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还有救吗?救还是不救?
最近一周,碧桂园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浮出水面的危机
据悉,碧桂园仍未兑付8月6日到期,总计2250万美元的两笔美元债券利息,正式触发债券违约。碧桂园对此承认“出现了阶段性流动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此次违约的利息仅2250万美元,这个被称作“宇宙第一房企”,凭借4643亿元销售额稳居2022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首的碧桂园,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场寒冬,碧桂园楼盘销售急转直下,几乎创下过去几年来最低水平。8月10日,碧桂园发布盈利警告,预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半年度的净亏损约450亿元至550亿元。
销售额下降的同时,庞大的债务压力也让碧桂园焦头烂额。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的外债总额达1.45万亿元。财报显示,2022年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由2021年的84.57%降至82.25%,超过三道红线的硬性要求。
8月20日,一位碧桂园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碧桂园账户上的资金刚好能基本保障交楼,而前期结算款的支付可能还要靠后市销售。
如今碧桂园的资金链高度危险,已经到了现金流枯竭,难以偿还债务的关键阶段,碧桂园债务重整的序幕或将拉开。
埋下的祸根
对于此次危机,碧桂园官方解释为“受近期销售额与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叠加各类资金监管的影响,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
纵观碧桂园发展模式,可以看到其高速发展背后埋藏的祸根,即“三高模式”。碧桂园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三高模式”的典型,即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大量借钱来拿地、盖楼、卖房,以期在短时间内实现收入的倍增。业内著名的“345模式”,即3个月开盘,4个月资金回笼,5个月资金再利用,便出自于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之手。
“三高模式”在房地产红利期造就了恒大、碧桂园、万科等民营房地产商的快速崛起,依靠持续不断的杠杆扩张,民营房地产商们接棒登上中国首富位置。
但在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高杠杆意味着高成本,高周转意味着高压力,高负债则意味着高风险。在房地产红利时期,企业能通过其迅速扩张规模,但面对市场波动时,庞大的债务负担让企业更加脆弱,一旦出现经营困难,债务问题便会凸显,碧桂园此次危机便是如此。碧桂园一直依赖的偿还债务方式主要是销售回款和在美元债市场借新还旧。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房子越来越难卖,房企的偿债能力不断减弱。此外美联储的连续加息,也让中资房企在美国市场发债的成本越来越高,房企融资越来越难,杠杆风险已达“溃堤”边缘。
三四线城市购房刚需的下降同样给碧桂园带来了重大影响。目前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地区的楼市已出现了明显的疲态,而碧桂园近6成的项目位于三四线城市,销售端遇冷,楼盘交易量急剧下跌,是碧桂园此次资金链流转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艰难自救
面对困难局面,碧桂园也开始积极自救,竭尽全力保障公司现金流安全,最大限度削减支出,全力做好保交付、保信用工作。
目前,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控股股东杨惠妍及其家属宣称,自碧桂园上市至今已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计支持碧桂园折合约386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
碧桂园也于8月11日发布管理层致歉函《化危机为生机,锻造更健康的碧桂园》来宣告自救决心。
碧桂园是下个恒大吗?
碧桂园跟恒大,作为房地产高峰期的龙兄虎弟,依托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东风,凭借着“三高模式”成功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头人。但如今,恒大已深陷在泥潭之中,碧桂园也已经濒临悬崖边。
碧桂园的风险比恒大更大。相较于恒大的高质量土地,碧桂园的土储质量堪忧,往往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去化困难,如今房地产市场呈现越下沉销售萎缩越大的问题,集中布局在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现金流获取难度更大,偿债能力更差,风险也更大。
同时,碧桂园交付预售房的压力更大。根据彭博社的报告,碧桂园在建项目高达3121个,位于全国房企之首,目前仍有超过65万套预售房屋,而在建的项目则是最难变现的资产。
但碧桂园不会是下一个恒大,碧桂园当前面临的仅是流动性问题,而非资不抵债。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称,碧桂园确实面临很多问题,且很多问题逻辑和恒大是类似的,但碧桂园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目前风险仍是可控的。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提振全行业的信心,一旦销售端回暖,碧桂园债务问题的解决将会有更好的基础。针对碧桂园债务违约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也积极回应。
8月15日,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调整阶段,部分房企经营遇到一定困难,特别是一些龙头房企债务风险有所暴露,但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随着市场调整机制逐步发挥作用,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优化,房企风险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目前,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这些利好信号也给了碧桂园更多的缓冲周期。
如今的碧桂园面临的这场战役,打胜了就重新复刻“宇宙第一房企”的荣光,打败了将会对民生、房地产行业及其产业链造成不可预估的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