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1000万公里盘点2022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期中答卷

红色星际 2022-06-15 09:24:54

编辑:Mark

出品:红色星际(ID:redplanx)头图:毫末智行创始团队在AI DAY上的合影

2021年2月,顾维灏正式对外宣布加盟毫末智行,担任CEO职位。自此,毫末四兄弟正式到位,董事长张凯,CEO顾维灏,COO侯军和CIO甄龙豹,一起拉开了毫末狂奔的序幕。

毫末智行自2021年第一期品牌日到如今的AI DAY,已经累计融资近20亿元,搭载毫末智行智驾系统车型的用户行驶总里程突破1000万公里。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毫末 HPilot 实现了从 HWA 高速智能驾驶系统到 NOH 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再到城市 NOH 的3次换代。

2022年1-5月,毫末 HPilot 月度搭载平均增速超200%。

从最开始的看不见,看不上,到现在的看得见,追不上……那么多的自动驾驶企业,那么多主机厂的子公司,为什么只有毫末异军突起,成为了市场的领头羊?

过去半年,毫末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人2年前,提起毫末,第一直觉,这个公司不好说,需要观察,如果你现在再问大家,他们的回答是,现在怎么这么牛,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本文就从以下几点,好好分析分析毫末过去半年都在干什么。

1.资本疯狂加持

据行业人士反馈,很多投资人现在基本都不再看自动驾驶行业的公司,一方面是估值太贵,另一方面是投资人已经看腻了画大饼。现在自动驾驶已经到了落地的时候,单纯靠几页 PPT 就能拿到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回顾过去半年,毫末在2021年12月22日拿到了近10亿元融资,在刚刚过去的4月毫末 AI DAY 又拿到了数亿元的融资。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拿到了十几亿元融资。

我认为主要有2点原因,第一点是毫末到目前为止,已经上车了6款车型,并预计年底上车34款,未来两年,毫末 HPilot 辅助驾驶系统将搭载至100万台乘用车,拓展到100个城市。

没错,投资人看重的是毫末的落地能力。毕竟目前市场上能量并已经在路上跑的高阶辅助驾驶公司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在测试。

这里就不得不提毫末合作模式。

从目前智能驾驶市场格局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合作模式,第一种软件公司联合 Tier 1 一起做智能驾驶项目,第二种是软件公司直接和主机厂合作,做智能驾驶项目,第三种就是毫末合作模式。

当然还有特斯拉小鹏模式,华为大疆模式,那些都是有钱人玩的游戏,一般的辅助驾驶公司玩不起,需要母公司每年数亿美元的,不计成本的投入。

目前从资本市场看,或者从过去半年看,大家还是比较喜欢毫末合作模式,或者说首推的还是毫末合作模式。如果软件公司和主机厂直接合作,一方面是研发体系和公司文化的冲突,主机厂和软件公司的节奏不在一个点上,开发模式和开发进度不能很好的协调,加上初创公司在量产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或者说没有大规模量产的经验。

第二则是主机厂“自我”的分工模式,一个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被打碎成好几个模块,而且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供应商,导致软件系统公司整合起来的难度很大,软件的价值也被严重剥削,最终会导致项目拖延,用户体验效果也不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主机厂的强势和软件公司的弱势,经过几年的焦虑,主机厂已经慢慢地淡定下来,发现辅助驾驶公司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于是主机厂传统的习惯又慢慢地展露出来。

各种打压供应链,各种随心所欲的更换供应商。感觉自己又是宇宙的中心,没有了之前的那种谦虚,导致双方的合作从最开始的平等,到慢慢的向主机厂倾斜。这种倾斜也导致了资本市场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从最开始的一哄而上,到现在的冷静,甚至离场。那么毫末过去半年疯狂吸引投资的优势是什么呢?用毫末董事长张凯的话说,“毫末智行本身是一个多元化的团队,融合了互联网公司的创新能力,Tier 1 的稳健思维,传统主机厂的用户导向”。用直白的话说,就是软件公司,Tier 1和主机厂,我们是这三者的结合,没有任何的冲突,三者的目的都非常明确,打造最适合用户的智能驾驶系统,并通过用户的反馈,让智能驾驶系统更快适应用户习惯。

