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编制首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

元力社 2024-02-07 17:04:40

近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编制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

这是我国在脑机接口研究领域的首部伦理指引,明确开展脑机接口研究应确保研究具有社会价值,应主要致力于修复型脑机接口技术,指出脑机接口研究应适度且无伤害。

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辅助、增强、修复人体的感觉—运动功能或提升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人类健康和福祉;对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其它有效治疗手段的罕见病,可在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等相关规定的条件下,经充分知情同意,开展脑机接口创新产品的临床试验。

其实,脑机接口的概念其实很早就出现了,最先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雅克·维达尔在1973年提出。

经过多年反复验证,研究人员在探索脑机接口路径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技术路线,一是植入式(侵入式),二是感应式(非植入式或非侵入式)。

根据中国残联统计数据,我国肢体残疾2472万人,视觉障碍群体将近1800万,有听力残疾人数达2780万人。因此,仅医疗领域即可给侵入式脑机接口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就脑机接口产业来看,脑机接口产业链涵盖由电极、算法、BCI芯片等软硬件设备组成的上游产业,由脑机接口相关企业及合作伙伴构成的中游公司,以及由医疗、科技设备、工业生产等用户构成的下游产业。

最近几年,脑机接口领域的竞争可谓白热化,有些公司和医院的脑机接口技术已经达到了实用的临床效果。

就在近几日,中国科研团队宣布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清华大学在2023年10月24日合作进行了首例临床植入试验。手术后,一位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在接受居家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后,实现了自主喝水等脑控动作。

几乎是同一时间,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宣布脑机接口“手术成功”的新闻也引发国内外关注。马斯克将第一个产品命名为“心灵感应”,当大脑植入设备后,只需意念就能控制手机、电脑等“几乎所有设备”。

虽然取得进展,但脑机接口技术本身仍有不少障碍要克服,这包括破解复杂脑电波的障碍、多学科联动的技术障碍等。此外,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应用也涉及法律、伦理和监管问题。

0 阅读:10

元力社

简介:一堂每时每刻都在“进化”的理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