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犬戎大举入侵周朝的时候,天下诸侯为什么不勤王护驾呢?因为王室衰弱,诸侯各怀心腹事,都为自己盘算,根本顾不上天子。到最后,只有郑国、卫国、晋国、秦国,发兵救援。
郑国来的是公子掘突,郑伯友之子,二十三岁的少年英雄;卫国来的是卫武候,九十岁高龄的老臣;晋国来的是晋文侯;秦国来的是公子赢开。
但是,四国都怯于犬戎的强大,远远地摇旗呐喊,不敢贸然前进。犬戎把镐京劫掠干净,载着搜刮来的金银财宝、人口牲畜,拍拍屁股,扬长而去。临走,连声“谢谢”都没有客气!
四国人马仅仅是尾随在敌人身后,目送离境,压根没有敢开战。所谓的“镐京保卫战”,只不过是他们邀功请赏,虚报战绩罢了。
幽王毙命,前太子伯服已死,天子之位出现空缺。在申侯的拥护下,把废太子宜臼重新拥立为天子,这就是东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
申侯勾结外敌,出卖国家,导致镐京之难,本来是罪魁祸首。但是,因为有犬戎在背后撑腰,诸侯各国都不敢把他如何。平王依靠申国和犬戎,夺天子之位,弑父杀弟,同样是千古罪人。他的天子之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很多诸侯不予认可。
所以,在历史上出现了,诸侯不朝天子的局面,这也是春秋大乱局的开始。(清华简《系年》: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
为了博得诸侯各国的支持,平王不得不割股添腹,暂解燃眉之急。天子手中虽然没有军队,但是还有天子的名义,所以平王抓紧收买郑国、卫国、晋国、秦国。
平王让公子掘突子袭父职,世袭郑国的一切职务,史称郑武公。日后,郑国有代天子征伐之权,兼并其他小国,平王都给予默认。卫国的卫武侯,加封当朝司徒,由二等“武侯”晋升为一等“武公”。晋国的晋文侯,也获得巨大收益,拥有了整个河东地区的占领权,成为诸侯大国。
为了拉拢关系,申侯把自己的小女儿武姜嫁给掘突,两家联姻,加强了同盟。就这样,郑武公又成了平王的姨父。
就在申、郑、卫、晋、秦等国拥立平王的时候,在河北,以虢国虢公翰(虢石父之子)为首的东方诸侯,拥立姬望为天子,史称周携王。携王是幽王的弟弟,封地在莫国,国都在莫阳(河北望都或任丘)。按道理说,携王才是周朝的正统。
东方各诸侯国,虢、齐、楚、燕等国等公开支持携王,周朝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携王执政期间,交结东方诸侯,甚得众心,日益强大。“二王并立”长达二十年之久。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山不容俩老虎,打起来是早晚的事。因为携王的地盘和晋国毗邻,影响到晋国的发展。晋文侯痛恨携王挡住了自己的扩张路线,于是在暗中策划。他趁着携王外出视察的机会,发兵偷袭,杀害了携王。
为此,晋文侯还恬不知耻地向平王邀功,说自己这是剪除叛逆,维护正统。如今只剩下一位天子,平王当然高兴了,大加表扬。平王还亲自作了《文侯之命》来歌颂晋文侯的功绩,“你真够哥们意思,在我困难的时候,保卫了我,像你这样,我很欣慰。”(《尚书》: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
关于携王和莫国的一切资料,后来都被平王给销毁抹杀了。本来是一位名正言顺的有道之君,就这样奇妙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周公当年制定的宗法制度,有毛病吗?没有。但是,带头破坏宗法制度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周王室自己。那么礼崩乐坏,改朝换代,还能怪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