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全世界的关税战越来越像是对中国的“单挑”,因为特朗普政府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压时,要求它们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这其实就是逼迫他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妄想把强权政治、阵营对抗那一套复制到经贸领域中,这一做法能否得逞呢?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政府构建"对华关税同盟"的企图,正遭遇其传统盟友前所未有的抵制。欧盟委员会迅速出台反制清单,针对美国钢铁关税制定120亿欧元的报复措施;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表示"加美关系密切时代已经结束";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明确拒绝在关键矿产领域配合美国对华限制。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的表态更具代表性:"与中国脱钩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这实际上宣告了美国分化战略在西方核心圈层的失败。
面对美国的经济霸凌,发展中国家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战略自主性,世贸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萨的判断:"全球八成的进口额发生在美国之外,世界正在自我重组。"《日本经济新闻》的观察更为犀利:"'去美国化'浪潮下,RCEP等新型自贸协定正在重塑贸易版图。"这种由市场力量驱动的"去中心化"进程,本质上是国际社会对单边主义的自然免疫反应。
中国作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以持续扩大的开放举措为动荡的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奔驰宣布追加在华研发投资,英伟达CEO黄仁勋受邀来华——这些商业选择折射出跨国资本的真实判断。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时指出:"欧方反对单边加征关税"的立场,与中国主张的"共同保障全球贸易正常运行"形成战略共鸣。
当霸权国家滥用规则制定权,"去中心化"的贸易网络就会重构,中小经济体便通过缔结"微多边"协定实现风险对冲,而中国正在成为多边主义的新支点。
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技术扩散的不可逆性正消解政治壁垒,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任何人为设置的"小院高墙",都挡不住技术寻求最优资源配置的内在冲动,这种技术民主化趋势在数字基建领域尤为显,因为数字时代的权力不在控制中,而在连接里。
特朗普胁迫外交的困境印证了国际关系中的基本规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永远靠强权维持领导地位。当美国以"国家安全"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时,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政治操弄,终将反噬自身,"试图割裂全球经济的行为,如同在数字时代重建柏林墙。"
在世界面临分裂与合作的十字路口,各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屈服于霸凌只会助长丛林法则,唯有坚持平等互利才能开辟共同未来,任何强迫选边站队的企图都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历史潮流从不眷顾逆流而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