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希特霍芬元帅:经常有人将他和红男爵对比,但他远比红男爵强大

悠然历史 2021-04-06 20:12:55

谈起“里希特霍芬”这个人,相信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一定是一战德国王牌飞行员,大名鼎鼎的“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

然而,在二战德军元帅一职中,也有一位空军元帅名叫里希特霍芬,不过他的全名却并不是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而是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是红男爵的表弟,也是一位王牌飞行员。

对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来说,他一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他要一直生活在自己表哥红男爵的光环之下,但对于敌人来说,这位里希特霍芬可能比他的表哥红男爵更令人恐怖。

(一)、飞行员和学者

1895年,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生于德国西里西亚(下文全部称呼为里希特霍芬)。跟大多数德国年轻人一样,里希特霍芬长大以后也选择进入德军服役,为正在战争中的德意志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时,空军还是一个崭新的兵种,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参加,里希特霍芬最开始也是加入骑兵部队而不是空军。

但是很快,随着红男爵的空中击杀战绩不断飙升,里希特霍芬也逐渐爱上了空军飞行员这个职位,于是他不断向上级提出请求,要求从骑兵转到空军。

最终,在经过一番波折以后,里希特霍芬终于如愿地进入地进入了空军服役,而且还在1918年4月进入了由他的堂兄红男爵指挥的空军联队。

到战争结束时,里希特霍芬已经取得了击落8架敌机的战绩,按照当时击落5架敌机就算是王牌飞行员的标准,里希特霍芬也算是踏入了王牌飞行员的行列。只不过和他堂兄红男爵80架的击落数一对比,里希特霍芬所取得的成绩就显得不那么亮眼了。

一战结束以后,依照凡尔赛和约,德国不得拥有空军,所以原先的德国空军只能宣布解散。

但由于当时负责组建魏玛防卫军的泽克特将军希望能为未来的德国军队留下一点种子,所以里希特霍芬得以继续留在军队中服役,成为了“十万国防军”的一员。

虽然有幸留在了十万国防军中,但是里希特霍芬却并不想局限于军人这个身份,于是在1920年他主动申请退役,去汉诺威工程大学读书。虽然里希特霍芬在大学毕业之后又回到德军中服役,但依旧没有放弃对于学习的热爱,还在1929年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成为了德军当时学历最高的军官之一。

所以对里希特霍芬来说,他一直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德国空军指挥官,另一个则是工程学博士。

(二)、西班牙上空的秃鹰

一战结束以后,虽然《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拥有空军,但是德国的军官们并不打算被这一张白纸束缚住手脚,于是德国很快就秘密重建了自己的空军。

里希特霍芬返回德军后不久,就加入了秘密组建的德国空军,还在1929年以游学的名义前往意大利,学习意大利的空军理论和大编队作战指挥实践。

在意大利,里希特霍芬不仅学会了意大利语,还是学会了怎么和人打交道,这一时期的里希特霍芬看上去简直就是天才,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没有他做不到的。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军随即扩军备战。

两年以后,希特勒便宣布德国重组了自己的空军,并且由希特勒的副手赫尔曼·戈林担任空军总司令,里希特霍芬由此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为了扶持独裁者弗朗哥控制西班牙,纳粹德国决定向西班牙派出一支援军。

在希特勒的主张之下,德国空军很快就组建了一支装备着先进战斗机和轰炸机的“秃鹰军团”,并由空军第5军区司令施佩勒出任军团长一职,霍勒中校担任军团参谋长。

但是由于施佩勒和霍勒经常因为意见不同爆发冲突,所以仅仅过了两个月,霍勒中校就被撤职,改由里希特霍芬接手“秃鹰军团”参谋长一职。

对于施佩勒而言,里希特霍芬这种处事圆滑、擅长交谈的军人是很合适的参谋长,而里希特霍芬很快就通过在西班牙战场上的实战表现,证明了自己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处事圆滑的参谋长。

早在一战刚刚结束时,德军内部就对未来战争中空军将扮演何种角色这一问题展开过讨论,最终讨论的结果是,空军应当作为战场支援者,用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地面部队行动。

