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简史:从张道陵到王重阳,两千年之久的道教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高哥贯通古今 2023-09-30 12:43:02

(一)

在汉朝以前,中国是没有宗教的。即便有,也是在一些很落后的地方有些原始宗教,影响力很小。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当时的主流国家根本就没有宗教的影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历史学家研究的问题,一般人是无法搞懂的。

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道教的出现,是当时的中国人受到佛教启发的结果。

西汉时期就有一些来自于佛教的东西慢慢输入中国,到了东汉时期,佛教终于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瞩目,汉明帝刘庄于公元67年派人到西域寻访佛经,结果东拼西凑地抄来了一本《四十二章经》,还带回来两个和尚。于是,汉明帝下令修建白马寺,佛教从此在中国生根发芽。

佛教所宣扬的来世、天堂、地狱等概念,在当时的中国文化中都是前所未见的。佛教带来了一种文化的冲击是必然的现象。

佛教的出现,使得一些较为聪明的中国人豁然开朗,自然而然地也产生了创立宗教的想法。中国传统的思想中,虽然没有宗教因素,但是也有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比如卜筮、谶纬、阴阳五行等等,而传统的道家思想则有很浓厚的出世色彩,这样一来,有人把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的神秘主义因素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本土最大的宗教——道教。

道教最早的源流便是天师道。是东汉顺帝时期(126—144年)由张道陵在四川创建的。

张道陵本名张陵,后人给他加个“道”字,是一种尊称。张道陵原来曾经在东汉朝廷做过官,后来他辞职下野,到四川传道,创立了天师道。

张道陵传道的方法主要是用所谓的“符水”或是掐诀念咒什么的给人治病。他或许是有一些祖传秘方,真的能治好不少病人,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人追随张道陵,天师道的队伍日益壮大。

张道陵传道当然也是需要经济基础的,经济基础就是信徒们的供奉。按照规定,加入天师道的人要献上五斗米。所以,天师道也被称为五斗米道。五斗米道越来越兴旺,渐渐就变成了一个底层百姓的互助组织,对于封建统治的秩序构成了威胁。

但是张道陵和他的儿子张衡都没有造反的意愿,反而是另一位道家人士张角掀起了起义的浪潮。张角传播的教派叫做太平道,太平道宣扬救世思想,预言将来某个时刻将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信奉太平道的人可以获得好处。于是,信徒迅速增长。

张角不像张道陵那样只满足于做一个民间组织的老大,他想一举推翻东汉王朝,自己来坐天下,所以他在公元184年发动了黄巾起义,太平道的各级组织都成为了起义的基础。

黄巾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太平道也在东汉王朝的严厉取缔下迅速消亡。但是,道教本身却远远没有灭亡,而且日益发展壮大。由于此时的道教适合底层人民的需求,可以让他们结成各种各样的互助组织,同时,黄巾起义后又天下大乱,东汉朝廷丧失了统治能力,所以道教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并且一步步走向未来。

(二)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两晋时期,是道教的初创阶段。这个阶段的道教不脱山野特色,保留着很多巫术的色彩,在教规和经卷等方面也完全不成型。此时的道教没有统一的神祗,没有统一的教规,也没有多少公认的经书。信仰道教的主要是底层民众,而且道教经常被用来作为反抗封建统治的工具。比如西晋时期四川李特、李雄流民起义,东晋时期孙恩、卢循的起义,都是借助“五斗米道”的方式搞起来的。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所以三国两晋时期的道教无法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相反还常常遭到镇压。这种状况一直到了东晋的葛洪出现后才有所改观。

葛洪画像

提起葛洪的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葛洪不是一位科学家吗?不正是由于他在书中记述了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这件事,才使得千年以后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吗?

