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国土面积第三的国家,幅员辽阔,共有20个邻国。邻国多虽然利于贸易往来,但是也多有领土之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对印自卫反击战……,而这些战争爆发原因的无不例外都是涉及到领土问题。中国虽一贯坚持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但是当涉及到本土利益之际,我国仍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奋力反击,直至击退外敌。
与我国接壤的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多国家,在各个层面都想要与我国较量,不过由于综合实力无法匹敌,最终在近几年人数增长上超过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对于成立没多久新中国,印度的各项举措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对于其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我国最终做出了反击,于1962年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在战争尾期之际,我国政府的一个行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交战期间,我军缴获了数百辆印度军车,却在加满油后将其全部归还,这是怎么回事呢?真是事后才知高明。
战争爆发原因两国交战的原因无非就在于利益和领土纠纷,毫无疑问我国之所以与印度爆发战争的缘由就在于中印边界的领土争端。事实上,中印两国的领土纠纷要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当时英国政府伙同印度想要趁乱割裂我国西藏区域到其殖民地,虽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但其仍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有关麦克马洪线的条约。
时至1959年,印度再次致信周总理,借麦克马洪线为由头表示其对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拥有主权。而在遭到中方反对之后,印度频繁在中印边境进行骚扰甚至在空喀山口围攻我国军队,并造成伤亡。面对印度没有止境的骚扰,在综合比对两国实力之后,1962年10月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爆发。
大败印度此次对印自卫反击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面对尼赫鲁从东西两线分散进攻的策略,我国将领张国华则派兵从东西两翼开始攻击,其中左侧作为重要攻击点,接着在从侧后方围剿敌人,直至消灭敌人。第一阶段结束之后,印方第七旅已全部歼灭。
第二阶段我国共有歼灭一万多名印度士兵。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印方的“一字型”阵型,我国军队积极应对,并选择采用先穿插迂回,后分割包围的策略,最终我军大获全胜,并悉数收回我国被抢占的据点及领土。
虽然印度在北非和南欧的战场上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其忽略掉了成立之后的新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不再是之前那个任人摆布的政府,而过于自信和轻敌导致了其此次战役的落败。
印度战败原因其实,导致印度惨败的原因归根究底则是源于其过于自信,面对对手其始终保持轻视的态度,要知道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轻敌。印度由于早期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而当时清政府表现出来的软弱无能则让印度深信中国军队的无能,并大放厥词印度军人对中国军人能以一敌十。后面在加上美国与苏联对英国的示好拉拢,则愈发让印度猖獗起来。
因此,在并不知晓新中国实力的前提下,印度便火急火燎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结果不仅没有抢到领土,反而赔了不少将士,落败而归。
归还战俘和汽车战争大局已定之后,我国便做出了撤军的决定,并且还下令将俘虏的印度士兵以及收缴的百辆汽车尽数归还给印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归还给印度的汽车居然被加满了油,而这里面也大有文章在。
事实上,我国之所以会有这一举措就在于以下两个考量,很是高明。其一,再次向世界各国表现我国的大国风范,并让其知晓我国拥有足够的实力去应对入侵者,警告部分心怀不轨的国家不要有非分想法与举动;其二,则向世界表明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不愿意参与战争中去,作为一个负责的大国,只要人不犯我,我必不犯人。
印度在此次对战中也终于知晓中国真正的实力,而在看到中国伸出的橄榄枝以后也及时抓住,选择了停战并接受以和平冷静的方式来处理此次对战。
事实上,印度之所以会向中国发动攻击也在于受到了苏联政府的鼓动。由于当时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苏联政府也在想方设法的制裁中国,再加之其正与美国争抢印度,所以也就允诺印度会为其提供军事支持。就这样得到苏联当背后靠山的印度便无后顾之忧,直接抢占边境领土。
所以对印自卫反击战实际上是一场政治战,虽然表面是向印度展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以及大国气度,但最根本的目的是在向其他国家表明我国立场,那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只要觊觎中国领土,并且对我国实行骚扰行径的国家,不管其实力有多么雄厚,我国都会捍卫领土主权,并竭尽所能与之抗衡,将大国风范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