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唯一超然不群的孤臣,也是三国唯一的叛逆之王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04-24 07:31:22

三国乱世,那个官员不是处处小心谨慎,时时修习进退之度,可他不屑为之。

三国乱世,那个官员不是到处拉帮结派,以壮大自身,可他不屑为之。

三国乱世,那个官员不想升官进爵,可他不屑为之。

三国乱世,那个官员不想通过联姻,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可他不屑为之。

三国乱世,那个官员不是三妻四妻,甚至妻妾成群,可他不屑为之。

三国乱世,那个官员敢置“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礼制于不顾,可他不屑为之。

三国乱世,那个官员敢置“为父母守丧”的礼制于不顾,可他不屑为之……

他明明有“子房”之才谋,也有“彬彬儒雅”(张溥《魏钟司徒集》)之相貌,以及一双非常机智而又漂亮的眼睛,又是以弱冠之龄就成为了闻名于世的名士(与名士、玄学代表人物王弼齐名),其仕途之顺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30岁封侯、40岁就登上了三公之一的司徒宝座,可他直到40岁身死之时,却依旧保持着单身。

这种不娶不婚不子的行为,在古代谁敢为之,而他偏偏就敢。

他就是钟会!

▲钟会

在三国历史上,有两位“子房”,一位是众所周知的荀彧,另一位则是少有人知的钟会。

191年,荀彧炒了老板袁绍的鱿鱼,毛遂自荐找到新老板曹操。曹老板面试一番,高兴地说:“真吾之子房!”

256年冬,诸葛诞不甘失去掌握寿春的十万兵权,在朝廷想要以明升暗将的手段,调任他到朝堂担任三公之一的司空之职时,毅然杀死不愿随他叛乱的扬州刺史乐綝,并起兵反叛。

当时,钟会正在为母守丧,但他却早已精准预判出诸葛诞有反叛之意,并让人快马报告给了大将军司马昭。

于是,在诸葛诞还未充分做好反叛准备的情况下,司马昭就已兵临寿春城下。

▲钟会

在汉代,倡导的可是以孝治天下,但钟会却不顾世俗的眼光,在守丧期还未满的情况下,就毅然中断了守丧,当司马昭大军到达寿春时,再次担任了司马昭的随军参谋长,并在他的谋划下,离间了前来救援寿春的东吴右大司马全琮的儿子全怿,孙子全端、全翩、全缉等将领与吴主的信任,最终导致全怿等将领带着三万大军投降曹魏,寿春被破,诸葛诞被诛三族。

此战,以极小的代价,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平叛的大胜,以及书写了不费一兵一卒就逼迫东吴三万大军投降的传奇。

战后,时人将钟会比作西汉的“子房”,也就是张良。

虽说,荀彧确实担得起“子房”的名头,但他的“子房”之名,很可能是曹操为了笼络他这个才子之心的一种手段。然而,钟会就不一样,他是通过功绩赢得了世人的“子房”之名。

可见,钟会的谋略确实非同一般。

别人当官,都是小心又小心,谨慎又谨慎,可他不屑为之。

▲钟会

32岁时,因平定淮南毌丘俭谋反有功,朝廷欲升钟会为九卿之一的太仆、封陈侯爵位,却被他一点面子都不给的坚决拒绝了。

想想,三十二岁的九卿,同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生巅峰,可他就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给果断拒绝了。

36岁时,钟会被升为司隶校尉,相当于外官,可他依旧将手伸进了朝廷的大小事务以及官吏任免。

这明显的就是不按官场套路来,如果是别的官员,别说不敢,几乎就是小心翼翼,可他却对这种套路根本不屑为之,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也根本不顾他人的想法与非议。

关键,司马昭对他的这种做法却是相当的包容,甚至支持。

▲钟繇

手握如此权力,如果是别的官员,不知要推荐多少门人、拉拢多少官员,可他对这些却不屑为之。

钟会一生只给司马昭举荐过两个人,一个是裴楷,另一个是王戎。

因此,有人说钟会就是三国官场上唯一的一个孤臣。

后来,当钟会提出伐蜀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支持,虽然他的眼光很准;后来,钟会谋反失败,也依旧没有一个说他一句好话。甚至,他的一生也几乎没有一个铁一点的朋友。

可见,他在官场上真得很孤、真得很独。

或许,也因此司马师和司马昭对他都特别的信任,并让他掌管着天下的“机密事”。

之所以,钟会的性格会有如此的超然不群与叛逆,这可能与他的出身有关。

钟会的母亲张菖蒲是父亲钟繇的妾室,钟繇七十四岁那年生下钟会,这种年纪还能生子,这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虽然,张夫人只是个妾,但她温婉娴淑,又很有才学,于是颇受钟繇宠爱。

▲张菖蒲

结果,引得正妻孙氏心生嫉恨,在张夫人怀孕期间,竟暗中指使下人在她的饭食中下毒,史称“乌头丸”。因张夫人正在孕期,本就胃口不好,又因“乌头丸”味极苦,于是将吃进腹中的几口食物都给吐了出来,但终究有少许毒素留在了腹中,并导致腹痛。经大夫诊断和治疗,这才保得母子平安。

钟繇调查后,得知是正妻孙氏所为,大怒之下,休掉了孙氏。

然而,孙氏与卞太后的关系颇为密切,并向卞太后求助。于是,卞太后让魏文帝曹丕下诏书给钟繇,让他复妻。谁知,钟繇这个老头特别倔,甚至闹着自杀,也不同意恢复孙氏的正妻位子。

原本,钟繇想要抬张夫人为正妻,却因为这么一闹,最终只能作罢。

钟会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到了5岁,79岁的父亲钟繇却因病离开了他们孤儿寡母。不难想象,以张夫人在钟家的妾室地位,加之上面还有个兄长钟毓,甚至钟毓还曾跑到司马昭那里打过钟会的小报告,可见钟会小时候恐怕没少受人白眼和排挤吧。

随后,“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张夫人就担起了钟会的启蒙老师:

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钟会《母夫人张氏传》

▲钟会

期间,张夫人教导钟会非常的严格,而钟会也非常的用功、争气,加之记忆力超群,年及弱冠,就与名士、玄学代表人物王弼齐名,小小年纪就成为了一代名士,这在三国时期也算是非常罕见了。

尤其在《世说新语》里,记载有不少他小时候的传奇事迹,有兴致的读友,可以去看看。

所以,虽说钟会是三国的最强开挂或开挂之王,但他的成长经历,曾为三公之一的太尉父亲真没帮到什么忙,几乎都是靠他自己奋斗来的,这在那个世家子弟横行的年代,钟会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钟会原本可以成为一代贤臣良相,可人生的本质就是残缺不全的。他曾经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成长的太快,同样也就夭折的太快。年仅40岁,就登上人生的巅峰,却在司马昭的暗中逼迫下,犯下了谋反大罪。结果,一世英名,就此付诸流水,反而落下了许多诟病和骂名。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