不错,葛洪算得上是一位科学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宗教家。是他对道教进行了改良,让这种原本被上层人士看不起的山野异术登堂入室,开始变得高大上了起来。

葛洪自己独创了一门教派,后人称之为灵宝派。灵宝派有两大特色,使得自己与以前的道教截然不同。这两大特色一个是炼丹术,一个是气功。

炼丹术和气功在葛洪之前就有,但是葛洪将这两样东西总结归纳,正式形成了两门学问,而且葛洪就靠着这两样东西,征服了东晋上层社会。按照葛洪的说法:炼丹术是要炼出让人长生不死的金丹,气功则是通过吐纳导引等方法让人身轻体健,甚至可以白日飞升,成为神仙。

对于当时东晋上层社会的人来说,他们早已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能更上一层楼,长生不老,飞升成仙,那该是多么快活的事情啊!所以,葛洪的灵宝派很快就征服了东晋的上层社会,就连王谢两大家族都有人信教。著名才女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就是一个道教的痴迷者。

葛洪让道教开始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但是道教脱胎换骨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到了南北朝时期,一南一北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位道教的改革家,是他们把道教彻底改造成了一种适应封建统治需要、受到统治者赞赏,同时也让广大民众能够接受的新型宗教。

这二位改革家便是北方的寇谦之与南方的陆修静。

寇谦之和陆修静主要是把道教的规章制度给改变了。以前道教长期不脱五斗米道的特点,谁拿出一点财物就能入道,结果搞得道教很像个黑道组织。寇、陆二人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以斋醮为核心的一整套宗教规程,要求每个道教徒都必须遵守。斋就是斋戒,是道教徒的一种自我修行方式;醮就是法事,是道教徒为社会提供的一种服务。

道教的信徒必须斋戒,必须按要求参加各种法事。这样一来,道教信徒就和普通人有了分别,不再像以前五斗米道时期那样难以分辨了。

更重要的是,此后的道教不再是你捐点东西就能加入的了,必须经过官府设置的道官的批准才行。这样一来,道教就是一个受到官府控制的宗教组织,彻底摆脱了从前的野生状态。

另外,在思想上,寇谦之和陆修静也都不约而同地引进儒家思想,如忠孝等观念,让道教的运行更加符合官方的节拍。

至此,道教就完成了蜕变,从一个民间宗教组织转变成了得到国家批准的官方宗教。

(三)

南北朝末期,以陶弘景为首的一批道教人士又开始对道教供奉的神祗进行改进,试图取得统一。当时各派道教信徒供奉的神灵都不一样。灵宝派供奉元始天尊,天师道供奉老子,上清派也供奉元始天尊。陶弘景编了一个《真灵位业图》,把道教所有的神仙都排列了进去,在当时影响很大。不过,还是没有取得完全的统一。

最后,大约在唐朝时期,道教的三清神才最终确立。

道教的三清神是道教徒供奉的三位地位最高的神祗,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以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

三清神确立后,除了宋朝以外,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什么变化。

经过改造变化的道教来到了唐朝,终于迎来了自己美好的盛世。唐朝皇帝信奉道教的很多。唐高祖李渊就曾明确下诏:“老(子)先,次孔,末后释宗。”把道教摆在了儒佛两家之前。老子在唐朝被封为“皇帝”,这是超过孔子的,孔子也只不过是被封王而已。

唐朝甚至把道教请进了科举考场,称为“道举”,著名诗人高适就是走“道举”的路子进入官场的。

唐玄宗曾经一度下旨,要求百姓家中必须收藏一本《道德经》。到了唐武宗时期,甚至出现了兴道灭佛的举动。

唐朝的君臣都以谈论道法为时髦,很多人都自我标榜为道教信徒。大诗人李白甚至办理手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道士。

唐代女道士

到了宋朝,道教依然兴旺。宋真宗就是一位痴迷于道教的皇帝。他给赵家杜撰出了一位祖先,名叫赵玄朗,曾经转世为黄帝,同时也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名为九天司命保生天尊。

赵玄朗也是“天尊”级别的神祗,这样一来,他就与三清神并列了,所以,在宋朝,道教的最高神里被加进了赵玄朗。到了宋朝以后,赵玄朗被逐出了“天尊”行列,不过,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他的名字变成了赵公明,成为了财神爷,继续享受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香火。

(四)

道教在唐宋时代兴旺发展,形势一派大好。道教的信徒日益增多,道教的流派也日渐繁芜,各种各样的教派一天比一天多,这在客观上就推动了道教教主的诞生。

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任由道教这样自然野蛮地生长,当然是不可以的。他们是一定要把道教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才会安心。