里希特霍芬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于是里希特霍芬刚刚到达西班牙地区,马上就制定了秃鹰军团从马德里周围区域转向西班牙北方扫荡的计划。

在秃鹰军团的密集轰炸之下,西班牙共和国武装损失惨重,德国空军的残暴也因名画“格尔尼卡”而永久地被钉在耻辱架上。

对里希特霍芬而言,西班牙的战斗只是小试牛刀而已,接下来的欧洲大战才是他的表演舞台。

(三)、从华沙到克里特岛

经过西班牙内战的锻炼,到波兰战役爆发前夕,里希特霍芬已经成为一名精通空军对地支援战术的空军指挥官。

在这时,里希特霍芬也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战争理念,其核心观点就是“炸”,用猛烈的轰炸来为地面部队打开进攻通道,由此来确保地面作战的顺利执行。

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在1939年波兰战役爆发之前,作为第4航空队“特别飞行司令部”长官的里希特霍芬特意往前线部队派出大量的地面联络员,就是为了方便空军支援有效地配合陆军行动。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德国空军作为第一轮打击力量首先越过了波德边境。

当时里希特霍芬负责指挥俯冲轰炸机群支援德军第10集团军的行动,在里希特霍芬的指挥之下,德国俯冲轰炸机部队倾巢而出,依照地面联络员给出的坐标和参数,不断地用炸弹袭击波兰境内的铁路枢纽、堡垒和前线指挥部。

在战斗机取得波兰战场的制空权以后,里希特霍芬甚至命令战斗机也参加到对地支援的任务中去,目标就一个,那就是玩命地给我炸。

在里希特霍芬的猛烈打击之下,波兰军队被打得晕头转向,根本无力阻挡德军地面部队的推进。

9月27日,华沙守军投降,4天以后,波兰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对抗,波兰沦陷。

这场战役中,里希特霍芬不仅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强悍的空军对地支援大师,还是一个冷血的军人。

在他的指挥下,德国空军对波兰首都华沙进行了猛烈轰炸,把华沙市区成片地炸成了废墟,为了加强空军轰炸力度,里希特霍芬甚至还让运输机也装上炸弹出击,到达投弹区域以后就用铁锹把炸弹从运输机里铲出去,以此来增加空袭强度。

对于这样的一个敌人,德军前线士兵也许要感慨还好这个家伙是我们自己的人,如果里希特霍芬是英国将军或者美国将军,那么德军的损失恐怕会远远超出实际历史中数据。

不久之后,法国战役爆发,里希特霍芬被任命为德国第8航空军的军长。

在当时的德国空军中,大量的俯冲轰炸机都被集中到了第8航空军之中,原因就是第8航空军将主要肩负支援地面部队的任务,而这恰好就是里希特霍芬擅长的。

在法国战役中,里希特霍芬一改之前在波兰集中轰炸的战术,而是让德军轰炸机以小队的形式连续出击,不断地给法军造成压力,限制法军炮兵和坦克部队的机动,以此来掩护地面部队的突破行动。

与此同时,里希特霍芬还一直保持着机场上始终有数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中队能够马上出击,这样一来,一旦前线步兵部队遇上了麻烦目标,德军轰炸机便可以马上出击,支援步兵的行动。

1940年5月21日,英法联军在阿拉斯地区向德军装甲矛头发起了一次反击,试图切断德军的装甲矛头,以避免自己的部队被德军合围。

在接到地面部队遭遇联军反击的情报以后,里希特霍芬当即命令前线的俯冲轰炸机部队马上出击。德国空军的密集轰炸,让联军的这次反击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事后统计,英法联军大量的坦克并不是被德军步兵击毁的,而是被张牙舞爪的德国空军击毁的。