(毫末城市NOH即将正式上市)特别是过去半年,毫末的人才体系越来越丰富,这应该说是毫末最核心的优势,也是不断得获得资本市场投资的密钥。当然了,单靠这一点,我想还不够,因为投资人追求的是更大的市场。吸引投资人的另一点,就是长城支持毫末智行做大做强,不止做长城的车型,也可以赋能其它主机厂。我觉得无论从长城本身,投资人角度,还是毫末团队,都希望赋能整个行业,而不仅仅局限在单独服务某一家主机厂。这点非常关键,也是打开毫末未来持续增长,持续做大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这个问题会经常困扰整个行业,比如小鹏的自动驾驶系统是不可能给广汽用的,蔚来的数据也不会给腾讯高精地图用,这样其实就导致数据不能高效流通,只能产生1+1等于2的效果,并不能几何倍的增长。如果能把这点打通,那无论是公司的价值,还是行业效应是巨大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有大客户,大主机厂的支持,那么辅助驾驶系统公司是很难利用某一家主机厂的数据,再去赋能另一家主机厂的。因为大家都会有隔阂,都会有自己的打算,这样势必会导致一些辅助驾驶公司拿到了A主机厂的订单,可能会丢掉B主机厂的订单。

2.先进的技术理念这点就引出了毫末的第二个优势,公司的战略理念和技术理念,特别是过去半年,毫末在加速这个理念的实践。在刚刚过去的毫末智行第五期的 AI DAY 活动上,毫末董事长张凯宣布,推出“6P开放合作模式”,全面赋能主机厂。

(6P开放合作模式图片)用张凯的话说,合作方可以选择采用我们的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可以选择在数据智能云端服务层面与我们合作,也可以选择软件或硬件层面,或者功能模块层面的合作,甚至可以选择和我们进行源代码级别的定制。主要原因是自动驾驶技术涉及的产业链太长了,包括科技公司、传统TIER1、主机厂、芯片供应商等,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做好,需要大家一起协作,共同开发自动驾驶的软硬件。这个理念和上面我们讲到的赋能更多的主机厂遥相呼应,就是说如果只服务一家主机厂,那只能越走越窄,最后会变成主机厂的独家供应商。“6P开放合作模式” 可以说是毫末的一小步,但却是智能驾驶的一大步,或者说毫末在重新定义高阶辅助驾驶公司的概念。毫末智行希望通过 “6P开放合作模式”,重新定义行业的商业模式并实现共赢。如何发挥软件公司真正的价值,是自己把软件封闭起来,独家使用,还是发挥软件的协同效果。“6P开放合作模式”我认为有几个优势,第一个就是可以不断地打磨自身的软件架构,让各个环节更高效,成本更低,同时与各个主机厂一起探索,怎样的自动驾驶系统,智能硬件,数据智能闭环更适合自己。第二个方面,可以提升软件复用,目前毫末统一了当前智驾软件的架构和算法接口,通过中间层将不同厂家传感器的输出内容进行统一抽象,实现了同一套软件算法支持不同厂家、不同接口类型传感器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了开发效率。同时也可以调动行业内的软件工程师,共同探索,哪些技术方案,哪些模型更适合自动驾驶系统,怎么打造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的数据闭环,软件迭代的方案。

我认为毫末的整个技术理念,在过去半年的全新实践,都来源于公司管理团队,特别是技术咖CEO顾维灏 。

顾维灏作为自动驾驶行业老兵,肯定非常熟悉智能驾驶的技术框架和落地过程中的困难。

用行业内的人讲,技术理念并不需要负责人样样精通,而是知道我们要什么技术,要什么效果,然后找到这样的人才来做就可以了,顾维灏显然就是这个掌舵人。

毫末采取的手段,是最大程度提升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复用程度以及在系统开发各个环节提升效率,通过降本增效、统一全员行动目标等一系列手段,完成本年度毫末的三大战役。