在金元时代,道教开始在南北方分别进行整合,道教南北两大教派开始相继出现。

十二世纪中期,在北方金朝统治的地域里出现了全真教。全真教的创始人是王重阳。和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不同,王重阳可没有抗金救国,相反,他还做过金国的官吏呢。王重阳于1159年,在终南山修建了一座“活死人墓”,躲在墓穴中修行,两年后,他走出墓穴,宣称自己已经领悟到了至高无上的道法,从此开始传道,这便是全真教的由来。

全真教与以往的道教都颇为不同,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道教信徒并不一定要出家,很多道教徒都有家有业。但是全真教的教徒必须出家,必须终身禁欲,与佛教的和尚相同,这是最大的特点。另外,以前的道教徒虽然也斋戒,但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日子斋戒,平时还是什么都吃。全真教的教徒则是终身斋戒,不食荤酒,这一点也与和尚相同。

此外,道士还要有自己独特的发式和衣冠,不穿凡人的衣服。如此一来,道士的身份就与普通人更加容易区分了。

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在金国范围内发展很快,其他的教派很快都被全真教取代。

全真教组织严密、戒律森严,发展得又如此之快,自然会引起金朝统治者的关注。此时正是金朝所谓的“盛世”,也就是金世宗统治时期。金世宗决定利用全真教来控制道教界,而全真教也乐于同金朝合作。这样一来,全真教很快就获得了金朝统治者的扶持,在中国的北方日益发展壮大,没有多久的时间,全真教就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北方,金国的道教界完全变成了全真教的天下。

因此,全真教的掌教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北方道教教主,开始帮助封建统治者控制宗教界了。

到了金元鼎革之际,全真教又及时地跳上了蒙古人的大船。1222年,74岁的全真教掌教丘处机一路跋涉,赶到今天的阿富汗境内,拜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对于丘处机十分赞赏,委任他总掌天下道教。

丘处机回到国内后,大力发展全真教,全真教的势力愈发兴旺,盛极一时。

(五)

在南方,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的地位一直都是很高的。

传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第四代子孙就开始在龙虎山修行,此后代代相传,绵延不绝,非常受人尊重。宋代尊奉道教,从宋真宗开始,给第24代天师赐号“先生”,此后,历代天师都能够得到朝廷的封号。到了南宋理宗时期,第35代天师张可大终于获得了总管天下道教的职权,至此,龙虎山张天师就变成了南宋的道教总教主。

江西龙虎山天师府

南宋灭亡后,1304年,第38代天师张与材被元成宗封为正一教主。这样一来,全真教和正一教南北两大道教流派就正式形成了。全真教掌教为北方总教主,龙虎山张天师为南方总教主,分别统领各自地域内的道教。

到了明朝,形势发生了变化。朱元璋厌恶全真教与金元异族合作的行为,所以对全真教多方打压,全真教在明朝就衰落了下去,总教主的地位自然也就灰飞烟灭了。

相反,明朝历代皇帝对于张天师颇为青睐,张天师的地位再次提高。朱元璋曾下旨命令张天师掌管天下道教,张天师在明朝就成了所有道教的总教主。

到了清代,形势又是一变。全真教开始复兴。全真教龙门派道士王常月在康熙年间开始外出传教,信徒云集,于是全真教很快就重新兴旺了起来。不过,虽然全真教得到了复兴,但是满清朝廷却再也没有授予它道教教主的地位。

另一边,龙虎山张天师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乾隆年间,朝廷正式剥夺了张天师道教教主的地位,规定张天师的法令只限于龙虎山境内。到了道光年间,张天师也失去了到北京觐见皇帝的机会,朝廷也不再对张天师有任何封赏了。张天师只能关起门来,在龙虎山的小天地里艰难生存。不过张家人还是一代一代地把天师称号传承了下来。

满清王朝的统治手段是空前严密的,他们不需要道教教主来帮自己的忙,而是要直接管理宗教事务,这是他们废除了南北两大教主地位的原因之所在。

在清代,全真教和正一教依旧缓慢发展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大教派日渐融合,相互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少。到了今天,在外人看来,全真教和正一教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了。

以上便是道教两千年来的简要历史,希望能够给网友们提供一点有益的知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