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总统拜登宣布,要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同时还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的时候,美国主流媒体突然意识到,华盛顿可能已经犯下一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战略错误。同时插手东欧和中东地区两场局部战争,极有可能会导致美国的武器库存彻底消耗殆尽,可能会严重阻碍美军在印太地区,针对中国展开的军事部署行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多位美国军方官员的话报道称,五角大楼越来越担心,同时涉足两场不同的战争,将导致日益减少的弹药库存,更加捉襟见肘,最终难以支持乌克兰和以色列的行动。
美国军方官员在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五角大楼对日益减少的弹药库存的焦虑与日俱增。
CNN的报道认为,经过18个月的高强度消耗,五角大楼155毫米炮弹的库存,已几乎消耗殆尽,如果以色列此时在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行动,美国可能拿不出更多的物资兑现拜登总统的承诺。

据此前的报道,为支持乌克兰展开大反攻,美军今年早些时候从以色列调集了30万枚大口径炮弹,运往乌克兰东部地区,这使得美国在以色列境内的弹药库存水平,可能不足以支撑以色列军队的地面行动。而以军此前订购的6000万美元弹药,至今还没有交付到一线部队。因此五角大楼担心,如果两边同时需要调派弹药的话,美国可能无能为力,只能先满足其中一方的需求,那么另外一方,就必然要承受弹药不足可能带来的损失。
对于白宫而言,乌克兰和以色列,手心手背都是肉,放弃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让美国的战略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失。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现在整个西方国家的军工厂都开足马力,全速生产弹药的话,难道也来不及吗?
从目前来看,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美国媒体此前公开的数据,目前美国国内能够生产大口径炮弹的工厂只有一家,当前的月产量为2万发,明年可以增加到每月5万到6万发。然而乌克兰前线每天至少需要消耗7000~8000发炮弹,美国军工企业一个月的产量,还不够乌克兰军队几天的消耗量。

至于其他欧洲国家,也大概是类似的情况。甚至为了增加产量,降低单价,多个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下订单。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西方国家严重的去工业化,已经对他们的军工生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即便整个西方国家的军工厂全都联合起来,共同生产155毫米口径的炮弹,预计月产量也不过10万发,只能满足乌克兰前线的需求。但是现在以色列也爆发了战斗,对弹药的需求量,在乌克兰的基础上至少还要翻一倍,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美西方国家军事工业,所能承受的极限。

更要命的是,西方国家现在想转产,也根本来不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钢材,另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这两个关键要素的缺失,其实就已经决定了,他们根本无法实现自己制定的战略目标。
实际上,严重的去工业化,已经影响到西方国家的方方面面,不仅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常规弹药,在造船方面,更是被中国甩出十八条街。按照美国媒体自己的统计,2022年中国的造船总吨位,是美国的214倍,大型船坞的数量,是美国的10倍。也就是说,美国如果能造一艘航母,那么中国就能同时造10艘。这种硬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已经让西方逐渐落后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