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种粮小农户收益现状及增收路径

爱农者看闻 2024-12-18 18:12:32
作者:张保帅 任晓莉 摘要:本文所指的种粮小农户是在自己的承包地种植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囿于身体、年龄或环境资源等约束,很少从事非农活动,难以通过规模化种植提高种植收益,导致家庭收入较低的农民群体。我国小农户众多,如何提高种粮小农户收入,让种粮小农户能够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和红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小农户种粮收益情况,在分析其种粮收益较低原因的基础上,探讨种粮小农户的有效增收路径,供大家参考。 1小农户种粮收益概况小农户一般是指家庭经营农地面积50亩以下的农户[1],我国小农户数量庞大,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016年中国小农户数量超过2亿户,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2],小农户是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内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小农生产不可能完全消亡而且将长期存在[3]。2017—2022年,中国三大主粮年均净利润为每亩37.22元,2022年种一亩地的收入仅相当于外出务工1.14天的工资收入[4],2022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5%,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占35%,工资性收入占42%,农民的非农收入不断提高并超过农业收入[5],种植粮食作物效益不高,有限的种粮面积难以维持家庭生计,加剧了耕地“非粮化”问题[6]。如何让种粮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是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课题与必然要求。 2小农户种粮收益不高的原因2.1小农户种粮成本较高一是农药、化肥、种子、机械服务等成本上升较快,2004—2022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平均总成本从每亩395.45元上涨到1 252.71元,增幅达216.78%,而三大主粮主产品销售价格仅由平均每公斤1.41元上升至2.83元,增幅100.71%[7],粮食价格增长远低于成本增长。二是小农户普遍存在一户多田而且耕地总面积较小的问题,土地碎片化导致难以采用规模服务降低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成本[8];小农户在购买服务时没有议价权,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导致小农户耕种成本较高[9]。 2.2小农户种粮综合能力不高一是小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掌握不足,难以及时采用先进的机械进行播种、收获,种子、化肥等使用不够精准高效,部分小农户种粮单产不高。二是小农户应对市场能力不足,对市场信息反应滞后,在粮食销售环节或对价格判断决策处于弱势地位。粮食收购商户利用小农户信息资源的弱势进行低价收购,导致小农户收益更少[10]。 2.3农业补贴政策不完善有的农业补贴政策扶持对象为农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本身就比小农户拥有更多的先进技术、自有机械、规模种植等优势,反而比小农户拥有更多的机会享受财政补贴。对小农户的补贴政策不完善,限制了小农户种粮效益的增长。 2.4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健全国家推行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了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耕地。例如,农田水利建设薄弱,一些农田达不到“旱能浇、涝能排”的灌溉条件,灌溉技术落后,灌溉设备老化[11]。小农户抗旱抗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成本较高。 3增加小农户种粮收益的措施3.1鼓励种粮小农户多元化发展小农户仅仅依靠种植粮食增收非常困难,应分类引导这些小农户多元化发展。一是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种粮小农户向种植大户转变,给予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引导种粮小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或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订单农业等,促使其参与到农业全产业链生产中,以提高小农户种植环节的利润水平。例如,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推行“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加价10%以上收购”的优惠政策,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的管理模式,订单农户每斤小麦多卖0.1元左右,农户种粮效益得到提高。三是支持有土地流转意愿的小农户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完善流转机制,合理确定补偿定价机制,加强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促进农地健康、有序、平稳流转,促进这部分小农户从事二、三产业取得工资性收入。 3.2增强种粮小农户种粮综合能力水平一是加大对小农户的培训力度,促进小农户积极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农业技术培训,通过田间学校等方式使小农户能够及时方便地接受技术培训。二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让小农户能够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降低种粮成本,解决“一家一户种粮难”问题。三是完善农业信息技术,增加小农户掌握和了解粮食市场价格、农业订单需求、粮食新品种等农业信息渠道,促进其农业生产决策最优化。 3.3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一是加强对种粮小农户的补贴,让小农户能够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共同分享政策红利,财政补助的农业项目申报应设定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小农户发展,防止政策“垒大户”,同时要面向小农户群体设置适宜的财政补助项目。二是加强农业保险政策落实,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促进农业保险精准理赔,提高种粮小农户抗风险能力。 3.4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水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极大正向影响[12],是保障粮食增产最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13]。大型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用水的关键,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应加强大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促进水源保障与节水灌溉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农田电力保障,能够满足干旱天气大面积用电浇水等需求,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张保帅(1987-),男,山东滨州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任晓莉(1989-),女,山东滨州人。研究方向:农民职业教育。 作者:张保帅 任晓莉 山东省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来源:《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期刊
0 阅读:5

爱农者看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