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前,林彪突然提出:黄永胜不适合率军入朝,要换一个人上

文史风云 2024-08-01 23:48:42

抗美援朝前的一次作战会议上,林彪突然提出:黄永胜不适合率军入朝,我要求换一个人上。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在这紧要关头,林彪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提议?林彪推荐的人选又是谁?1927年,17岁的黄永胜随同起义队伍登上了井冈山,由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黄永胜经历过无数场硬仗,打了半辈子的仗,从小兵慢慢熬出头当上了将军。1950年,黄永胜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司令员。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我国边境,各个军区司令都想带队出征。1950年7月4日,一帮顶级军事精英聚在中南海勤政殿,领兵赴朝的人选。周总理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四野部队。朝鲜那边的气候和东北相似,四野战士大多是东北人,能更快适应那边的气候,最适合这次艰难的任务。对于周总理的提议,毛主席也点头附和。一时间,黄永胜似乎成了众人心目中,入朝作战的不二人选。然而,林彪却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坚持认为黄永胜并不适合,指挥这次大规模的异国战斗。林彪指出,黄永胜的指挥能力和纪律性确实存在问题,大敌当前,我军不能冒这个险。林彪的提议,让其他将军都陷入了沉默。战争经验丰富的他们都知道,司令员不只是领导,还是军队的灵魂。一支军队换司令员,可能整支军队就乱套了,战术执行不出来,本来该赢的仗,说不定就要输了。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最后全盘皆输。这时候,罗荣桓站出来支持林彪道:“我们不能随便冒险。”罗荣桓提醒,林彪之前是黄永胜的领导,所以林彪更了解黄永胜,这场战役牵涉太广,每一个决定都要仔细考量。有了支持的声音,林彪说出了自己反对的理由。早在1930年,红军要攻占长沙,林彪和黄永胜负责堵住敌军。林彪命令全歼敌军,但黄永胜却擅自改变了作战计划,让部队分散进攻,结果敌军突破了包围圈,红军没能拿下长沙。在解放战争中,黄永胜在承德保卫战里,由于错判局势一枪未放,就撒丫子跑了。这一退把气势都丢尽了,他的举动也被不少士兵视为耻辱。而且,黄永胜的纪律性也不好,脾气暴躁,士兵犯错就生气,还动手打人,违反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他还喜欢在战争间隙出去寻欢作乐,跟其他将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会议中,林彪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复杂多变的朝鲜战场上,黄永胜不够稳妥和慎重。与此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由邓华替换黄永胜,指挥入朝作战。邓华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随朱德将军登上井冈山。古田会议、长征、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他无一缺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邓华当上了115师685团政训部主任,他和团长杨得志一起,指挥了平型关战役。邓华利用时机和地形,晚上让部下在路上埋伏。邓华的计划成功了,日军板垣师团被打得落花流水,平型关一役打死了1000多个鬼子。随后的解放战争中,邓华运筹帷幄,指挥了辽西和黑山战役。他带领士兵们连下五城,最终成功围歼廖耀湘军团。在林彪看来,邓华是最能打的将军之一。他的分析能力和阅读战场能力,正是我军在需要的。抗美援朝的消息传来后,邓华仔细研究了麦克阿瑟的战术,写了份详尽的军事报告给林彪。正是这个举动,让林彪觉得邓华更适合去朝鲜。会议最终在林彪的坚持与详细解释下,顺利通过了更换将领的决议。几日后,邓华接到命令,他马不停蹄地准备,分析敌情、部署兵力,几乎不眠不休。10月18日,邓华随彭德怀踏足朝鲜半岛,打响了第一次战役,一役歼敌15000余人,震惊了世界。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这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敌我双方在地势重要的几个高地,展开了殊死搏斗。在邓华的精心部署和指挥下,我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战役,奠定了朝鲜战争胜利的关键基石。最后,美军没办法,只好坐上了谈判桌。而邓华在谈判桌上分毫不让,为我国争取到了不少优势。最后,朝鲜战争以停战结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是威名远播。参考文献:张东岳《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邓华将军》

1 阅读:394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