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这两年有一个网络流行语: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根据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基于成本或正当营销策略之外的因素,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的行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成为企业决策和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然而,当这一技术被用于“杀熟”——即针对老用户或高消费能力用户实行更高的价格策略时,不仅触动了消费者的敏感神经,也引发了社会对技术伦理的深刻反思。
“大数据杀熟”并非一个新鲜概念。早在多年前,一些企业就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支付能力等个人信息,以便更精准地推送广告和制定价格策略。就是所谓的“看人下菜碟”。
然而,当这种“个性化定价”逐渐演变成对老用户的歧视性定价时,其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 大数据杀熟的危害
以在线旅游平台为例,不少消费者反映,在预订酒店或机票时,同一时间、同一产品,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却大相径庭。老用户往往被收取更高的价格,而新用户或低消费能力用户则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这种现象在购物网站、外卖平台等也屡见不鲜。有消费者甚至发现,自己在某个平台的消费记录越多,被“杀熟”的概率就越大。
有媒体报道,一名年轻人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发现机票价格从4309元降至1903元,降价超过2000元。
一位消费者反映,作为某平台的十年铂金会员,她上周订的机票价格为2510元,而在另一平台上,作为新用户,相同航班的票价仅为2000元。

“大数据杀熟”之所以让人生气,不仅在于它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在于它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自己被“杀熟”,即使察觉也难以维权。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助长了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也有消费者反映,不同的手机看到的价格各有不同。“用两个手机订外卖,价格差好几块,退出去再进去,价格又加了好几块。网购也是大数据杀熟,账号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杀熟”或许能带来短期的利润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它无疑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被“杀熟”,他们很可能会选择转向其他竞争对手,从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大数据杀熟”还引发了人们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担忧。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也可能被不法企业滥用。这不仅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权,也可能对我们的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大数据“杀熟”,“杀”的是消费者,危及的是整个行业,甚至是全社会。不仅大肆消耗用户的信任,更会殃及社会诚信。建设新型消费社会,消费者权益必须保障,被诟病已久的大数据“杀熟”必须根治。
三 全体消费者都要抵制大数据杀熟
为了应对“大数据杀熟”这一社会现象,政府和企业都应采取积极措施。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界定“大数据杀熟”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政府还应鼓励技术创新和信息公开,提高大数据应用的透明度,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则应加强自律和诚信经营意识。在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营销和定价策略时,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严格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回应消费者的质疑和投诉,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
总之,“大数据杀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健康、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让大数据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

安哥写于2024年12月17日
欢迎评论,转发,点赞,请关注安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