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门产研讯,全球电机巨头日本电产(Nidec)对高端机床制造商牧野铣床(Makino)的收购案持续引发行业震动。最新进展显示,日本电产已完成美国及斯洛伐克的反垄断审批程序,计划于4月4日正式启动股票公开收购(TOB),尽管遭遇牧野特别委员会要求推迟收购的阻力,但这场改写全球机床业竞争格局的战役已箭在弦上。

此外,据消息人士透露,凯雷、MBK Partners和日Nippon Sangyo Suishin Kiko Group对收购牧野亦有兴趣,但NSSK已退出竞购。
战略级并购:16亿美元填补技术空白
日本电产此次收购报价高达2570亿日元(约合16亿美元),较牧野铣床收盘价溢价42%,刷新其历史收购纪录。作为全球最大的微型电机制造商,日本电产正通过"电机+机床+自动化"的全链条整合,谋求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战略转型。
牧野铣床作为五轴加工中心领域的"隐形冠军",其纳米级加工精度长期垄断全球高端模具、航空零部件市场。日本电产自2021年启动"机床帝国"计划以来,已先后吞并三菱重工机床、大阪机工等企业,此次收购若能成功:
• 技术协同:将填补日本电产在"放电加工"技术领域的空白,形成从大型加工中心到精密机床的全产品链
• 规模跃升:机床业务年营收将从1200亿日元飙升至3500亿日元,与行业巨头德玛吉森精机的差距缩小至1500亿日元
• 战略卡位:抢占工业母机赛道,应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万亿级需求
并购狂人:全球工业装备版图重构
这场收购并非孤立事件。梳理日本电产近年来的资本轨迹,一个清晰的扩张脉络浮现:

这些并购形成"技术互补+市场协同"的矩阵:艾默生带来欧美工业马达渠道,牧野铣床补足高端机床短板,泷泽机械强化大型机床布局。日本电产正通过资本并购,重构全球工业装备版图。

中国焦虑:模具产业链面临技术断链风险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预警函直指行业痛点:牧野设备占据国内精密模具加工70%以上市场份额,其定制化解决方案和40年积累的售后体系,是中国模具企业技术进步的"隐形支柱"。协会担忧,收购后可能出现三大风险:
1. 技术封闭:牧野独有的"客户需求-研发迭代"闭环可能被打破,定制化服务优势丧失
2. 数据泄露:中国企业长期积累的加工参数等核心数据存在外泄风险
3. 供应链断链:若日本电产调整全球布局,可能冲击中国模具企业的设备采购与售后服务
牧野铣床在中国拥有3900家模具客户,涉及家电、电子、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比亚迪、富士康、格力等龙头企业均是其长期合作伙伴。中国模协呼吁日本电产保持牧野的技术独立性,确保中国模具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行业变局:智能制造进入寡头竞合时代
这场收购战已引发全球机床业的连锁反应:
• 技术融合:日本电产的综合模拟技术与牧野的精密加工能力结合,可能催生新一代智能机床标准
• 供应链重构:上游零部件商面临智能化升级压力,下游制造商将加速"机器换人"进程
• 竞争格局:德国通快、瑞士GF加工方案等欧美巨头或被迫跟进,全球机床业将进入"寡头竞合"新阶段
截至发稿,牧野铣床股价已较收购前上涨54%,显示出市场对这场"蛇吞象"交易的复杂预期。无论收购成败,这场资本博弈都已揭示一个真相:在智能制造的万亿级赛道上,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只有通过战略整合,才能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