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集咱们说“乾(gan)时之战”和“管仲回国”的故事。
鲍叔牙保护着公子小白回到临淄。
鲍叔牙提前入城,会晤了齐国的各家大夫,请他们共同支持公子小白。
鲍叔牙说:“齐国已经连丧二君,非贤者不能治理。如今小白公子先期到达,此乃天意相助。鲁国之所以支持公子纠,无非是贪图高额报酬。大家想想,当年宋国拥护公子突,索要贿赂无休,造成连年兵祸。现在,我们齐国正值多难之秋,哪里还能应付鲁国的索取呢?”
大夫隰朋、东郭牙二人带头,赞成拥立公子小白,其他各家大夫随声附和。就这样,鲍叔牙说服了各家大夫,大开城门,迎接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故事从这里开始,进入齐桓公时代。
齐桓公先入为主,成为齐国新君,已成既定事实。公子纠晚到一步,丧失机会,被拒之门外。
当鲁庄公闻听公子小白即位,还以为小白吃了仙丹复活了呢。闹了半天不是,是小白诈死,抛出的烟幕弹,事到如今追悔不及。
当年秋天,鲁庄公大起三军,讨伐齐国。鲁庄公的意思,趁着齐桓公立足未稳,给予打击,为公子纠挽回败局。乾时(山东桓台)之战,由此拉开帷幕。
齐桓公拜鲍叔牙为将,率军迎敌。鲍叔牙诱敌深入,在乾时设下埋伏。鲁庄公挥师冒进,结果落入齐军的圈套。
乾时之战,齐军为主,鲁军为客,齐军占了上风,鲁军几乎全军覆没。齐军乘胜追击,杀入鲁国境内,把汶阳地区占领,方才罢兵。
“乾时之战”发生在鲁庄公九年(前685年)秋。
战后,鲍叔牙提醒齐桓公,说:“公子纠尚在鲁国,还有管夷吾、召忽辅佐,此乃心腹之患,不得不除。”
齐桓公全权委派鲍叔牙,负责和鲁国的外交事宜。鲍叔牙兵临曲阜,威胁鲁国除掉公子纠,交出管夷吾和召忽。
鲍叔牙名义上是要生获管夷吾,治其大罪,实际上 “欲取姑予”,保证管夷吾能够平安归来。
鲁国新败,士无斗志,无力再保护公子纠。迫于军事压力,鲁侯杀死了公子纠。
召忽仰天长叹,说:“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本分也!我宁可跟随子纠死于地下,也不肯再受牢狱之辱。”说着话,用头撞在大殿的殿柱上,壮烈惨死。
鲁国把管夷吾打入木笼囚车,准备交接。
大夫施伯警告鲁庄公,说:“管夷吾乃天下奇才,倘若回国必然会受到重用。不如和齐国谈判,将管夷吾留在鲁国,为我们所用。”
鲁庄公说,不敢。
施伯又说:“倘若不能为鲁国所用,也不能资助了齐国。不如趁早杀之,把尸体交给齐国。”
鲁庄公又说,不敢。
施伯还想说点什么,鲁庄公仍然说不敢,气得施伯调头就走。
管夷吾平安回到齐国,鲍叔牙前来迎接。鲍叔牙打开囚车,放出管夷吾,安慰说:“你暂且安歇,略待时日,我一定找机会向主公举荐你。”
管夷吾惭愧地说:“我和召忽共事公子纠,既不能保他为君,又不能为他死难,已经有失臣子之节,更何况还投靠仇敌呢?倘若召忽有灵,将会嗤笑我于地下啊!”
鲍叔牙说:“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尚未遇到机会。当今主公志向远大,如果能有你来辅佐,称霸天下何足道哉?功盖天下,名显诸侯,这样的卓著功勋,和你守匹夫之节相比,哪一个更有意义呢?”
鲍叔牙上殿面君,启奏齐桓公,先是吊唁,后是道贺。
齐桓公纳闷,问:“卿如此行事,所为何故?”
鲍叔牙答:“公子纠乃主公的兄长,主公为大局着想,万不得已杀兄,我怎么能不吊唁呢?管夷吾乃天下奇才,臣现在已经把他带回齐国,主公得到这样一位人才,我怎么能不道贺呢?”
齐桓公心存怨恨,说:“管夷吾射中我的带钩,箭矢犹在。寡人每每想起,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怎么还能再任用他呢?”
鲍叔牙解释,说:“人臣各为其主,当管夷吾箭射主公带钩的时候,只知有公子纠,不知有主公。如果主公能够任用他,他当为主公射天下,哪里还在乎一个小小的带钩呢?”
齐桓公强压怒火,暂且赦免了管夷吾死罪。
——“忍天下人所不能忍,为天下人所不敢为!”齐桓公敢爱敢恨,能伸能屈,性情豁达,心胸豪迈,注定是成大事的料。他中箭时,急中生智,巧妙掩饰;为君后,大度包容,采纳忠谏,这样的人物想不成功都难。做男人,成不成大事不要紧,但为人处世,当学齐桓公,有几分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