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
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增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达到200个左右。每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万个左右。
高标准推进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支持济南市、青岛市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布局高效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培育5个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和15个以上技术转化平台
随着Sora模型的迅速出圈,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需求的日益增长,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在山东,人工智能技术也已成为数字技术创新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并在许多行业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2019年5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并确立了150家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这是全国首个“产业+人工智能”的省级政府文件。
2020年,山东印发《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力争到2025年,济南、青岛为龙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初步建成,先导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并带动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自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获批以来,已争取到济南人工智能应用发展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青岛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和面向智慧家庭的异构系统智能交互公共服务平台三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统计数据,山东省已有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1000家,近70%集中在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核心产业产值超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形成了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其中,济南人工智能发展潜力跃升全国前三位,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千亿级。到2025年,济南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有望达500亿级,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2000亿级。
此外,山东已经涌现多家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酷特集团等企业;浪潮集团、歌尔股份、神思电子在人工智能核心基础和支撑平台领域,具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