可以说,法国战役德军之所以能赢得这么轻松,离不开里希特霍芬的卓越贡献。

于是在法国战役结束以后,希特勒大肆敕封功臣的时候,希特勒直接把里希特霍芬的军衔从少将提升到航空兵上将,跨过了中将军衔,这在整个德军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随后,里希特霍芬又马不停蹄地指挥轰炸机部队参加了不列颠空战和巴尔干战役。

在不列颠空战中,里希特霍芬由于是轰炸机的指挥官而不是战斗机的指挥官,所以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的失利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声誉;

而在1941年初的巴尔干战役中,里希特霍芬指挥的第8航空军再次展现出自己的獠牙——他们仅用一天时间就彻底粉碎了南斯拉夫的地面指挥系统,让南斯拉夫的百万大军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以至于美国作者奇蒂诺都在自己的书中表示:“惩罚行动在最初的20分钟内就奠定了南斯拉夫战役的胜局。”

在拿下南斯拉夫以后,里希特霍芬又指挥自己的轰炸机部队转战希腊地区,用航空炸弹把刚刚登陆希腊的英军部队炸得灰头土脸。

之后里希特霍芬又指挥德国空军对克里特岛的轰炸行动,辅助德国伞兵部队占领克里特岛。

虽然德军伞兵在克里特岛中损失惨重,不过里希特霍芬却出色地完成了对克里特岛的空袭行动。

在这个过程当中,里希特霍芬还指挥俯冲轰炸机顺带炸了英国皇家海军几艘主力舰船,包括“厌战”号战列舰和“可畏”航空母舰,把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上将吓了一跳,连忙下令解除对克里特岛附近海面的封锁,让德军增援部队和装备得以通过海运源源不断地支援克里特岛。

可以说,里希特霍芬做到了很多轰炸机指挥官一辈子也想做到的事情,即:用轰炸机部队来决定一场地面战役的胜利。

而当英军还在纠结该怎么处理地中海战局的时候,里希特霍芬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了东方。

(四)、杰出的空军指挥官

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波兰,苏德战争正式爆发。这时,尽管第8航空军刚刚结束在地中海的战事还没来得及休整,但还是加入了最为关键的任务当中去。

在当时,第8航空军不仅有2个战斗机联队,还有4个轰炸机联队,是当时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兵力最强的航空军部队,而他们要做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辅助第3坦克集群和第9集团军突破苏军的防线。

而这恰好是里希特霍芬的拿手好戏。

当战斗机部队夺取到边境线上的制空权时,里希特霍芬马上命令自己的轰炸机部队轮番出击,给苏军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仅6月24日一天,里希特霍芬所指挥的联队就摧毁了105辆苏联坦克。

在里希特霍芬的大力支援以下,德军地面作战部队可谓进展神速,到了8月初,德军已经攻占了斯摩棱斯克,距离莫斯科只有一步之遥。

之后,里希特霍芬又转战东线各个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战役中瘫痪苏联克里木方面军的是他,在蓝色行动中炸烂苏军前线部署的是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把斯大林格勒炸成废墟的还是他。

苏联元帅崔可夫在自己回忆录里,不止一次地抱怨过德军空军给自己部队带来了太多的麻烦,由此可见里希特霍芬的强悍。

可以说,里希特霍芬在东线战场上的贡献一点也不比曼施坦因、克莱斯特、莫德尔这种地面部队指挥官差。

1943年2月16日,希特勒正式授予里希特霍芬元帅军衔,以表彰他的战功和为了夺取最终胜利而做出的努力,里希特霍芬由此成为了德国空军第4位元帅。

之后,里希特霍芬又指挥自己的空军部队参加了哈尔科夫反击战和库班空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行动,曼施坦因更是把里希特霍芬当成自己的黄金搭档,因为只要有里希特霍芬在,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总能得到强有力有力地空军支援。

在自己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曼施坦因是怎么评价里希特霍芬的:

“其指挥官,里希特霍芬男爵,也确实是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空军将领之一。他对于他所指挥的单位,常做极严格的要求,而他自己也总是亲自去监督他们所应做的重要攻击……我永远记得里希特霍芬男爵和他的航空军所有的成就,并深表敬佩和感谢之情。”

