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话里有秘密,她女儿年纪和王夫人差不多,为何孩子那么小?

君笺雅侃红楼 2025-03-16 10:37:42

《红楼梦语言话术》061

话说王狗儿因没钱置办冬事而借酒浇愁,他岳母刘姥姥看不过去就给女婿王狗儿出主意,让他去贾府打抽丰。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刘姥姥道:“这倒也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俯就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他们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布施。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还念旧,有些好处亦未可知。只要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壮呢。”(引程甲本第六回)

刘姥姥这番话,绝不是简单的陈述过往的事实,而是透着积古老人的事故和生存韧性。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人生中的难题,总是要想办法解决。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有些时候的“难”,只是“心关难过”,回过头再看不过如此。刘姥姥用她过来人的经历,教训女婿要直面困难并解决问题。成与不成总要试过才知。

她又说“我倒替你想出一个机会来”,说明刘姥姥早都开始未雨绸缪。一方面是王狗儿好吃懒做当月光族,肯定不是长久之计,需要提前想出路。刘姥姥因为担心而难免心中盘算;另一方面是她觉得自家本有富贵人家的关系,守着聚宝盆而受穷,终究太过可惜。所以,她用“拉硬屎”的粗话,批评王狗儿拉不下面子去求富贵亲戚,硬装脸面毫无意义。

就像刘氏一旁接口道:“你老说得是,你我这样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只怕他那门上人也不肯去通报,没的去打嘴现世。”话虽不错,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做怎么知道呢。

老人古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中“入错行”还有其他解释,就是既要选择有前途、能赚钱、适合自己的行业,更要得到贵人的相助和帮衬。有时候跟对人,要比入对行更重要。

刘姥姥告诉王狗儿的就是这个道理。他们曾是王家的连宗,不管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关系肯定断不了。王家富贵,自家贫穷,指望人家主动帮忙不可能,只能自家主动维持联系。

如今王子腾虽升边任,王夫人还在,去贾府套一层关系,人家随便帮衬一把,也就能解决自家的燃眉之急。尤其贾府那般势力,如果能攀附上好处更多,何必又守着自己的破锅台打转过穷日子。

刘姥姥打抽丰的主意确实不上台盘,但她劝谏王狗儿抓住机会是不错的。人这一生靠自己努力是好,但终究能借势,更能事半功倍。有势不借显不出清高,反而是过愚了。

所以,“打抽丰”这件事,单从一进荣国府来说,倒也无可厚非。刘姥姥要钱解决眼前之急也不错。攀附了贾家这个关系,维系住也好。但问题还是出在了二进荣国府时,所表现出的还想要钱的意思,这可不是救急,而是接二连求嗟来之食了。显然,他们家是得了“吃白食”的甜头才如此。这也是刘姥姥二进时,人物刻画不如一进时从容的原因。曹雪芹对“打抽丰”的行为显然并不认可。

不过,刘姥姥这段话里还透露出很多非常重要的讯息。首先,她说王夫人在家作二小姐时,“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分明就是王熙凤的风范,何以到了贾府反成了木头一般?只怕突然转性,就是要韬光养晦。毕竟二房继承了荣国府,难免得位不正的嫌疑。

其次,刘姥姥说当初与女儿去王家,见了还是二小姐的王夫人,那么她女儿的年纪就应该与王夫人差不多,甚至还可能大点才对。毕竟刘氏当时成亲了才可能去王家,而王夫人还没成亲。

此处涉及到了一个“bug”,就是刘姥姥的辈分。按照王狗儿爷爷与王家老太爷连宗来说,他与王夫人一辈,刘姥姥亲家王成与王仁、王熙凤一辈,王狗儿才是王熙凤的侄儿。可刘姥姥不光说王板儿是王熙凤的侄儿,贾母还管刘姥姥叫老亲家,再加上刘姥姥、刘氏、王板儿的年龄对不上,分明是曹雪芹故意给王家多了一代人。

按说刘姥姥就是王成的岳母,就能对应上了。只是这样一来,王板儿与巧姐的年龄对不上,刘姥姥与贾母的年龄也无法比较,这里就成了乱账,应该是各个版本调整集合传抄的问题,最终版本如何,反而不得而知了。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1 阅读:29
评论列表
  • 2025-03-27 10:06

    原型中,刘姥姥指代张献忠,他是明末南明最早起义军之一,又是最后倒下的一支,先反明后扶明,又和李自成有矛盾,政治立场跨度很大,且因为军纪很严,很得民心,明朝廷对他颇有好感,数次网开一面,所以,他的辈分是很难定格的,这里写的是张献忠早期的四个阶段,在家两亩田写的是他做捕快(田即田猎),王成亲家是他服役明朝边防军(成字即戍守之丁)犯事要杀头,被明军将领豁免(也就是王成和王家的渊源),王狗儿指起义军王家胤,替狗儿看小孩指为王家胤带兵,胤指子嗣众多,注意,板儿不是亲外孙,是狗儿前面带来的,板儿拆开即十八反儿,板儿两次随刘姥姥出征,指张此时带的兵是十八寨反儿,具体指孙可望,不是后来的大西军(青儿才是亲外孙,大西军李定国才是代表张献忠意志的军队)。姥姥一词来源于道教“西姥”和“斗姥”,民间将这两个老年女子合并为姥姥,来指外婆,西姥可表示是大西军的祖宗,斗姥指张部最能打仗,另外,西姥即王母娘娘,掌管纪律天条,符合张纪律严明,斗姥一手刀剑,一手日月,正说明张的大西军好斗而扶明……

  • 2025-03-26 20:05

    首先,王狗儿的爷爷当年和王家连宗的时候就是故意矮了一辈,有可以巴结之嫌。其次,刘姥姥所谓的旧年和自己女儿还在王家见过王夫人一面完全就是信口开河,毕竟后面写她第一次进荣国府居然跑到荣国府正大门口去等周瑞家的,就可知刘姥姥从来就没进过王家见到王夫人。刘姥姥只是王狗儿的岳母,不是他的祖岳母,她不过是个乡里村妇,依照王狗儿家以及王狗儿的性格,如果他们还在城里,怎么可能去娶刘姥姥的女儿?所以王狗儿娶妻刘氏必定是在他爷爷死后家道中落,实在在京城里混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迁居乡里自然只能娶个村妇。王狗儿家已经落败成这样了,又怎么可能能够堂而皇之的进出王府的正大门?那么如果刘姥姥说的是真话,就算她们母女真的能跟着王狗儿家的女眷去到王府给王夫人请安问好,那么必然走的是后脚门,自然刘姥姥就不会出现跑去荣国府正大门口想要等周瑞家的这个错误,只刘姥姥连去那扇门都要不清楚,可知她绝对没进过王府见过当家理事的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