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韩城矿务局要施工,专家在陕西盘乐村抢救性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中一张床榻,躺着男女两具尸骸,匪夷所思的是,尸骨头发泛红,胯部还留着白色结晶,三面诡异的壁画能否解开暗藏的玄机?
这是司马迁的老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这一次的考古发掘是为了配合韩城矿务局的施工计划,于是在盘乐村进行了考古发掘。
让人意外的是,这一片竟然挖出了500多座古墓,从汉代到明清期间的就有47座之多。
可惜的是,这些古墓都没逃过盗墓贼之手,专家们已经清理出的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寥寥无几。
2009年3月,专家们开始着手清理编号为M218的墓葬。
由于M218东西的两座墓葬已经被盗掘严重,且是个不足4平米的小墓,没有什么考古价值,专家们对M218也没抱太大希望。
因为从面积上来说,M218的规模也很寒酸。 可这座墓葬在逐渐清理的过程中,却一点点打破了专家们的认知。
首先,在揭顶的时候发现了清代以前的砖块,这些平铺的砖块是为了迷惑盗墓者来做的伪墓底,如果有些经验不足的人,挖到这些砖块后认为挖到底了,就会转身走。 这是防盗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疑冢手法,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楚国凶墓,除了设计了积石积沙墓,也同样增加了这一样的防盗技巧。
一个如此小规模的寒酸墓穴,竟然也要防盗?这不仅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莫非这墓里有什么值钱的玩意儿?
果然,随着墓门的打开,考古人员的瞳孔为之一震。
他们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这狭窄逼仄的墓穴中三面都是色彩艳丽、情节丰富生动的壁画,宛如刚画上的一般。
如此保存完整又色泽鲜艳的壁画在当时的考古历史上绝无仅有。
墓室正中位置只有一张床榻,并没有放置任何棺椁,只有两具尸体安安详地平躺在上面。除了绚丽的壁画,墓中并没有其他的随葬品。
总共四平米的墓室,床榻几乎占据了全部的空间,只留下了一条仅供一人进入的狭窄墓道,这是一座竖穴式券顶砖室墓,空空如也的墓室为何还要做防盗设计呢?
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墓主人的头发都成棕红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代太久而黑色素退化导致的,又或者有什么其他的隐情。墓室没有被盗的痕迹,却连墓志铭都没有放置,这就更令人奇怪。
根据韩城的发源历史,中原汉人的丧葬习俗是无论贫贱富贵,都一定要有棺木,身份显赫的可以有多重棺椁,普通老百姓就算家中无一物,也会在死后找些日用品随葬,像墓主人这般潦草下葬的实在不多。
如果说墓主人贫贱的话,那三面艳丽的壁画又显得格格不入,专家们只能大胆推测,这二人应该并非中原人,且身份不寻常。
床榻上的二人一男一女应该是夫妻合葬。专家们通过墓制式和墓主人的床榻样式怀疑这是祆教的墓穴。
祆教来自伊朗,是琐罗亚斯德教(俗称“拜火教”)的称谓,曾是中东最具有影响的宗教。
粟特人曾经通过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中亚和中国之间,祆教就通过粟特人在中原扎根传播。
陕西曾经是祆教的聚集地,而这些人的丧葬习俗十分奇特。他们先是将尸体让狗吃过,再将啃剩下的骨头进行焚烧,再将剩余的东西装入纳骨器中埋藏起来。
在中原生活的祆教人也会在丧葬习俗上被同化,一部分人下葬的时候就选择启用棺椁,而直接将尸体放在榻上,并在墓室的周围画上属于祆教神的壁画,就如同眼前M218墓室一样。
专家们便开始从三面壁画上寻找蛛丝马迹。墓室的圆顶上端是飞舞的蝴蝶和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花,下半部则有一个宽袍插袖的人物绘像,这人物两边则是相对较小的一些人物图,有在捣药的男性,有在过筛的女孩,还有捧着汤药的侍女图。
细看这些壁画,充满故事性和层次感,呈现的是古代制中药的过程,屏风后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小厮,手执大盘走来走去。
除了捣药和过筛的,不远处的桌案上还有两名男子手捧中药和书籍在研读。
壁画中还有宋代杂剧的内容。
通过壁画上的人物和书籍专家们推断这应该是生活在宋代的人。壁画中还特意强调绘制了三种药丸:大黄,白术和朱砂丸。
学者们猜测会不会是墓主人有些疾病,需要用到这三味药治疗呢?
于是大家对墓主人的尸骸进行清理,发现其中一个墓主的胯骨附近有些白色的结晶体,可能是由于服食丹药而成的,但墓主夫妻尸骨并不黑,并没有因此中毒而亡。
墓室没有二次打开的痕迹,说明夫妻二人一同下葬,专家们大胆的猜测,有可能是其中一方先不幸离世,而另外一方悲痛过度也跟着亡故了,于是儿女们就将二人合葬在了一起。
女主人的红棕色的头发应该是祆教的习俗,但为了确定二人的人种身份,专家们还是对其头发进行了检测。
首先排除了蒙古人种,也就是并非中国人。
这对夫妻可能是早些年来中原学习医术的人,由于身份不显赫才没有随葬品,也印证了专家们祆教人被同化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