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两件事最不体面,一个是出生,一个是死亡。
因为在这两个特殊的时刻,人丧失了所有的自主权,完全依赖于别人的帮助。
给死者以体面,给生者以慰藉。
这是对“人生旅程送行者”殡葬师这份工作的极致褒奖。
听起来逼格很高,但在世俗人的眼中却很不体面,甚至让人避讳。
电影聚焦不为人熟知的殡葬师行业,讲述了刑满释放不久的殡葬师莫三妹所经历的4次殡葬仪式。
在这个过程中,他领养了孤儿小文,宽宥了前女友,和父亲和解,彻底改变了他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支棱起了自己往后的人生。
01
第一场,治愈了破碎的心灵。
莫三妹,绰号“三丫头”,男,30多岁,无房、无车、无存款;
家中排行老三,大姐中年离婚,二哥不幸早逝;
父亲把所有的期望压在他的身上,造就了他叛逆的性格。
因女友和别人打架入狱,不甘心做殡葬师的工作,对待亲人和世人总是恶语相向,父亲对他由失望逐渐变成绝望。
小文,女孩,5岁,自小没见过父母,跟着外婆长大。
她性格倔强,用一声声“老子”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
手里的红缨枪是唯一的武器,以此挡掉别人的欺侮。
不愿沟通,一言不合,张嘴就咬。
一天清晨小文外婆没有醒来,殡葬工作交给了三妹父亲经营的“上天堂”。
刚出狱不久的三妹无所事事,暂时委身在“上天堂”,二人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相遇了。
这个时候的三妹骨子里看不起殡葬师这个职业,但30多岁的年纪,无一技之长,只能硬着头皮暂时做着殡葬师的工作,盼望着继承父亲的房子。
小文眼睁睁看着最疼爱自己的外婆被“上天堂”的殡葬车带走,一路跟踪,赖在三妹身边不走。
唯一的舅舅正好有事,顺势把他寄养在“上天堂”。
起初朝夕相处的莫三妹和小文势成水火,小文认定三妹是带走外婆的坏蛋,为此大闹殡仪馆,破坏骨灰盒,搅乱了三妹继承“上天堂”的计划。
在一次次冲突中,三妹发现他们其实是那么的相似,出身、性格、境遇,让他们之间的隔膜慢慢消失。
莫三妹冰冷的心开始融化,从最初的嫌弃变成了疼爱。
面对不愿养育小文的舅妈,三妹下定决心收养她,供她上幼儿园,为她修理手表,帮她庆祝生日。
小文看着窘迫的三妹,帮他介绍生意,助他和父亲和解,和自己和解。
两个孤独的灵魂逐渐接近,相互治愈,后来二人情同父女。
相濡以沫的不一定非是爱情,还有亲情。
三妹和小文两个孤独的灵魂互相依靠,互相温暖,默默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小文的天真可爱,治愈了三妹在人生至暗时刻破碎的心灵。
02
第二场,唤醒了沉睡的亲情。
莫三妹的父亲对他彻底绝望了,用拐杖狠狠地驱赶他,威胁他要么搬出去,要么支付30万。
三妹一气之下答应了下来,小文为他找到了经常和外婆一起跳舞的大爷,大爷愿意出30万,让“上天堂”为他办一场活人的殡葬。
可就在殡葬的过程中,大爷的家人打上门来,一群人都进了警局,毕竟为活人办殡葬仪式实在太过荒诞。
在警局的门口,三妹又遇到了大爷,大爷跟他解释了办活人殡葬的缘由。
原来大爷曾经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一群孝顺的儿女。
可就在老房子的拆迁款下来之后,一切都变了。儿女们为了拆迁款由亲人变成了仇人,一个好好的家庭支离破碎。
听了大爷的故事,三妹沉默了,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这些年二人的点点滴滴。
父亲年龄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可自己带给父亲的是日复一日的失望和伤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世界上有太多误解的亲情都没有等到和解的时刻,三妹明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世界上唯有一种情感不可辜负,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三妹的父亲不想让他继续沉沦,才用了最决绝的方式逼他觉醒。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也许三妹醒悟得有点晚,但他终究还是醒悟了。
