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以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车型,但现在电动车已经品牌化,各大品牌都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在技术性都想进行突破,比如实用性很高的“边骑边充电”技术,已搭载在电动车上,作为非常注重前沿技术的雅迪,专注长续航的台铃,都有中高端车型搭载这样的技术。
因为只有中高端电动车才会搭载,给人的印象,它肯定技术含量高,很难实现,但事实并非如此,小编看到一位车主,自己在电动车电机线上加装一个三向整流桥,然后再连接充电器的电源线,经过电机转动带动充电器,这样就可以给电动车进行边骑边充。
由此可见,简单的操作就能轻松实现“边骑边充电”,那么,有人就好奇了,这样并不难的技术,为何雅迪、台铃不愿意标配,而只愿意搭载在一些中高端的电动车上?
一、不是所有车型搭载,都能看出效果
雅迪、台铃的“边骑边充电”技术,采用的都是能量回收模式,搭载能量回收系统以后,当电池停止供电,电动车在外部力量发生旋转、制动,比如滑行、脚踏骑行,系统可以把这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回收。
但这种技术有一个软肋,它有效回收电量效果普遍比较差,一般只能在5%~10%左右,比如续航100公里的电动车,有这样的配置,可以多骑行5~10公里,但是,低价车型一般都是低续航,比如本身续航50公里,回收续航是2.5~5公里,效果并不明显,就没有搭载的必要性。
二、“边骑边充电”是作为宣传卖点的
从商业价值来说,雅迪、台铃不标配这种技术,是更“聪明”的选择,中高端电动车本身就有高溢价率,需要叠加各种卖点,才能有人买单,而“边骑边充电”就是宣传卖点之一,一旦所有车型都标配了,中高端车就失去了一个可宣传的价值点,这也是即便技术难度不大,但大品牌都不愿做成标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购买低价车消费人群更看重便宜实惠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买中高端电动车和低价车的消费者,心态是完全不一样,中高端可能更看重技术、外观、出色动力和续航,但购买低价车型,更看重实惠,同等容量的情况下,哪款车价格更便宜,就是首选,而搭载效果不明显的“边骑边充电”技术,反而增加电动车成本,失去潜在消费群体,就得不偿失了。
总结:
乍一听“边骑边充电”的功能,觉得很厉害,希望所有电动车都能普及这种技术,但实际上来看,如果所有电动车都标配这种技术,会表现出实用性有限,增加车辆成本让低价车损失消费群体,也会损伤中高端车的商业价值,总的来说,弊大于利,这种情况下,即便它是一个并不难实现的技术,包括雅迪、台铃等品牌,才不愿意标配它,小编也认为,也没有必要标配。对此,你怎么看?
边骑边充电,那是傻子的快餐[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轻松?先搞明白能量守恒定律再说事,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边骑边充那是伪命题,加“油门”的时候是没有充电,只有回“油门”或者下坡的时候才能充电,但回“油门”的时候比普通电动车惯性差很多,人家还在惯性跑,咱们还要加油门了那是浪费电,这种车只适合道路上下坡多的地方使用。 充电效果也是很少,鸡肋[呲牙笑]
电动机做功1千瓦,冲进去380瓦。不充,行驶同等距离耗能500瓦。为啥,因为能量转换有损失。
不学无术啊,能量守恒,真正的边骑边充,必须有新的能量注入。
后轮驱动,前轮加发电机,边骑边充,这个能不能实现
它这是夹到电线上,正常骑行时是给电机送电,无法充电,送电停止时电机还在转动时才会反给电池充电,这种情况下电机会有阻力,没法滑行,遇到下坡还要加油门,我正常是关闭的,只有刹车才带反充,相当于辅助刹车了
左脚踩右脚能上天?
小编,你这智商是硬伤啊,你的下一篇文章是“汽车边行驶边生产汽油”
光伏挡雨棚
下坡的动能回收,没坡的地方可有可无,还影响开车刹车体验
那么问题来了,充电的能源哪里来的[得瑟]
好多没看懂的就评论,这个新能源汽车都有,就是刹车的时候那种很强的迟滞感,不线性,那就是在回收电力了。当然也就下坡和刹车管点用
屁用没有,以前骑自行车的时候弄过车灯,摩擦起电,那有点用,对于电驴的电瓶来说没用的
20年前就有的噱头,从来不实用,还有现在的所谓新能源汽车刹车可以回收电能,换汤不换药。
放屁 不懂装懂
边骑边充电,是不是车以后就不用充电了?永动机被造出来?[doge]
骑着能充回来多少电?不说永动机,只要能回个百分之四五十一个科技进步奖就绝对跑不掉!
[得瑟]还不如直接加一大块太阳能板
唯一作用是不用刹车。
能量回收而己。
用脚踩吗?
把电车外面露天的材料全换成太阳能,说不准就能多跑点了~
两轮电动车动能回收就是垃圾体验,不带刹车就快,一带刹车就卡顿现象!
能量守恒定律就这样被小便轻松破了!
现在知道标配的脚踏板是怎么用了吧[呲牙笑][呲牙笑]
不需要。电瓶车都是城市短途出行,续航绰绰有余
边骑边充已经过时了,现在是边骑边充边往国家电网无线充。
你一直骑,一直充电,永动机[得瑟]
智商税[得瑟]。。。。。
[大笑]雅迪冠能不就是嘛!瞎就去写盲文[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