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16 年起,英法两国在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华工招募行动。短短数年,约 14 万华工背井离乡,跨越千山万水,乘坐着远洋轮船,奔赴那片被战火洗礼的欧洲战场。这些华工大多出身于中国的贫苦农村,本想着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异国他乡换取一份安稳的生计,却未曾料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磨难。
战争期间,华工们承担起了最为危险与繁重的工作。在前线,他们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不顾生命危险挖掘战壕、修筑工事,为士兵们构建起相对安全的作战环境;搬运弹药、装卸物资,保障了战争物资的及时供应,让前线的战斗得以持续。在后方的工厂里,他们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生产武器弹药,为战争的推进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加莱港,3000 多名归心似箭的华工日复一日地翘首以盼,他们每天早早地来到港口,眼睛紧紧盯着海面,满心期待着能登上那艘载着他们回家的轮船。当最后一班归国轮船缓缓升起烟柱,慢慢驶离港口时,他们心中最后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这些华工中,有的人已经离家数年之久,家中的父母妻儿望眼欲穿,日日夜夜盼望着他们平安归来。他们曾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精心挑选了景德镇瓷碗,想着带回家乡作为给家人的珍贵礼物,或是给未婚妻的聘礼。可如今,所有的期待都在这一刻化为泡影。愤怒、绝望、无奈等情绪交织在一起,他们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砸碎了行李中的景德镇瓷碗。一时间,白色的碎片漫天飞舞,就如同他们破碎的梦想和支离破碎的生活。
这些华工,在战争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可在战争结束后,却沦为了国际政治的弃子。他们的悲惨遭遇,是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一段绝不应被遗忘的历史。尽管他们在归国的道路上历经坎坷,受尽磨难,但他们展现出的坚韧和顽强,依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