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大都有这样的一个感受,那就是书法展上的那些入展作品,为什么都“长”得很像,而这些作品为什么都会得到评委的青睐?那这些作品都有哪些共同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入展的作品当中,它们究竟有哪些特征?

一、取法要合乎要求。当代书法展并不要求那些入展作品是个性的发挥,还要有一定的学古能力。也就是说,入展作品中,要让评委能看出你是学哪些古人的,学的水平如何,并且从古人的学习中,自己又有哪些创新之处。例如,你的风格看上去是学习颜真卿的,又好像是何绍基的,评委一定会觉得你是多学诸家,这就认定了你不是瞎写的,是有出处的。

二、要有创新有个性。照搬古人是不行的,书法展上的作品还要让评委看得出你的创新之处。现在很多人的创新,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自己的作品都是融合多家来创新的。例如,有的人所写的隶书作品,就是把篆书和隶书相互融合,在隶书中也有篆书的影子,也有多个风格的隶书作品相互融合,这样一来,肯定就不会是照搬古人了,评委也很喜欢这样的创新。

三、章法上的变化之道。在书法展上的那些入展作品,都很讲究作品的整体感。那么,整体感如何营造?其实说到底就是章法上的变化之道。假如一幅作品写得密密麻麻,字的大小没有变化,墨色没有变化,笔法没有变化,这都是不行的,有可能会让评委认为这是写美术字。所以在创作的作品中,尤其是要在章法上加强变化,提升书法的艺术性,剩下的就要看运气了,或者说运气就来了。

四、墨色要大胆变化。当代书法的艺术性之中,也有一个更为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墨色的变化。书法中的墨色,可能是结合了一些绘画的原理,于是有些评委认为,书画同源,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墨色的参与也就成了书法艺术性的一个考察重点了。墨色可分为干枯浓淡,在这些不断变化的墨色中,只要在作品中有了这些要素参与,至少评委不会认为你是一个外行。

五、一定要给作品有一个透气的地方。不论是隶书还是草书,那些入展的作品中都有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它们都会“透气”,也就是作品中的空间处理。我们从入展的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它们都有一个长长的竖画,有了这样长竖画,就会给作品带来空间上的艺术性感受。尤其是在那些草书作品中,这个长竖画不仅是作者的笔墨技巧的展示,也是对左右上下空间的分割,制造出情绪、气息上的变化。

六、纸张的选择。现在很多入展作品的创作者都很重视对作品纸张的选择。我们看看展厅当中的展览作品,大都是粉彩的较多,不是黄的,就是红的,或是绿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纸张?其实就是为了展厅效应,让评委从五光十色的色彩中能够吸引目光。当然,那些技法水平较高的人,并没有在纸张上作文章,而是以炫技为主

当然,书法展入展的理由或许很多,但最为基本的要求正如上面所说,要在学习古人书法的基础上,加强个性与创新,强调笔墨上的艺术性,从整体感上制造出章法的表现,让作品看上去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与和谐性,从而保证作品的入展率,只要符合了这些基本要求后,入展的概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这类书法不依古格,另屁类,现代人永远赶不上古人,因为书写工具不同了,古人从小毛笔,今人不用了,所以,书法断挡了,只有瞎编乱造吼书丑书盛行,博人眼球
兰亭叙、祭侄文稿都是一次性天成的,有这样干的吗?
都是做出来的作品,毫无艺术上的自然性、抒情性、天成性、灵感性。久之为垃圾
中国书法革命性创新必然在横版,书法学究肯定不会接受,所以叫革命,这个人必须是“疯子”,不按常理出牌,必须经得起任何形式的打击和折磨。