从2021年5月魏牌摩卡搭载毫末智行HWA高速辅助系统,并于11月顺利推出NOH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再到现在推出的城市NOH,毫末在短短1年的时间,完成了技术迭代三级跳。

这个完全可以称得上“毫末速度”,并通过1年的技术积累,终于在2021年底,毫末推出了思想钢印,数据智能体系MANA。MANA是毫末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一整套数据处理工具,包含了算法模型、测试验证系统、仿真模拟工具以及计算硬件。

(毫末智行思想钢印MANA数据智能化系统)用某感知小伙伴的话讲,MANA数据智能化系统做得非常棒,每个模块都讲得很清楚,特别是对于数据的冷存储和热存储处理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存储成本的问题。

无论是1年时间,实现技术迭代三级跳,还是半年前提出的MANA数据智能化系统,都为“6P开放合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技术更新迭代快,是毫末团队高效的一个反映。但是我认为毫末最核心的优势,是衔接很完美,很多辅助驾驶公司推出数据智能化系统后,就会卡在那里,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

比如,有些公司会选择购买十几台工程车在路上测试,有的则和不同的主机厂合作,对不同的车型进行测试,这种合作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你的测试车型和测试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而是在各个主机厂手里,这样导致你的数据体系和数据参数层次不错,最后迭代起来非常困难。

而且不同的主机厂,还会特定选择某些硬件和部分技术栈,让创业公司来统筹。虽然主机厂可以选择自己团队更擅长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但是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协调统一起来会非常困难。

团队间的协作本来就很难了,更别说协调不同公司的软硬件公司,不但会牵扯辅助驾驶公司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成品出来的效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过去半年总结下来,毫末最大的优势,在于自主性。整个测试软硬件,都是由毫末选择,统一调度。毫末可以自由地选择芯片公司,也可以选择整车的智能硬件配置,可以选择安装几个摄像头,几个激光雷达。

且所有回传的数据参数和云端的数据闭环,都由毫末来统一规划和执行。在整个合作中,毫末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整合主机厂指定的软硬件,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只需要为了打造更安全,更舒适的辅助驾驶系统负责。

所以说,毫末速度不止体现在技术更新快,技术发展快,同时体现在自主性强,验证速度快,上车快。特别是过去半年,这个优势还在加速。

虽然辅助驾驶系统公司也打通了数据闭环全流程,但是仅仅靠几十辆测试车采集回来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批量,低成本的采集,才能更快的推进自动驾驶系统的更迭和完善。

3. 大规模量产城市 NOH数据是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也是智能驾驶系统的驱动力。用行业人的讲话,比拼到最后,大家靠的就是数据,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技术最后一定会趋同,这时候,每家公司最核心的就是数据。

用顾维灏的话说,数据是人工智能最大的驱动力,也是智能化迭代过程中最大的成本。而MANA的设计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提高迭代速度,目前毫末有大量的量产产品,已积累了大量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知识。

为什么特斯拉智能驾驶系统能够独领风骚,因为特斯拉现在有100万台车在路上跑,每时每刻都在回传数据,在更新和迭代系统,让智能驾驶系统更符合了解人类的驾驶习惯。

毫末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也要上100万台。过去半年,毫末在团队和自动化体系都准备好了,后面要做的就是开足马力积累数据,不断地提升自动化链路的效率。

34款车型,100万台,这个不是随便一家公司能拿到的成绩。毫末可以通过它打磨和迭代海量数据智能化闭环链路。

确实,现在行业辅助驾驶系统公司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公司同时定点几家公司,不同的车型,不仅牵扯公司的人员精力和专注度,而且每个车型量产上线的速度也很慢。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量太少,定点的车型量太少,能到收支平衡就不错了,甚至有些项目都是亏本赚吆喝,加上主机厂还有自己的“自我”,其实辅助驾驶系统公司都是硬着头皮搞。

