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亦或?
我今年三十出头,平凡的出身,平凡的家庭,看不到出路的职业,就是茫茫人群中最普通的一员,扔在人群中根本找不出来的一个人。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喜欢上了“思考”,开始给自己几乎过半的人生做总结。
我该怎么办
人真的会有“三十岁危机”么?以前我从不相信,现在我慢慢开始相信,因为我已经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和最终的归途。
但想想父母妻儿,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问题叠着问题,哪怕内心有多么的孤苦都得接受,不能接受也得接受,因为我人,得活着。
提起活着这个话题,我就不由联想到余华的《活着》这本书,他曾经在韩版《活着》的自序里这样写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于是我忍不住又去读了一遍。
再次捧起《活着》这本书,再次直面福贵(小说主人翁)惨淡的人生,我猛然发现自己对于“活着”又有了新的理解。
01 活着,就要敢于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福贵出身富贵之家,他的父亲徐老爷子有上百亩土地,福贵是他唯一的独苗。家境的殷实导致福贵从小游手好闲,长大后更是无法无天,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当他终于因为赌博输掉了全部身家,气死了自己的父亲后,面对生病的老娘,不离不弃的妻子,尚不懂事的孩子,他终于开始跟过去的自己告别。他低下骄傲的头颅,穿上了破布衣服,拿起了自认为一生都不会拿起的镰刀,至此,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的在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不断向前,永不停歇,学会放下过往,好好活着。
02 活着,就要接受现在的自己。
福贵,从穿着光滑绸缎的锦衣少年,沦为穿着粗布衣服的佃户,从过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少爷,到家徒四壁、没有经济来源的困难户。面对身份、角色的变换,福贵选择了接纳,接受当下的自己,同时又学着做好当下的自己,更加努力去成长,这是福贵的第二次蜕变。
人生的痛苦多半在于对当下的否认或逃避,对过去的迷恋或纠结,对未来的憧憬或恐惧。总之,是对现在的自己产生抗拒和排斥。生活把握不住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接受现在的自己,及时止损,才能给自己一个崭新的开始。
03 活着,就要学会和未来的自己拥抱。
当晚年的福贵和老黄牛相依为伴的时候,当他可以一脸平淡讲述自己所经受的困苦的时候,当他牵着老牛哼着小调渐渐远去的时候,我想,他是真正学会了放下,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和未来的自己拥抱。这是福贵的第三次蜕变。
有人说,《活着》这部作品是人间至苦的堆砌,的确,福贵的人生就像赶场子一样和自己的七位至亲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是锥心之痛,普通人根本无力承受。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这样评价《活着》,中国过去60年所发生的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
所以,不论生活怎么鞭挞我们,命运怎么折磨我们,都不要因为这些外在因素而随意糟蹋生命。毕竟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和别离,好好陪伴家人和朋友,不浪费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活着就要活得开心,活得圆满。
人,得活着。
只要是活著,就不會失去人生中的意義。
圆桌派里面讲:什么叫成熟,答案是学会了忍受委屈,心变宽变大了,人就慢慢成熟了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活着不一定开心,要么坚韧地活着,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