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农村调研时,学者陈瑞燕发现,老农们对离婚现象极为关注。传统观念里,农村家庭幸福意味着团圆,可如今离婚成了农村继光棍问题后的又一婚配难题。以往认为农村婚姻稳定,离婚多在城市。
但实际数据显示,农村夫妻同样面临严重的婚姻危机,如贵州玉屏、云南富源等地离婚率上升显著。城乡差异决定了农村离婚逻辑不能用城市经验解读,自 2010 年务工群体扩大,农村离婚潮凸显,以青年夫妻为主,且多由女性提出离婚 。
安徽大学的班涛多年研究农村家庭,发现离婚率增长成普遍现象,极端案例冲击着传统认知。城郊村离婚多源于日常生活摩擦,如家务和育儿问题,城郊女性受现代观念影响,要求夫妻共同承担家务育儿,与传统观念的丈夫易产生矛盾。
远郊村则多因男性经济贫困导致离婚,北方农村性别比失衡,女方对男方经济要求高,高额彩礼让男方家庭负债,婚后男性为还债外出务工,长期分居使婚姻不稳定,婚外情现象增多,且离婚不再受过多舆论约束,逐渐变成个人私事。
农村离婚现象中,女性掌握主导权是一大特征。研究显示,不少离婚由女方提出,打破了女性在婚姻中弱势的传统认知。但这并非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 “娜拉出走”。如河南一位二婚妇女,因前夫挣钱少、花钱大手大脚,在父母不看好下离婚。如今村民更看重经济实力,对离婚再婚逐渐接纳,尤其在性别比失衡地区,离婚女性不愁再嫁,甚至有娘家人因彩礼鼓励女儿离婚。
农村离婚后,男女处境差异大。离异女性再婚相对容易,生活多有改善;而男性因初婚耗尽财力,再婚困难,地位甚至不如光棍。这使得女性在婚姻中话语权增强,但也出现权利义务失衡,女性家务、育儿义务减少,离婚后多放弃子女抚养权。农村婆媳关系也在重构,从 “当家权” 争夺变为 “婆婆讨好儿媳”,这种表面和谐下隐藏着问题,婚姻对代际关系挤压严重,影响老人养老和儿童成长。
在 “婚姻市场” 中,男女比例失衡、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等因素,使婚姻关系充满竞争。农村婚姻门槛升高,彩礼失控,婚姻受财富影响大。男性在婚姻市场竞争中易失利,而女性在部分地区虽有优势,但在沿海发达地区因适婚女性过多又处于劣势。
彩礼在现代语境中复杂又矛盾,既是物质保障,又被诟病为 “卖女儿”,农村婚姻在未实现经济现代化时,已面临失衡现代性带来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