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美食饺子被韩国申请专利:以后中国人吃饺子要交专利费?

安哥百事 2025-04-25 21:25:22

当饺子外观被韩国公司申请专利:文化与商业的双重审视

近日,一则消息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韩国CJ第一制糖公司在美国成功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这一事件犹如一颗投入舆论之湖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将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觊觎与争夺推至风口浪尖。

从历史角度来看,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渊源。饺子又叫“娇耳”,是东汉诗时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是中国独有的美食。考古发现,山东滕州春秋墓葬中出土的碳化饺子实物,证明饺子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重庆忠县东汉古墓出土的庖厨俑,清晰呈现了1800年前中国人制作花边饺子的场景;新疆唐代墓葬中的饺子实物,也与当代饺子造型高度重合。饺子在中国历经数千年发展,早已成为承载着团圆、节庆等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性食物,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瑰宝。

反观韩国此次申请专利的饺子外观,连多少个褶子都申请界定了:所谓“14 - 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的半圆形面皮”,与中国传统饺子的外形特征高度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美国专利商标局在审查过程中,似乎并未充分考量饺子的历史文化背景,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巴不得快点让韩国通过。仅依据所谓“新颖性”与“独创性”就批准了这一专利,实在令人费解。这种恶劣做法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地位的公然忽视与践踏,令人气愤。

韩国在文化领域的“剽窃”行为并非首次。从端午节到泡菜,从榫卯结构到汉服形制,韩国一次次试图将中国传统文化据为己有。在申遗和专利申请方面不断发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在国际上塑造一种文化假象,模糊文化起源的真相。这种行为背后,一方面是韩国狭隘的民族主义作祟,试图通过抢夺他国文化来增强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企图借助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从商业层面分析,韩国CJ第一制糖公司此番申请专利,商业目的十分明显。旗下“必品阁”饺子在美国市场年销售额超25亿元 ,专利获批后,极有可能形成市场垄断。若严格按照专利规定,美国市场上众多中国速冻饺子企业和中餐馆,都可能面临侵权诉讼,被迫调整设计或支付高额授权费,这无疑将对中国饺子产业在美国市场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饺子外观该专利的申请引发了国内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该韩国企业用法律手段,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占为己有”。还有人提问“在美国开中餐馆卖饺子算不算侵权?”“我国食品企业出口饺子到美国算不算侵权呢?”

其实饺子在韩国发音馒头(Mandu),是19世纪跟中国学的,外形更像元宝馄饨,饺子馅多为泡菜和豆腐,吃法也不一样(多为蒸/炸,也有煮的,分别叫蒸馒头、炸馒头和煮馒头)。现在他们拿中国饺子的经典褶子去申请专利,这不就是明抢吗?

面对韩国的这种行为,中国绝不能坐视不管。一方面,中国企业应积极采取法律措施,通过提交古籍插图、文物3D建模等确凿证据,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该专利无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中国更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同时,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积极为具有创新性的传统美食外观及制作工艺申请专利,从法律层面捍卫传统文化的权益。

韩国公司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这一事件,为中国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商业紧密相连,文化既是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重要的商业资源。我们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应对他国在文化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而不是被他人肆意窃取和歪曲利用。

朋友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面留言,谢谢。

安哥写于2025年4月19日

0 阅读:2

安哥百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