着要开战,废了当今天子。

大夫祭足认为,不能公开矛盾。他建议郑庄公,给自己一支兵马,以郑国闹灾荒为名,到周王室边境抢粮。倘若说天子不追究,证明天子知道错了,日后,郑庄公再入朝觐见不迟。

五月,麦子已经成熟。祭足率领兵马,抵达王室边境,口称说是借粮,抢割了天子的麦子。到了七月,早稻又熟了,祭足率领兵马,在夜里跑到洛邑郊外,又抢割了天子的稻子。

说周桓王听到消息之后生气吗?当然生气了。可是除了生气,别的无能为力,只能命人加大防御力度,连个屁也不敢放。祭足一招“投石问路”,摸清了天子的底牌,敢情你就这两把刷子啊!

说郑庄公就愿意放弃周朝卿士的职务吗?当然不愿意。他时时刻刻都想着回去,能在中央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郑庄公看到周桓王确实服软了,准备选择合适的时间再入朝觐见。

“抢割事件”发生在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根据中国古代历法的习惯,第二年才能算作周桓王元年(前719年)。

——打开中国历史名著看看,都是劝人向善的,讲善恶循环,因果报应。可见,古代的老先生们用心何其良苦!

郑武公欺压周天子,换来的是什么?两个儿子同室操戈。郑庄公吸取教训了吗?没有,相反是变本加厉。到后来,他的四个儿子同样骨肉相残,这冥冥之中,难道就没有天意在左右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