于是,毫末选择了最优的路径,先把长城的100万台车都智能化后,通过积累海量的数据,同时迭代和优化数据智能闭环环节,让自己的模型跑得更有效。

截至目前,搭载毫末智行智驾系统车型的用户行驶总里程突破1000万公里,末端物流无人配送车也已完成6万多个订单,毫末也获得了“中国量产自动驾驶第一名”的称号。

(毫末智行拿到中国量产自动驾驶第一名)未来2年,毫末预计将在100个城市落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OH,全面覆盖国内所有的一二线城市。用张凯的话说,2022年将是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将正式进入下半场,下半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城市开放场景的领航智能驾驶领域。

下一步毫末的目标是大规模的推出城市 NOH ,俗称进城。

用行业人士的话讲,毫末过去1年的快速发展,正以“特小毫”的身份跻身中国汽车智能水平的第一阵营。毫末也确实在践行这个评价,在大规模推出城市 NOH时,毫末跟随了特斯拉的步伐,遵循自动驾驶第一性原理。城市 NOH 毫末选择了重感知的做法,用顾维灏的话说,在城市NOH 上,毫末的产品力,不输特斯拉在中国的表现,可以说是各有所长。整套方案都不依赖高精地图,是一个重感知技术的解决方案,未来将在全国100个城市以上使用这个功能。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是一个重地图的方案,城市范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阶段,高精地图在2022年最多也就能覆盖20-30个城市,根本跟不到毫末的速度,所以毫末选择了重感知模式。

“我们直接可以做到全国100多个城市有效的部署,所以在范围上毫末有非常大的先发优势肯;其次我们会搭载在长城的很多主力车型上,以长城的体量,在数据积累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通过大范围、多车型、海量终端的部署,我们可以基于更多的数据持续迭代,在这个方面没有人比得上我们。”毫末团队成员讲道。

之前,传统的比如Robotaxi,像百度、Waymo,大家的做法其实还是通过直接把红绿灯做进高精地图里,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对于真实的100个城市,300个城市,这种高精地图目前还是没有的。

(中国首个大规模量产的城市辅助驾驶系统)在缺少这种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红绿灯的问题?

过去半年,毫末继续深耕技术,在城市场景下,毫末独创了“双流”感知模型,让日常乘用车实现重感知下的红绿灯识别;而毫末自研的 BEV Transfomer,在城市道路上实现了多传感器融合道路识别。这两大能力的横空出世,让 AI 自动驾驶在中国实现了没有不可识别的红绿灯和车道线。

大家知道城市场景,最重要的就是红绿灯和车道线问题,通过这2个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 NOH 在没有高精地图情况下,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结尾正如毫末董事长张凯所言,对于智能驾驶系统而言,下一个战场是数据之战,谁能高效,低成本的获取并处理大量数据,谁就会在下一阶段取得领先。

截至目前,毫末智行辅助驾驶用户行驶总里程已经超过了1000万公里,末端物流无人配送车也已完成6万多个订单,城市 NOH 推出并即将上线。未来 HPilot 3.0 将搭载在34款车型上,再加上”“双百计划”和 MANA 积累的大量真实场景数据。

我想这就是张凯进行下一场战役的底气所在,加上“6P开放合作模式”和数据智能体系 MANA 这个思想钢印,毫末既可以低成本的获取大量数据,也可以通过高效的数据闭环体系,快速且有效的迭代 HPilot 辅助驾驶系统。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毫末在下一个战场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第一个推出中国首个大规模量产的城市辅助驾驶系统,首个在100个城市,几十款车型,百万台乘用车上搭载 HPilot 辅助驾驶系统,加上毫末高效合理的团队构成。

显然,经过过去半年的狂奔,毫末智行已经跻身中国汽车智能水平的第一阵营。未来我们看毫末智行能不能利用这100万辆乘用车,更快更高效的迭代系统,在第一阵营里继续拔高,争做头把交椅。

用毫末智行团队的话讲,我们在产品力方面,绝对不输特斯拉在中国的表现,各有千秋。

-END-

0 阅读:10

红色星际

简介:自动驾驶领域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