03
第三场,等来了久违的成熟。
这天,太阳像往常一样地升起,三妹等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个带给三妹耻辱的前女友。
只见她挺着大肚子,流着泪恳求三妹为她办一场殡葬。
三妹方才知道,原来前女友的老公,那个抢走他爱人的混账,发生了车祸,被卷进了车轮,面目全非。
他第一反应是断然拒绝,可经不住前女友的声声哀求,动了恻隐之心。
最后为了修复这个混账的破碎肢体,去求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答应了,但却没有亲自动手,他指导着三妹,让他自己动手修复,一点点,一步步。
三妹对着破碎的肢体,一边呕吐,一遍缝合。
修复完成的那一刻,看着伤心的前女友,他前所未有地释然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什么爱啊,恨啊,在人走的那一刻都烟消云散。
这次的殡葬,让他明白了,人生在世,除了生死,哪有什么大事。
给死者以体面,给生者以慰藉。
让走了的人体面地走,让活着的人好好活下去。
04
第四场,幻化成最终的超脱。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三妹抵不过一个哭泣的女人苦苦的哀求,把小文还给了她,这个女人是小文的生母。
他赤着脚跟着远去的车辆在雨水中奔跑了很久,终究没有追上命运的车轮。
第二天,他顶着朋友的谩骂,躺在冰冷的床上,眼神直勾勾的,一动不动。
一阵嘈杂的铃声惊醒了所有人,三妹拿起电话,耳边飘来了大姐的声音:“三丫头,父亲走了”。
父亲只留给了他一封信和一个空的奶粉罐。
信上写道:
人生啊,就像一本书,哪一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 有的呀,画上的是句号,有的画的是惊叹号,还有的画的是省略号。 孩子,人早晚都会有这么一天,不要难过,人呢,总归要有一死,什么名呀利呀都是过眼烟云。
他还告诫三妹,自己死后,不要吹吹打打,不要浪费钱,骨灰就装在这个奶粉罐里,至于骨灰怎么体面地处理,就算是留给三妹的最后一个难题吧。
出了殡仪馆的大门,他不顾大姐要把父亲的骨灰和母亲葬在一起的请求,抱起奶粉罐,开车到了郊外,用烟花将父亲的骨灰撒向了空中,留下了绚烂的一幕。
他流着泪喃喃地说:“爸爸,这样算不算体面呢”。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入土为安,认为庄严的下葬才是最体面的方式。
但我认为莫三妹的“骨灰烟火”更有意义,更体面。
我相信他的父亲也是极为满意的,和满天的星星在一起,无论何时,三妹都能找到祭拜的方向,超脱失落的心灵。
05
殡葬师是“种星星的人”
依稀记得那个片段,三妹为了安慰伤心的小文,告诉他,外婆飘到天上,变成了星星,天上的星星就是爱我们的人。
小文由此亲切地称呼三妹为“种星星的人”。
电影的最后,小文还是回到了三妹的身边,他们一起坐在“上天堂”的门前,数着天上的星星,回忆着爱他们的人。
其实逝者从未真的离去,他们永远活在在乎他们的人心中。
“种星星的人”,这是一个多么浪漫的说法,一个充满着爱与希望的表达。
殡葬师,作为生命旅程最后的引路人,帮逝去的人留住最后的体面,帮活着的人完成心灵的超度。
这一切和“种星星的人”是多么的契合。
“4”场殡葬方才支棱起了“三丫头”以后的人生,有事业、有朋友、有小文,有希望。
“种星星的人”种的是星星,留下的是希望。
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品一部电影。如果你也喜欢,请给作者加个关注,点个赞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