不过随着英美在西线的压力不断增强,里希特霍芬再也无法继续待在东线作战。

(五)、西线鏖战

1943年6月12日,在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前夕,里希特霍芬被希特勒从东线调回,前往意大利担任第2航空军司令。

尽管曼施坦因极力想挽留里希特霍芬继续留在东线作战,但当时盟军登陆意大利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第2航空队司令一职又长期由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兼任,凯塞林实在是忙不过来,所以才需要里希特霍芬前往意大利,接手第2航空队的指挥权。

而当里希特霍芬赶到意大利时,英美的空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要远超此时已经筋疲力尽的第2航空军,所以即便是里希特霍芬这样的将领也无法挽救意大利的败局。

在最困难的时候,里希特霍芬甚至要用300架飞机去对抗4000架盟军战机。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里希特霍芬还是策划了针对巴里港的空袭行动。

1943年12月,里希特霍芬集结了100多架ju88轰炸机,躲开了盟军的侦查,对盟军占领下的意大利巴里港展开了夜间低空轰炸,击沉了28艘舰船,破坏了港口设施,造成巴里港停运三周,被称为“小珍珠港”事件。

所以即便里希特霍芬没有挡住英美的空军,希特勒也没有指责里希特霍芬,而是希望将里希特霍芬调去法国,指挥在德国西线的空军力量,以应对盟军的登陆。

而谁也不会知道,从这时起,里希特霍芬再也无法继续出征了。

在1944年下半年的一次健康检查中,医生发现里希特霍芬得了脑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只有几个月能活。

在这种情况下,里希特霍芬已经不再适合继续指挥部队作战,于是希特勒便让他继续担任第2航空队的指挥官,留在意大利休养,里希特霍芬因此没能参加西欧的战斗。

直到1944年10月28日,里希特霍芬才得以退入后备役,回家休养,最终于1945年7月12日在奥地利去世。

纵观里希特霍芬元帅的一生,他虽然没有他的表兄红男爵那么出名,但他在二战中为德国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可能要比一百个红男爵更加伟大。

你们怎么看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11 阅读:5226
评论列表
  • 2021-04-11 23:51

    轰炸巴里港击沉的一艘货船,是盟军当时高度机密运送到西线预防反制德三的化学毒气武器,导致巴里港充满大蒜味道[笑着哭]

    yh 回复:
    对,美国军舰上有芥子气[点赞]
  • 2021-04-07 06:59

    这个人真的牛。空地一体作战体系也就是所谓的闪电战的创建者之一。

  • lind 7
    2021-04-07 12:42

    德国在二战中有一大批牛人

  • 2021-04-28 14:45

    不列颠全盘由此人来统一指挥怕是另一结果。

    高俊 回复:
    问题是,除了胖戈,其他人都不会忽悠、哄逗希特勒。
    远方的她 回复:
    空军如果不是什么林不然也不会那么快就完蛋了。
  • 2021-05-04 21:06

    楼下一大堆德吹又来了,又来吹这种败军之将[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旺卡 回复:
    项羽、冉闵、拿破仑、汉尼拔都是败军之将,铁木真、多尔衮、曾国藩是成功者,但也不值得赞颂!
    用户13xxx20 回复:
    [点赞]
  • 2022-11-02 18:31

    鲁德尔则是对地攻击的“头号种子选手”~

  • 2022-10-09 19:59

    用轰炸机来代替炮兵,为步兵开路,真不是个好主意,用大炮轰,难道不比用轰炸机来的方便便宜?

  • 2022-11-29 20:21

    希特勒也算是慧眼识人[点赞]

  • 但凡他做空军总司令,德国空军都不可能没落

    一个普通的布尔什维克 回复: 洛阳伯爵
    他如果做空军总司令,就不会有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德国空军就不会输掉不列颠空战,也不会发生斯大林格勒的悲剧[吃瓜]
    洛阳伯爵 回复:
    大势已去,非人力可阻挡。老美国内还有几百万生力军没来呢。
  • 2021-04-07 19:05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