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战役。在三国史上最为出名的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可以说都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今天咱们谈谈官渡之战的主角——袁绍,官渡之战爆发前夕袁绍的综合实力要强于曹操,要说袁绍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也不为过,可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袁绍不敌曹操在冀州郁郁而终。那么袁绍怎么打能就在官渡之战取胜呢?其实上天给了袁绍5个机会,只有袁绍把握住其中一个袁绍都能取胜。
第一个时机:偷袭许都衣带诏事件发生之后,刘备、曹操反目成仇。曹操起初派刘岱、王忠等人攻击刘备,但没占到上风,于是曹操亲率兵马攻击刘备,这时曹操的大后方许都比较的空虚。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乘机攻打许都,田丰的建议按理说非常有可取之处,毕竟此时的袁绍、曹操两大军事力量已经公开宣战,袁绍真的攻打曹操也没有什么不道义的。然而,袁绍拒绝了田丰的建议,理由是自己的小儿子现在生病,自己需要照顾。只能说袁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不是一个军事家,就算自己守着儿子如如何呢?《后汉书》记载:
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绍辞以子疾,未得行。
就这样袁绍白白浪费了一个削弱曹操势力的机会,假袁绍听从田丰的建议进攻许都,那么必会使曹操两面作战,从而获取也能提高在官渡之战的获胜度。
第二个时机:三年疲曹之计在长坂坡刘备被曹操打得无还手之力,无奈只能投奔袁绍,这时的袁绍又想打曹操了。此时袁绍的谋士沮授认为此时不宜对曹魏实施速战速决的军事行动,而应该采取持久之战。沮授的理由是应该先占据有利地形,曹操不似韩馥、吕布等人,现今汉帝在曹操的手中,曹操占据大义,其次曹操手下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军士,恐怕不能一次将其击败,只能打长久之战。
结果大家都知道,袁绍并未听从沮授的意见,反而不信任沮授了,但是战场上的情况确实有沮授所料袁绍不能一次灭了曹操,曹操非常坚韧即使兵力、财力、物力不敌袁绍,但仍然能和袁绍一直坚持下去,尤其在战争的前期曹操一方还能占据优势。
第三个时机:人才的不合理使用曹操能在官渡之战取胜的原因之一,就是取得了白马之战的胜利,可见白马之地的重要性。这么重要的地方袁绍把他交给了文丑,毕竟文丑也是一方名将,按理说也无可厚非,但文丑不适合作为主帅,适合冲锋陷阵的。《三国志》记载:
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
因此,若让文丑镇守白马最好的办法是一个文丑信服的谋士,这样才能守住白马,可惜袁绍不听。结果就是曹操采取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袁绍调取了大量的士兵到延津,致使白马的军事力量减弱,文丑被关羽所杀,袁绍也就丢掉了白马。
第四个时机,没有皇帝命,做了皇帝事当袁绍统一河北坐拥三洲之地时,袁绍首先想到的不是一统天下,而是开始划地方给自己的儿子们,这就是所谓的“分封而治”,袁绍此举是用来锻炼自己的儿子们的能力,毕竟在袁绍的认知中自己的这些儿子将来毕竟都能开疆扩土,袁绍考虑的没错,只是当时的环境不允许,当时各个诸侯都未平定,袁绍就开始了美梦,其次也削弱了袁绍手中的兵力,既然让自己的儿子都独立掌管一洲,那么而然的给予一定的军事力量。
袁绍的这个政策遭到了沮授的反对,《九州春秋》记载:
绍曰:“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授出曰:“祸其始此乎!”
沮授的反对再次无效,在袁绍死后袁绍的儿子们在争位之中大战,徒增了内耗。
第五个时机:重视乌巢袁绍失败的最终原因是囤积粮食的乌巢被曹操所烧,但即使这样袁绍还是有机会。因为火烧乌巢时是曹操亲自领军作战,只要拿下了曹操,战争便能不战而胜,即使拿下不下曹操,袁绍也能坚持,因为此时曹操的军中也无余粮,双方比拼的是忍耐、时机。但袁绍听从了郭图别出心裁的计策“攻打曹军的大本营”,袁绍认为此计可成。于是派高览、张郃带领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而只派了一部分兵力去救援乌巢。
袁绍此举得不偿失,高览、张郃久攻曹营而拿不下,又听到乌巢大败的消息,最终竟然向曹军投降了,而乌巢袁绍派的那点兵力根本阻挡不了曹操的铁骑,袁军大败袁绍无奈只能退回冀州。
综上所述是袁绍能击败曹操的五个时机,但袁绍一个都么都没能抓住。因为袁绍和曹操虽然是发小,但袁绍从心底里是瞧不起曹操的,曹操是一个阉宦之后,其次袁绍一直认为自己的实力强大,非常藐视曹操,殊不知曹操也藐视袁绍,但两人的藐视不同,曹操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争时重视敌人,而袁绍打心底认为曹操在自己的面前就是一个蝼蚁,无论是出身还是实力,而最终这些都有袁绍买单了,那么你认为袁绍怎么打官渡之战才能取胜呢?欢迎关注,谈笑风史,感受古人的魅力!
袁绍将兵十万攻打曹操先派颜良将兵一万攻白马刘延失败后先机已失就应全军撤退他主力未失总体实力又强于曹操安稳发展地盘拖死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